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阳能区域采暖技术路线探讨

黄俊鹏 友绿网 2022-06-01

本文根据黄俊鹏博士在2019年ISH中国国际暖通高峰论坛太阳能采暖分论坛上的演讲进行整理。整理: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李连孝。


------以下为正文------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路线探讨,二是经济性分析,首先我们来看太阳能采暖的技术路线问题。


分户式太阳能采暖问题多


北京市在2010年前后做过多个整村太阳能采暖的试点示范,采用的技术路线多为太阳能+生物质锅炉的分户太阳能采暖。这些项目我们实地走访了不少,也访问了一些用户。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好,虽然是每个住户屋顶上都装了很大面积的太阳能集热器。但夏天生产的热水太多,到了冬天集热器面积又不够,室内的温度10摄氏度左右,差一点的8摄氏度。

 


这种情况比较尴尬,集热器大了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而且热水常年有需求,采暖只有冬天有需求。是按照夏天热水的需求匹配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呢,还是按照冬天采暖匹配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呢?


农村的清洁采暖有很多的技术路线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使用燃气壁挂炉,需要安装燃气管网,使用空气源热泵,需要增设变压器。对于太阳能区域供热,需要农村有集中采暖管网。在村镇一级的山东省面积非常大,比北京的要多。如果是乡镇一级的河南省比较多的。所以在某些区域的农村,其实具备了推广太阳能区域供暖的可能性。

 

 


典型太阳能区域供暖的案例


一个是王家堡村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供暖案例,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太阳能+地源热泵。它的实际供暖面积2万平米左右,182户人家。其运行原理是,太阳能集热场在非采暖季通过地埋管将热能蓄存在土壤里,冬季通过热站向建筑供暖,系统采暖温差控制,自动循环。这个项目单纯供暖,没有热水。我们对该项目在做测试,已经连续测了两年,也在做数据分析。我们建了TRNSYS模型,目前正在做优化。

 


该项目每平米的供热成本,2017-2018采暖季实测下来平均每户是20元。评估这种跨季节储热系统的供热成本不能看第一年第二年的数据,还得看之后好多年的,因为要达到供热冷热平衡之后,它才达到最佳效果,电耗最低。所以我们计划对这个项目连续测试10年。


第二个项目就是加拿大的德雷克太阳能社区,采用的是跨季节钻井储热太阳能区域供热系统,总计为52户独立住宅提供采暖及生活热水所需热量。该项目采用屋顶安装平板集热器,集热器面积总计2312.8𝑚^2。系统采用钻井跨季节储热技术,总计钻井144口,井深35m,井间距2.25m。2015~2016年度采暖季太阳能保证率达100%;过去5年太阳能保证率在90%以上,2012~2016年太阳能保证率平均为96%;2013~2014极端寒冷冬季太阳能保证率达92%。

 


大家再回顾一下我们北京王家堡项目,系统设计没有那么细,没有热水系统。加拿大该项目是分户集热、集中储热、再集中供热,非常复杂。这个系统经过长期的储热和放热,已经运转良好,可以做到零能耗,这个系统运营也非常省钱,基本上没有成本。在这个项目中,太阳能必不可少的,因为生物质储能成本也很高的。


第三个案例是西藏拉萨浪卡子县县城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采用的是太阳能跨季节储热复合电锅炉区域供暖。


 

项目概况:采暖面积16万m2,包含集热场,供热管网,采暖末端和外墙保温。采暖期9月23日-5月31日,共251天。集热面积:22275m2;蓄热体积:1.5万m3;蓄热方式:水池;辅助热源为电锅炉:2X1.5MW;管网长度:10.12km。


浪卡子这个地区越到冬天太阳辐射越强,所以非常适合用太阳能供暖。太阳辐射反而夏天更弱一点,这跟它的采暖需求完全是匹配的,所以非常适合太阳能采暖。而且在藏区,无论人工成本还是运维方面,都不可能有易碎和高难度维护的产品。所以集中管理非常有好处,采用大幅面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也有助于降低运维成本。它现在才做了一年,一年的数据显示,全县城的供暖仅仅用太阳能就够用了。它储热用的是水坑,有关技术指标在这里不细讲了。


第四个是丹麦Marstal太阳能热站,采用的是太阳能复合生物质热电联供区域供热系统。该项目始建于1994年,到现在连续运行25年了。最初,太阳能只用了几千平米做试点,最后发现效果非常好,确实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近几年来,集热面积逐步扩大。目前,它的集热器面积已经达到33300平米,项目建设处于第三期阶段,以后还有第四期,以后太阳能的集热面积还将达到6万平米。它的储热水坑8万多立方米。虽然规模看上去很宏大,实际上因为负荷较大,太阳能在供热保证率上的占比也就25%左右,并不是很大。


 

项目概况:集热器运用地面安装单片面积为12.5𝑚^2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器面积总计33,300m^2,建有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水池,储热容积总计达85,000m^3 。日最大供热量23.3MW_th,年最大供热量18GWh。供热温度70-72℃(夏季),76℃(冬季),回水温度40℃(夏季),33℃(冬季)。


系统特点:100%采用可再生能源,集成了太阳能集热、跨季节储热、木屑锅炉供热、ORC(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以及CO2空气源热泵系统等,是一个带实验和示范性质的多能源复合采暖供热系统。CO2热泵提升温度可达到78℃,COP为3.1,冷却能力为0.962MW。木屑锅炉的功率为4.15MW,总效率可以达到109%。系统在低谷电价时用热泵提温回水,在高电价时,运行ORC机组,所发的电力并网销售,年发电量2,600MWh。


太阳能是不是用的越多越好?


作为太阳能行业的从业者,不要强调太阳能是无所不能的,不要那么想,太阳能一定需要其他辅助能源。太阳能能够提供多少就利用多少。丹麦人用太阳能理念是,我能用一点是一点,我从太阳那里收到100%的免费能源,哪怕浪费了70%,还剩余30%的能源呢。剩下的70%能用电则用电补,能用气用气补,能把运行费用降下来就行。不能说让太阳能包打天下,毕竟是太阳能也需要靠天吃饭,即便加上了跨季节储能,也有较大的热损,需要做保温隔热,会大幅增加初投资。


太阳能也需要与其他形式的热源相结合。太阳能如何跟其它的能源辅助和结合,涉及到一个经济性的问题。我这儿也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式,就是当量热价概念。前面也有人提到了热价概念,热价是很好的经济性的判断指标。



当量热价LCoH的公式如下图所示。公式的分子是这个项目所有的投资,减掉补贴减掉残值和税收减免等等,包括系统所有的运行成本。这个运行成本包括用电的是电费,用燃气的是燃气的费用,生物质是生物质的费用,不同的地区价格不一样,所以这个运行价格极大的影响了经济性,这是分子。分母我们采用的是固定的计算模型,以王家堡项目作为原型。供暖面积2000平米,供热需求是固定的。什么是变化的呢?太阳能的占比变化,从0到100变化的区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热价是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里还涉及到对太阳能的计算。太阳能每天都在变化,所以计算不仅仅考虑了能源的价格,还考虑了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不同的性能产生的温度不一样。我们用的是ISO9806标准,考虑了散射和辐射,这个是标准适用于检测集热器性能的。这个用的是全年8760小时的动态算出来的。我也用中国的规范算过一次,按照中国的规范算出来热价偏高,我们认为不合适,中国的规范用的是一个简化公式。用中国的传统规范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系统,那个值普遍偏大。于是决定采用ISO9806的标准来算的。

 

首先做一个对比,以北京为例,在北京是分户好还是集中好,还是其他形式好?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系统,太阳能与燃气壁挂炉、太阳能与电加热、光伏与空气源热泵系统、太阳能与谷电蓄热系统。

 在有些组合当中,太阳能用的不是越多越好。看红线,如果是分户的供暖,热价到0.28元是最低,这个是太阳能用10%就够了,用太多经济上来说不划算。因为我们评估时总习惯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减排,那就是100%的利用。


分户的方案也是用的北京的基本模型,集中的方案最低热价0.32元,如果只看最低热价,在北京的围护结构条件下和能源价格边界条件下,分户更便宜。


再来看下面的,这是其它的几个方案,像电热泵,太阳能+产期锅炉,太阳能+地泵热供,这个集中更好,集中好管理。如果是空气热泵最好是分户。这个是集中分户的对比。


 刚才讲到了为什么集中的热价比分户的热价高几分钱,一个0.32元,一个是0.28元,这个是单位热量的价格,累计起来。这个是规模的问题,如果规模扩大则成本降低,比如集热器的成本,在座的有很多厂商,买的多价格便宜。第二个管网的热损降低,可以从30%降到10%左右。规模会大大的影响热价。 

我们做了计算,大家可以看这几种方案,首先地源热供,王家堡0.32元,蓝色部分是8万平米,绿色的是20万平米,供暖的面积增加,到20万平米的时候热价是0.2元,运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了,最佳的集热器面积是1万平方米左右,不是越多越好,越往上加运维费用、成本都上去了。

 不同的地方,不同太阳能技术组合的经济性表现也不一样。看下一个图。用太阳能用什么样的技术组合,在什么样的区域、考虑什么样的方案,这是我们前期设计做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去考虑出来的。

 

比如说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这个是北京、石家庄、乌鲁木齐和拉萨,这个图的差异特别大,北京的图各位很熟了,北京和石家庄离的很近,基本上在同一个纬度吧,但是它的曲线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主要是因为能源价格不一样,建筑结构保温隔热这些差不多,资源禀赋也差不多,这边0.32元,这边0.33元。这条绿色的线是太阳能+燃气锅炉,石家庄如果改燃气,太阳能用的越多越不划算,因为燃气的价格贵,不见得合适。在北京来说,它是向下的曲线。但是对于拉萨,我们看拉萨,这个非常有意思,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组合太阳能越多越好,越多越便宜,这就是拉萨。你换句话说对于拉萨太阳能用的越多越好,最好是100%。


所以说对于不同的地方,通过这样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你需要比较不同的技术方案,你可以通过这样去比较,哪种方案它的综合经济性能最低;你也可以对某一个地方进行比较,或者说采用最佳的一个占比。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型,这个计算特别麻烦,确实是,需要我们有大量的假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来得到这样的曲线。


我们计划开发一个小的软件工具,通过它来算一算会得到什么样的曲线,到底适合什么地方,不同的地方曲线不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便于地方政府做决策,还可以方便将各个产品组合方案做对比,另外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助能源。


最后对我的发言做一个总结:


第一,低温供暖是大趋势。


以前的供热温度,我们的热网里七八十度,现在也慢慢降下来了。低温供暖对于太阳能供暖是有帮助的,加拿大德雷克的温度是55度,用的是热罐在房顶上吹热风,回水是45度。


第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全球大趋势,只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才能真正把清洁供暖的成本降下来。


Marstal的系统,它使用的木屑是从立陶宛进口,非常贵,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系统在低谷电价时用热泵提温回水,在高电价时,运行ORC机组,所发的电力并网销售,年发电量2,600MWh。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运营方还在想方设法增加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因为只有规模化使用太阳能,才能真正的彻底的降低运营成本。


第三,太阳能在多能互补系统中的合理比例很重要。


对太阳能产品应用大家要有系统的思维,不能只是产品的思维,光一个集热器没法用,还得考虑给用户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在介绍我们产品的时候,需要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就是安装、维护要为你的客户考虑的很周全。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和企业,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们在国外奥地利看的一些国外的企业,他们是系统思维,不光是仅仅做一个集热器板子卖给你,它相关的配套、配件提供得很丰富,包括物联网的监测,在北京有了很多的接口,目前北京能做到细致的思考非常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的演讲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 Huang Junpeng, Fan Jianhua, Simon Furbo, Feasibility study on solar district heating in China,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9, Vol .108, pp.53-64

  • Huang Junpeng, Tian Zhiyong, Fan Jianhua,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the solar thermal market in China with more than 70% market share worldwide, Energy, 2019, Vol .174, pp.611-624

  • 黄俊鹏,徐尤锦,欧洲太阳能区域供热典型案例分析,建设科技,2017年02期,p70-78,DOI:10.16116/j.cnki.jskj.2017.02.001

  • 黄俊鹏,陈讲运,徐尤锦,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发展趋势,建设科技,2017年04期,p40-47,DOI:10.16116/j.cnki.jskj.2017.04.009

  • 李峥嵘,徐尤锦,黄俊鹏,中国太阳能区域供热发展潜力,暖通空调,2017年09期,p68-74,

  • 黄俊鹏,陈讲运,太阳能区域供热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区域供热,2017年04期,p18-25,DOI:10.16641/j.cnki.cn11-3241/tk.2017.04.005

  • 李峥嵘,徐尤锦,黄俊鹏,季节蓄热太阳能区域供热的规模化优势,区域供热,2017年05期,DOI:10.16641/j.cnki.cn11-3241/tk.2017.05.008

  • 黄俊鹏,徐尤锦,欧洲太阳能区域供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设科技,2016年23期,DOI:10.16116/j.cnki.jskj.2016.23.019

-------正文完--------

|| 友绿荐读 ||

超级保温材料:真空保温板

能让建筑变成电池的光伏玻璃

石墨烯灯泡,更亮更便宜!

真正的绿色照明技术:发光植物

一种可以恢复原貌的混凝土

纳米玻璃

完全不含VOC的无毒水基涂料:牛奶漆

6月29日-30日 · LEED AP 考试培训班(北京 )

更多“清洁供热”相关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