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特殊渠道上市、长期举债、业绩垫底,太平洋证券成上市券商亏损王?

2018-03-09 孙涵宇 环球老虎财经



西南边陲的龙头券商太平洋证券,在上市经历了10个年头后,却因为极度依赖自营业务,从2017年开始出现业绩亏损,盈利能力有限,3年募资举债300亿元。截至3月9日收盘,太平洋证券市值从777.48亿跌至209.26亿元,蒸发近568.22亿元。

 

作为云南省的龙头券商太平洋证券近几年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在券商业绩中,太平洋证券长期垫底。2018年2月,太平洋证券发布的2月净利润更是预亏近3000万元。上市疑云,罚单不断,内控丧失,业绩垫底,太平洋证券与券商的大部队已经渐行渐远。


唯一的上市券商亏损“独苗苗”

 

3月7日晚间,太平洋证券发布了2018年2月的财务数据简报。报告显示,2018年2月,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5.17万元,净利润亏损2,386.66万元。截至2018年2月28日,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母公司)净资产为1,160,435.79万元。而今年1月,太平洋证券营收为3068.06万元,净利润为-7342.48万元。

 

这已经不是太平洋第一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了。早在2017年的上市券商半年报披露之后,在全国29家上市券商中,太平洋证券就是唯一一家亏损的。1月31日太平洋证券披露2017年业绩预告,预计去年净利润为1亿元到1.2亿元,比2016年同比减少82%到85%,排名行业倒数。

 

从经营业绩来看,券商的业绩已呈现梯队化。第一梯队以中信证券为首,净利润已经超过40亿元;第二梯队的净利润在10亿元至40亿元之间,以华泰证券为首;第三梯队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下,数量十分庞大,包括长江证券和方正证券等。

 

除了这些疯狂赚钱的券商外,唯独有一家亏损券商,即为太平洋证券,其上半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为-1.23亿元。

 

太平洋证券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3.74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出现大反转,从2016年上半年盈利1.46亿元跌至2017年上半年亏损1.23亿元,且是近9年来首次出现半年亏损。


 

太平洋证券方面也称,公司整体业绩呈现下跌的趋势。



佣金收入、保荐业务萎靡,经营净现金流6年为负


太平洋证券2017年上半年的经纪业务成交额仅为52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8%。而受交易量和佣金率的双影响,公司2017年上半年的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仅为1.36亿元,同比下降32%,经纪业务营业收入更是不足3亿元。

 

更让人惊讶的是,原本应该成为盈利项的证券投资业务营业收入却为-2亿元,亏损额较2016年增加了1.72亿元,成为了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而早几年太平洋证券就已不太涉猎的投行业务营收更是不足0.44亿元,同比下降近50%。

 

事实上,并不是太平洋证券的保荐数量少,而是太平洋证券的保荐质量一直在业内被人诟病。

 

2012年,太平洋证券保荐的两只新股,南大光电和龙泉股份,都迅速出现业绩变脸的惨状。南大光电更是在上市前一天晚上紧急发布业绩下降公告,称公司营收较上期同比下降超过15%,也因此曾被称为“最快变脸王”。2016年龙宝参茸因存在虚假陈述、隐瞒重大担保事项、不实披露等问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保荐机构也是太平洋证券。“只荐不保”似乎已经成为了太平洋证券保荐业务的常态。

 

之前严重依赖自营业务的太平洋证券,如今却把亏损的原因甩锅给“市场交易量萎缩,证券投资业务受影响”,这显然站不住脚。对比其他券商,传统券商业务板块中的自营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已超过经纪业务,成为券商最大收入来源。

 

业绩排在榜首的中信证券,上半年自营实现收入为31亿元、净收入为17亿元,广发证券上半年自营实现收入为15亿元、净收入为12亿元。而太平洋证券却开始在自营业务上大笔亏钱了。让人不得不开始质疑起太平洋的立根之本,赚钱能力了。

 

赚钱能力极弱,现金流更是6年为负。数据显示,太平洋证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11年-2016年连续六年为负数,201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25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据为-80.06亿元,比2014年增加559.71%。

 


其中2014年4月,太平洋证券向股东华信六合在内的10名机构投资者以5.37元的价格发行7亿股,募资净额37.02亿元。2016年2月,太平洋证券向投资者以10 配3股方式进行配股,实际募资净额42.59 亿元,上述两项募资合计达79.61亿元。

 

另外,太平洋证券还频频通过发债融资。仅在2017年,太平洋陆续发行了四期债券。据不完全统计,太平洋证券三年里累计发债筹资219.50亿元。

 

内控缺失,营业部经理狂赚炒股钱

 

与公司不赚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平洋证券某营业部总经理却因违规炒股猛赚了一笔。

 

2017年12月20日,上海证监局对太平洋证券一位营业部总经理杨泰华开出超过5000万元的罚单,创下证券从业人员最高罚款纪录。

 

上海证监局发布的这则处罚公告显示,其腾冲光华东路营业部总经理杨泰华在2013年1月18日至2016年9月12日期间,实际控制并使用其母亲“尹某芝”的账户进行证券交易,先后买卖鼎立股份等股票,累计盈利近1434万元。上海证监局因此对杨泰华做出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3倍罚款的处罚,总计罚没近5736万元。

 

事实上,投资者早就开始质疑太平洋券商的管理能力。2017年12月初,在中证e互动上显示,太平洋证券董秘就曾对投资者直言不讳地说道“公司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管理层本身。

 

在这次重罚之前,2016年年初之时,太平洋证券温州暂停新开证券账户1个月的处罚决定。同年,证监会表示对IPO申报企业龙宝参茸涉嫌在招股书中虚假陈述一案立案调查,而太平洋则为其保荐机构。

 

2015年12月,太平洋证券因未经中国结算公司同意即开展非现场开户创新业务而被罚,2013年1月,太平洋证券因在保荐南大光电时未就南大光电净利润同比下滑事项如实说明,而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屡屡因为保荐不力以及内控缺失而被罚的太平洋证券,足以可见其内部管理的混乱。而其10年前的上市经历更是被人津津乐道。


第三种方式上市

 

作为曾经的明天系公司,太平洋证券也算走出了上市的第三种形态。在经历了各种特批强行冲刺上市后,太平洋证券终于没有IPO也没有借壳,被调侃为第三种方式的金融创新上市。

 

太平洋证券上市时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请示、中国证监会办公厅批复,成功地绕开了IPO和并购重组两道门槛限制,实现了直接在交易所挂牌交易。太平洋证券增资扩股,所有原始股东实现了财富几何倍数增长,在权力资源与资本的结合中,亿万富翁被高效率生产。

 

而太平洋证券2017年开始甚少接保荐和投行项目,正是由于也许他们的上市项目已经被监管层高度重视。上海一位证券业内高管谈及此事时这样说。“如果按照法定的途径,太平洋证券很难挂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代码。”一位投行人士对其如是评价。

 

太平洋证券成立于2004年1月6日,是云南省政府为了托管“问题券商”云南证券而专门成立的。从成立到2007年申请上市这3年左右时间里,前两年连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额度达到8482.47万元。

 

“太平洋证券成立之后本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但是却进入二级市场冒险,导致2004年亏损1623万元,到了2005年更是巨亏2亿元,离规范类券商的标准相去甚远。没有任何上市的希望。”知情人士更是这样评论到太平洋证券。

 

照理,不管自己申请上市,还是借壳上市,太平洋证券都应该按照法定程序,经过证监会旗下的两个职能机构之一。

 

如果是自己申请上市,发行新股应该通过证监会发行审查委员会;如果是借壳上市,则需要按照法定程序,经过证监会重大重组审核委员会。

 

但太平洋证券上市,无论是哪种上市方式,都没有经过这两个职能部门的其中一个。太平洋证券董事会秘书林荣环在云大科技的股改路演中,更是一度反复强调,太平洋证券上市不是借壳,是自己申请上市。

 

而太平洋证券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有关问题的批复》(证监办函[2007]275号)。“从行文看,这份函件下发于2007年12月21日,是针对上交所曾经向证监会提交的编号[2007]168号的《关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发、换股并重组上市有关问题的请示》而发。”

 

文件显示:“云大科技股改与太平洋证券定向增发、换股并重组上市组合操作相关事宜已经经过证监会批准。”

 

最终随着太平洋证券的上市,增资扩股投入的1元钱成本上市之后变成了48元,即便大盘下跌了一半以上,太平洋证券的股价也跌到17块钱,通过权力寻租的特殊上市通道也为相关利益者带来了17倍的财富增长。

 

上市10年后的太平洋证券却给投资者交出了这样的一份成绩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