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亿院士:实现碳中和,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江亿 友绿网 2022-06-01
近日,在由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以“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问题和工程路径”为主题的长城工程科技会议2021年第一次主题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指出,推动零碳能源发展,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载体



低碳革命将拉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



实现零碳能源,需要我们全面电气化,尽可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江亿认为,这一选择将推动我国的电力系统从集中变为分布式,形成新的电力网,同时,在用电终端上,将发展灵活用电的柔性负载,实现风电、光电的有效消纳。在燃料上,也将大力发展商品化生物质能源。以上这些能源方面的低碳革命将拉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和新的相关零碳产业。



以光能为例,我国可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以屋顶光伏为核心的新型农村能源系统。在山西省芮城县的试点显示,每户农民家庭的屋顶上都可架设一定数量的光伏设备,每户发电可达每年2.2万千瓦时,内部采用直流配电,优先自发自用。所产生的电能除满足做饭、采暖、生活热水等生活用能外,还可以供交通工具充电、农机具农产品加工,此外,还能外送1万千瓦时剩余电能。每户投资仅为10~12万元,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江亿介绍,利用卫星高分图片,已识别出我国农村区域建筑屋顶区域面积达273亿平方米,保守估计可安装光伏2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95万亿千瓦时,可占未来我国电力总量的23%,“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建筑屋顶的光伏开发潜力”。



在城镇建设上,“光储直柔”的配电方式也将有效消纳风电和光电。经过测算,我国城镇建筑屋顶光伏可开发量为8.3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3万亿千瓦时。这些电力可满足城镇建筑自身用电的30%~40%。



同时,城镇建筑加上临近的停车场,“一位一桩”的智能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连接,建筑内部配电也将改为直流系统,由此形成“需求侧响应”的用电模式,可成为电力的柔性负载。“在城镇百公里范围内有风电光电基地,这些光储直柔建筑就可以仅靠零碳电力运行。”江亿说。以上推动零碳能源的城镇基础设施也将有较大的建设潜力。



同时,在城乡发展商品化生物质能源也将大有可为。我国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共有8亿吨标准煤当量,但还远远未得到开发利用。具体包括麦秸、玉米秸、稻草等农业秸秆,果木、落叶等林业枝条,牲畜粪便和农副产品加工垃圾、餐厨垃圾等。



对这些生物质材料的商品化能源加工方式,包括压缩颗粒供清洁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可替代木炭,压缩成块供工业锅炉和发电,建设大型沼气池再分离出二氧化碳后,得到纯度95%以上的甲烷。



此外,在北方沿海地区,基于核电余热的水热联产联供,可进行海水淡化生产95摄氏度的热淡水,采用单管输送热淡水,实现“水热同送”。在终端经过“水热分离”,可同时供应常温淡水和供暖热量。



全面的零碳改造更可助力建设制造强国


利用以上技术手段,对于我国的“双碳”目标,江亿提出了这样的设想:2035年之前,我国实现以零碳电力为目标的电力系统革命性改造,完成风电和光电的发展和消纳。配合电力系统改造,加速发展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建筑“光储直柔”。同时,发展农村新型能源系统和生物质商品能。完成对北方城市建筑供热零碳热源的改造。此外,大力发展相关的“朝阳产业”制造业,停止新建燃煤电厂、炼油等高碳项目,同时抓紧研究各个制造业未来零碳转型的具体技术路线和工艺。到2035年之后,再把低碳转型的重点放到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工艺改造上,实现零碳的制造业生产。


江亿指出,零碳能源建设将拉动农村以光伏屋顶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系统建设、生物质能源全产业链建设、城市建筑“光储直柔”配电的建设和改造、全覆盖的智能充电桩网络建设、跨区域热网的建设改造和大型跨季节蓄热装置的建设。“这些建设虽初期成本高,但主要为劳动力成本和国内成熟的制造业产品,后期运行维护成本低,可提供优质能源,由此实现能源安全,具有很高的建设潜力。”


此外,零碳能源系统建设需要大量新兴产业的产品,包括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产业、低压直流配电产品、大功率芯片和直流建筑电力产品等,江亿认为,我国这些新兴产业技术多数处在世界“领跑”或“并跑”水平,将得到有效拉动,成为未来制造业产业和工程的主要出口市场。



江亿指出,到2035年,零碳电力系统基本建成,制造业零碳化的相关研究和路径设计也基本完成。届时目前的大多数制造业产能也已经收回成本,该更新换代,这就为全面的制造业结构调整和零碳化改造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零碳电力系统可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的低成本电力,全面的零碳改造更可以助力我国制造业真正由制造大国上升为制造强国。


素材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全球七大碳排放数据库

刘科院士: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

碳达峰怎么走,揭秘国内建筑领域首个碳达峰行动方案

刘科院士: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

政府采购如何塑造一个碳中和的建筑环境

建筑脱碳的10种策略

柠檬树助力“2021中国房地产业碳达峰发展高峰论坛”实现碳中和

北京将在2021年完成《民用建筑节能减碳工作方案》,推动《民用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立法

助力碳中和,建筑电气化的障碍与风险

郑州洪水告诉我们,碳中和对于房地产业不再只是个概念中国房地产企业碳排放调研报告2021全球最大碳市场今日启动,再不懂碳管理你将错过这个新时代
新建1000万、改造5000万补贴,超低能耗建筑已成碳中和政策必选项仇保兴:城市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杜祥琬院士:试论碳达峰与碳中和

未来建筑的标配,光伏建筑一体化?全国碳市场即将不完美开市

碳中和/经验借鉴:台湾低碳社区实践

清洁供暖进入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

广大住品王宏刚:装配式装修助力碳减排

天普新能源李仁星:新能源在碳达峰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为了碳中和,要禁止天然气入户吗

CCER抵消机制、市场规模、价格预测、认证方式及对各行业影响

林创中国苏钰:让建筑的未来植根于森林

贾岩:第一人居关于碳中和实现路径的思考

标准院魏曦:双碳背景下,装配式内装发展趋势

仲继寿:碳中和与建筑设计

张鹏:碳中和目标引领,房地产的“三生三势”

张宏: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定量计算技术研究

梅德文:完善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破解发展和减排的两难

房伟权:房地产企业如何应用科学碳目标SBT设定合理的碳排放目标

恒通集团陈有川:绿色科技推动建筑碳中和

胡建新:绿色设计师负责制助力建筑碳中和

朗诗地产黄征:实现建筑低碳,绿色理念当先

国际铜业协会张伟:建筑电气化助力中国碳中和的意义和挑战

陈宜明:碳达峰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的绿色转型

招商蛇口孟伟:招商蛇口碳中和规划和碳减排实践

倪江波:建筑领域应以“早达峰、低峰值、压翘尾、短平台、深中和”指导原则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陈音: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可持续建筑演进路线

2021中国房地产业碳达峰发展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黄俊鹏:《中国房地产企业碳排放调研报告2021》解读

碳中和建筑的19项技术措施

房地产企业探索碳中和发展之路

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助力碳中和

仇保兴:建筑行业,是决定城市碳中和是否成功的关键

黄俊鹏:碳中和重塑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林波荣: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建筑行业碳减排路径和科技创新启示

龙惟定:城市建筑碳达峰和碳中和与城市发展

房地产企业走向碳中和的路径

净零碳建筑设计路径

未来建筑电气化率将超过80%?

高龄大楼也可以碳中和!

碳中和目标将重塑金融资产估值体系

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碳达峰碳中和 透露哪些信号?

碳中和报告大全

气候变化给房地产业带来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实现碳中和有多容易?

房地产企业碳排放之谜

聚焦房企碳排放,近20位地产大咖邀你共议房地产行业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背景下外墙外保温禁还是不禁?这是个问题碳中和元年:企业将在环保主义中被淘汰?地球日再提碳达峰、碳中和深圳发布全国首个房地产行业供应链“碳中和”绿色质造公约远大总裁张跃畅谈企业如何迈向碳中和与“碳中和”有关的9大高频热点词,你知道哪些?建筑业碳达峰打响第一枪?江苏发布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候中性与碳中和实践及标准化发展

首届中国房地产业碳中和发展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受益碳中和,建筑行业将迎发展契机

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对我国建筑碳中和有何影响?

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碳中和建筑如何设计和施工?

1000亿美元建设零碳城市,十年收回成本!可能吗?

清华大学何建坤教授:支撑碳中和的关键技术

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 建筑部门可采取的路径和关键技术

同济大学张旭教授:碳中和赋予被动式建筑新机遇

美国、德国的碳中和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牛的碳排放接近美国,如何“碳中和”一头牛?

建筑电气化对建筑业碳中和有多重要?

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地区,凭啥?!

碳中和是一场深刻革命

仇保兴:城市的低碳转型之路

县城“限高 ”和 “碳中和”的关系!

江亿:我国建筑的碳达峰和碳中和

龙惟定:我国城市建筑碳达峰和碳中和路径潘毅群:建筑能耗与碳排放计算模型
许鹏:世界主要城市碳中和路径分析
郝斌:光储直柔——未来建筑新型能源系统

中国建筑碳排现状、变化趋势与达峰路径

梅德文:“碳中和”突破口在于能源资金效率的双提升碳中和规划,从“0”开始!
报告解读 ▏碳中和需要百万亿投资,建筑业占多少?国外城市实现碳中和这么干报告解读 ▏2060碳中和:城市在中国脱碳化进程上的重要作用产能型主动建筑让建筑业提前十年碳达峰清华大学林波荣:建筑行业碳中和挑战与实现路径

又一绿色建筑发行“碳中和”绿色债券!新融资渠道还要观望么?

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及节能改造项目可发行碳中和债碳中和怎么算?评价标准是关键

关于建筑二氧化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几点思考

李晓江:“碳中和”目标与绿色更新、绿色技术应用王有为: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下的中国建筑节能工作思考2020年碳中和深度研究报告高盛:《碳中和—中国净零:清洁技术革命》报告绿色办公建筑碳排放分析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减少碳排放?什么是碳定价?2020中国碳价调查江亿:碳中和与建筑设备黄宁:建筑运营碳排放计量与核查标准的介绍和启示首支绿色建筑“碳中和债”成功发行全球实现碳中和,需要多少光伏厂?你所在的城市离碳中和还有多远?走向碳中和:有哪些技术选择碳中和的产能建筑PowerhouseTelemark绿色建筑:引领潮流的碳中和建2020全球十大碳中和建筑建筑师能为碳中和建筑做什么?碳中和建筑一定是零能耗建筑吗?碳中和对房地产业意味着什么?CaaS模式能减少建筑碳排放么?
点击 “阅读原文” 立即报名!


|| 精彩专题 ||
2020中国绿色地产30强榜单发布

2020全球十大碳中和建筑

2020十大健康防疫建筑设计

新冠肺炎对建筑、家庭和社区的影响

2021年全球地产科技发展趋势

2021年全球建筑业9个技术趋势

走向碳中和:有哪些技术选择?

9项可能改变世界未来的可持续技术
负能耗会成为未来建筑发展趋势吗?
瑞士零能耗住宅小区Eulachhof对中国绿建行业的启示
对友绿网内容感兴趣?欢迎下载友绿APP:
版权声明:转载友绿网文章可后台联系开白名单。友绿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到其他微信订阅号和PC端网站。一经发现,将诉诸法律以追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