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峰会,中国给世界分享了什么?

2016-09-06 邓海清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作者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邓海清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环球老虎财经立场)


对比2016年G20杭州峰会公报和2015年G20安塔利亚峰会公报,我们发现杭州峰会最为突出的是“中国特色”,杭州峰会更像是一场“中国经验分享会”。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杭州相聚,在会议开幕词中,习近平提出“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会议已经结束,杭州峰会给出的“药方”是什么?


中国经济从2000年之后,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2007年,以全球化和贸易为主要增长引擎;第二阶段是2009-2013年,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主要增长引擎;第三阶段是2014年至今,以结构性改革、创新为主要增长引擎。


中国经济三个阶段的经验在此次杭州峰会公报中均有充分体现,第三阶段的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更是此次杭州峰会与以往G20峰会的最大区别。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详细阐述此次G20杭州峰会开出的“药方”。

 


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关注首个供给侧改革国际组织



在杭州峰会公报的第7点中,首次明确了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同时首次强调“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


对于货币宽松的危害,在我们之前的报告《货币宽松之病与“反全球化”思潮兴起》中进行了详细阐述。货币宽松只是“镇痛剂”,而不是“消炎药”。“镇痛剂”打多了是会上瘾的,还导致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全球杠杆率不降反升、全球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的兴起。


在降低对货币政策依赖的同时,杭州峰会对于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极为重视。严格意义上讲,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这两大内容并非首次加入G20公报,但此次杭州峰会将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


在杭州峰会公报的第7点中,首次将结构性改革明确为“关键作用”,同时首次提出“重申提振全球需求以支持短期增长的重要性,同时认为必须消除供给侧制约,以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拓展生产的边界,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峰会的这一表述,与习近平在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几乎完全相同。扩大总需求需要注重适度,其解决的是短期问题;而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另一个信息点是,杭州峰会首次提出“产能过剩问题”,明确“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集体应对”,“呼吁通过组建一个关于钢铁产能过剩的全球论坛,加强信息分享与合作”。关注产能过剩问题无疑与中国供给侧改革中的“去产能”直接相关,是中国“去产能”成功经验在全球范围的推广。


供给侧改革的特点是,改革者受损,未改革者受益,存在明显的“搭便车效应”。去产能会导致价格提高,企业利润等于价格乘以产量,那么谁先去产能谁就为竞争对手做出了贡献。中国作为有国际责任担当的大国,率先开始了去产能措施,为全球去产能做出了表率,但全球供给侧改革不能只依靠中国一家。


我们猜测,钢铁产能过剩的全球论坛很可能是首个供给侧改革国际协调组织的雏形。现有国际组织均不具备承担供给侧改革协调的职能,而供给侧改革却越来越重要,必须有一个国际组织承担各国间的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的国际协调,统筹全球供给侧改革进程,减少“搭便车行为”对其他国家的损害。


除结构性改革之外,创新也是此次杭州峰会的重头戏。在杭州峰会公报第10点中,首次提出“创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以创新为重要抓手,以解决近期疲弱增长的根本原因”。


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公报的第10、11、12、13、14点中,都是讲的创新问题。杭州峰会提出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2016年二十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新工业革命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等一系列规划。在峰会公报如此突出位置,使用如此大篇幅来阐述创新,表明各国对于创新的认识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并达到了新的高度。


杭州峰会对创新的重视,很可能与中国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有直接关系。李克强在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这一战略,之后在“十三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中多次强调。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次G20杭州峰会上成为了全球共识。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吸取经验,也吸取教训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际上一直持有争议,在国内也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政府干预市场”和不可持续的。不少人认为,中国2009-2013年依靠基建投资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是空中楼阁,会导致政府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挤出民营投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与各界对中国基建投资充满争议相反,历届G20峰会对于基建投资都非常重视。从此次杭州峰会以及2016年三次财长和央行会议来看,各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然高度关注。在2016年财长和央行会议的八大议题中,专门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议题,在杭州峰会公报的第39点中,则是直接提出“我们重申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欢迎多边开发银行《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行动的联合愿景声明》,核准《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关于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多元化政策指南文件》,核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


基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投资本身直接产生GDP;二是对工业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制造业扩大再生产创造GDP;三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要想富先修路”或者 “乘数效应”;四是基建投资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性和逆周期性的特征,而其他经济经济部门如消费等,均为市场主导和顺周期,这就意味着在经济下滑过程中,基建是对冲和扭转经济走势的重要力量。


当然,基建投资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必须按照杭州峰会提出的“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这也是吸取了中国基建投资的教训。2009年的“四万亿”确实对中国和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副作用是全球今后发展基建投资过程中需要避免的。中国“四万亿”的主要教训是:1、基建投资的脉冲性导致了短期的过热和长期的产能过剩问题;2、基建投资的不规范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和国企债务的快速扩张;3、基建投资的低效率导致了盲目建设加剧腐败等问题。


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既吸取了中国的成功经验,也吸取了中国的不足和教训,通过可持续的、高效率的基建投资无疑可以促进全区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就业。

 


全球贸易和投资:“反全球化”是全球经济的最大风险



全球贸易和投资是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依靠对外出口和引进投资,中国经济在2001-2007年飞速发展,同时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廉价商品、为发达国家高含金量行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为发达国家资本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全球贸易和投资在G20峰会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在2015年安塔利亚峰会公报的第11点强调“全球贸易和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申不采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在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公报的第8点强调“贸易和竞争是促进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和创造就业的强大动力”、“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尽管G20对于“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但“反全球化”思潮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欧洲,法国和德国因《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对欧洲利益有损而反对TTIP,同时否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均是贸易保护的支持者,希拉里曾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主要推手,但在2015年开始因TPP对美国利益保护不够而反对TPP,特朗普更是直接提出“将对中国征收45%惩罚性关税”;在日本,汇率贬值一直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措施,而汇率贬值则是为了促进日本出口;在英国,退出欧盟更是直接表明了其“反全球化”倾向有多强。


综观全球各国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应对,突出的表现为“货币宽松”,而随着“货币宽松”逐渐乏力,“贸易保护”和“反全球化”大有接棒之势。为何各国普遍采用“货币宽松”和“贸易保护”?根源在于选举政治。在选举政治下,以选票为最高追求,而每张选票的代表了各自的利益。对于各国领导人来讲,如何能够在不损害现有各个阶层利益和选票的情况下,扩大整体利益和选票最重要的问题。


“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难以推动。“财政政策”损害财政部的利益,因为会扩大财政赤字、减少财政收入,“结构性改革”会损害一部分阶层、行业的利益,因此对于各国来讲,“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是最难推动的。


相反,“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不损害本国任何人的利益,至少短期内和表象上如此。“货币宽松”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和杠杆率提升是长期问题,货币宽松加剧贫富分化难以被选民意识到;“贸易保护”的直接受损方是国外,但是如果引发贸易战争,则长期博弈的结果必然是“双输”,但这也难以被选民意识到。


由此不难发现,对于选举政治为主的国家,只有“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是最容易做的,因为不会得罪选票;而“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则难以推进,因为会导致选票减少。


“贸易保护”的本质是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以史为鉴,向外转移矛盾往往是贸易战争、汇率战争乃至军事战争的起点。


在“贸易保护”和“反全球化”思潮逐渐兴起的特殊背景下,此次G20杭州峰会对贸易和投资的表态有重要的意义。在杭州峰会公报中,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重申此前的汇率承诺,包括将避免竞争性贬值和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欢迎设立贸易投资工作组,承诺在2016年底前批准《贸易便利化协定》,核准《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核准《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


“贸易保护”有很深的民意基础,在G20达成的共识能否贯彻执行,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悬念。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都有贸易保护倾向,究竟是竞选策略还是真心如此尚未可知,未来美国在贸易方面的态度是未来全球贸易的最大不确定性。贸易问题最终走向何方,还需要密切关注。


总结全文,海清FICC频道认为此次G20杭州峰会充满了“中国特色”,涵盖了2001-2007年、2009-2013年、2014年至今三个阶段的中国经验教训,为世界经济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明确结构性改革和创新的关键作用,提出“仅靠货币政策不能实现平衡增长”,强调财政战略的重要作用,促进重视数量和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反对竞争性贬值和贸易保护主义。


“药方”开好之后,关键是“按时、按量服药”。如果各国并未落实杭州峰会共识,相反在“货币宽松”和“贸易保护”道路越走越远,则全球经济难以实现中长期健康发展。若各国能够因国施策,重视结构性改革、创新、财政政策,才可能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