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不健康”?巨额亏损为哪般?
大健康赛道,前景与陷阱齐飞!
11月24日22时左右,阿里健康(0241.HK)发布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营收93.57亿元,同比增长30.7%,毛利为18.7亿元,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阿里健康自营药房收入占比达64%,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7.3%。
报告期内,阿里健康经调整后净亏损额为2.82亿元,但去年同期集团净盈利4.35亿元,变化幅度达164%。阿里健康由盈转亏,公布业绩后港股一度跌超3%。
亏损2.82亿元背后
在阿里健康发布中期财报的同一天,知名国际投行摩根大通稍早发布了研究报告,削减阿里健康目标价69%至9港元,表示因行业监管转变,预计短期内不会复原估值溢价,评级降至“中性”。
11月25日,公布中期报告后的阿里健康,开盘股价跌超3%,业绩亏损广受关注。
报告显示,公司亏损主要有四点原因。一、于一系列创新业务(如医鹿APP、本地医疗、健康险等)增加资源配置;二、报告期内在药品仓储物流等药品供应链能力以及医药自营业务精细化运营、用户复诊开方体验、处方药物合规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持续投入;三、在天猫医药平台和阿里健康大药房品牌心智建设加大投入;四、因提升在线B2C药品销售市占率、加速处方药业务布局并增加相应市场投放带来的自营业务利润率降低。
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履约支出为9.79亿元,较同期增加30.7%,占医药自营业务收入12.1%。财报显示,履约费用包括医药自营业务所产生的仓储、物流及客服、天猫平台佣金、支付手续费及相关人员成本等支出。
《第一药店财智》注意到,履约费用随着阿里健康库存药品数“水涨船高”。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平台SKU再创新高,库存数量超过4000万个SKUs,较半年前快速增加700万个。阿里健康表示依托十二地十四仓的配送网络及智能化物流策略,实现110座核心城市药品次日达,次日达配送时效由上财年末的50.1%提升至60%。
此外,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的整体收入达81.18亿元,同比增长34.5%。对于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阿里健康表示是自营B2C零售商品类目和SKU以及处方药SKUs的丰富等。
“得益于医药自营业务专注于药品销售及服务并以电商平台商家丰富医药健康品供给的策略,收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阿里健康在财报开头如此开宗明义地阐释道。
有医药行业人士分析到:“阿里健康库存过高,原因有二:一是判断市场形势过于乐观;二是品规数过多。本质上还是将药品售卖逻辑与快消品混为一谈。药品消费的决策权不在消费者手中,与药品关联的绝大部分健康商品也受不同程度的专业影响,所谓消费者自主选择某种程度上是个伪命题。同时,药品消费的刚性需求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低频、缺乏弹性。因此,不断扩大商品矩阵的前提是客流增量以及专业触达环节增频,脱离这一前提就是一种土豪烧钱行为,且不具备可持续性。”
也要打通从医到药
阿里健康另一大支出项为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报告期内,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人民币9.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4%。此费用主要是投入了医鹿APP、天猫医药、阿里健康大药房等业务推广及流量费用。
显然,和其他医药互联网平台一样,阿里健康也在布局从医到药、从线上到线下链路的打通。
阿里健康首次在财报中将院外场景明确提出,其表示自营业务将始终致力成为全场景、全品类、全渠道的药事服务平台,围绕【院外场景】,不断建立在用户规模、生态环境、物流体系、药师服务等各个维度上的竞争优势。
同时,线下布局也在不断探索,除了试水自营的线下药店,“在医药服务方面,集团与区域药龙头药房强强联合,积极开展同城零售业务,为消费者打造药品质优价廉、同城购同城送的服务体验。”此前,《第一药店财智》发表文章提到,阿里健康入股的贵州一树、华人健康、漱玉平民、甘肃德生堂,均为区域龙头零售药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阿里健康正式并购小鹿中医,进入互联网中医垂直领域。
“医”决定“药”,线下专业服务决定流量的依从度,这些道理,标外市场的玩家都看得很明白,最终谁人胜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