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超市到农夫市集,我的中美食物探寻故事

📅 市集预告 📅

⏰ 时间:10月17日 周二 11:00 - 14:00

📍 地点:三里屯北街81号那里花园(Village南区北侧,3.3大厦南侧)

⏰ 时间:10月21日 周六 10:00 - 14:00

📍 地点: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五彩城购物中心(东区B1集室堂门口)

⏰ 时间:10月22日 周日 10:00 - 13:00

📍 地点:三元桥曙光西里凤凰城凤凰商街(凤凰汇购物中心后面的下沉式商街,集室门口)


✏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也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志愿者——Karen,一段在美国的访学经历让她第一次了解到农夫市集,回国后便成为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志愿者,让我们跟着karen的视角,告诉你一个农夫市集的背后,绝不只卖菜这么简单!



如果一样东西兜兜转转注定要进入你的生活,我深信,那是被加持过的生命基因密码的召唤。我与农夫市集的缘分,让我深信这是铁律。



初遇农夫市集的不解


2009年,离开千万人口级别的超大城市,来到美国北卡教堂山小镇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城,5万人口中80%都是北卡大学的学生和教授,整个小镇既富有活力,又安静闲适有度,知识分子聚集地所独有的包容开放的氛围令初来乍到者不时感受到社会细微之处的体贴,享受宾至如归的款款温情。


不过,刚到美国,让人一下子很难适应的是相对高企的物价,面对价签,总是习惯性地放大6到7倍,再加上裸价之外的消费税,用中国人的收入标准衡量,几乎每一样东西都贵得离谱,总是心疼瘪瘪的钱包,一进超市,便目不斜视直奔打折货柜挑拣便宜货,比如99美分一包的豆芽,2.99美金一磅的菜花,摸透了消费者心理的营销术精准击中痛点,总给人一种占便宜偷着乐的得意。如果让自己麻木一点,粗枝一点,日子也还过得马马虎虎。记得新闻学院迎新会上,谈及对美国的印象,我开口道,这里什么都好,除了物价。各位教授哈哈大笑。


小镇生活恬静,但时间长了难免单调,尤其去超市购物,很难提起兴趣。人被夹在一排排货架中间,经过工业化流程锻造出来的各式商品琳琅满目,绝对光鲜,但也冰冷无趣,在冬暖夏凉的空间里,人的感觉很容易被钝化到失去对外界四季更替的敏感,也无法体会风霜雨露的无常,当然对自然的馈赠也就浑然不觉,购物被简化成单纯的秤斤论两的买卖,消费成了周期性重复的机械日常,很多人手里拿着购物清单,目标明确地奔向已经被合理科学规划出来的分区,可以不差一分一毫地精准找到想要的商品,放入购物车,然后再找下一个战利品。匆匆来,匆匆挑,匆匆结账的高效节奏总让人感觉少了点说不清的东西,也许生活可以有另一种样子?


波澜不惊是小镇生活的底色,因而一点点小小的意外与反常都会被放大,让人印象深刻,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与农夫市集令人失望的初遇。


一个秋日午后,列好清单去超市购买日用品,速战速决结账,出门,准备返家,突然发现方才还空荡荡的超市门前一下子冒出十来顶白色帐篷,看招牌才知道这是一家新近诞生以后每周三下午都会定期举办的农夫市集,这会不会是国内最接地气最活色生香最廉价的农贸市场的翻版呢?顺道去看看吧。



也许是刚起步的缘故,市集规模很小,只有十来家农户,每家撑起一顶帐篷,支起桌子,摆上农产品就开张了。收货的季节令人赏心悦目,远远看去,火红的辣椒,奶白的蘑菇,深绿的青椒,紫色的洋葱,橘红的胡萝卜,各种深浅不一的小青菜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西式蔬果,层次丰富的颜色像是被上帝打翻了的调色板,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过客。


可走近一看,却有点意外。都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可这里的农产品几乎都是裸装,就那么散放在桌子上,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有的表皮看起来也不是那么光鲜,不像身后超市里陈列的完美无瑕疵的货品;装蛋的蛋托,旧旧软软,明显不是统一采购的,可能是搜集来的二手盒子,看起来有点拉低档次;拿起一盒西红柿,哇塞,5美金,几乎是超市同样分量商品价格的两倍。


按照中国人逻辑,买地摊货就是冲着扑地的价格,姿态如此高冷难道是考验消费者的钱包和智商?传说中的不会算数的美国人真的对价差无感?更匪夷所思的是地点的选择,摆在哪里不好,非要直接在价格优势明显的连锁超市门前挑起战火?多走两步,就能省几块钱,何乐不为?看不懂,也不想再增加购物袋的负重了,悻悻而归。


清水般的日子一天天流走,我也逐渐淡忘那个谜一般的农夫市集,再无兴趣涉足,依然时刻关注各种打折信息,计较着一分一厘地采购日常所需。



再遇农夫市集


兴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几个月后,我再次与农夫市集隔空相遇,误打误撞,叩开了另类思考维度的空间,它彻底颠覆了几十年积攒下来习以为常自以为是的思维模式,由此起步,我心悦臣服地一点点被洗脑,慢慢开启对社会,对生活乃至生命全然不同角度的理解。


美国人的休闲活动中总是不乏各种派对,某日接到导师邀请,夏初周末将有三五好友的小型聚会。对我而言,参加派对最令人期待的不是要吃啥,而是这次又会遇见什么人?谈论什么话题?善谈的美国人,尤其是一群知识分子,凑在一起总能营造出热烈的谈论氛围,既意犹未尽又开阔眼界,是了解美国文化的最佳窗口,远比听课有收获,更令人期待。


客人们踩着点来到主人绿树环抱的漂亮庭院,烧烤架上牛排滋滋流油,玉米烤得焦黄散发出清香,色彩鲜艳的蔬菜色拉,啤酒,饮料等等都已准备就绪,在派对开始之前,师母特意强调他们特地起大早去农夫市集采购所有的新鲜食材,请大家好好享用。


她这番开场白依循的是不同于中国自谦文化的美国逻辑,我费心费力是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但是稍稍有点意外的是,她的语气中似乎有一种刻意强调农夫市集的意味?我甚至嗅出那么一丁点低调的炫耀味道。在场的客人们纷纷做出在我看来稍显夸张,但美国语境下却恰如其分的回应,“那太棒了”,“一定够新鲜”,“我已经等不及啦”…,这个场景突然点醒了几乎被忘却的问题,我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农夫市集的产品价格比超市还贵,为啥去那儿买东西?”话一出口便觉后悔,质疑别人的生活方式会不会显得不够礼貌啊?


幸好比尔接口:“这是一个好问题”。他总是用这个政治正确的开场白来回答任何愚蠢或聪明的提问,“告诉你吧,我们都喜欢去市集买菜,只是频率上的差异而已。”这个说法得到大家的点头认同,对一群以答疑解惑为职业的大学教授,逮着一个小儿科级别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侃侃而谈,他们取了食物,围着我坐下来,兴致勃勃,你一言我一句,几个来回就推倒了我几十年来建基在理性经济人之上脆弱不堪的价值观。



农夫市集 VS 超市


比尔问:“Karen,你难道没有觉得去超市购物少点什么吗?

我迫不及待:“千真万确,真的想过,但没想明白,是啥?”。


他不容置疑地说:“缺的是情感。现代超市是纯粹物化的交易场所,因为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过长链条把位于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割裂成互不相干的分离空间,面对货架上的成品,消费者无从了解谁付出多少辛劳才把毫不起眼的种子变成餐桌上的丰盛的食物,抽离了情感的买卖关系只能被压缩成一串串数字,无聊,乏味,机械,冰冷。”


 “换一种方式,去农夫市集,你和生产食物的农人能看见彼此,人,自然,情感被食物这个媒介巧妙地串联起来后会催生出可感,微小,真实,温暖的关系,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知道谁受益于我的消费,他们因此过上更体面的生活,自己能掌控钱的流向的感觉真的很棒,这是我对花钱买开心的个人理解。”



“我也一样,每次从市集买菜回来,都会被一种细密的幸福感包围很久,那哪是钱能买来的呢?”师母马上附和,以证明大家和比尔的感觉是共通的。“我们与那些每周定期相见的农户很多都是朋友关系啦,长时间不见了还怪想念呢。”



消费背后的价值


消费并不必然就是物质性的,这是从未曾在我的大脑里闪现过的思想,一时发怔。比尔的妻子安一定记得我对价格的敏感,解释道:“市集与超市不具有可比性。在超市,你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被精算过的与货币等值的商品;在市集,表面上可能多花一点,划算吗?买周边农人的作物,都是现摘现卖,更新鲜,成熟度高的产品口味也更好,除此之外,这个产品附着了其他隐形价值,比如与农户磨练起来的美丽又有趣的关系会产生溢价,使得买卖在友谊的关系内进行,让人心生愉悦。我乐见他们因为我的支持生意兴隆,我放心因为家人吃得安心,这些要是都换算成金钱的话,你说值多少钱?”


尖锐的提示对一个习惯于用单一金钱维度去衡量世间事的人无异于釜底抽薪,大脑短路,无法做出合适的反应,可教授们却还意犹未尽,教新闻伦理的肖恩身上总有一种愤世嫉俗的味道,他要是说出点反常的话,我不会惊讶。


“一般来说,我对任何超越理性的便宜货保持警惕。”他从钱包里抽出一张美元,摇晃着说:“现代社会的商品经销体系,高效却不道德,你可以简单思考一下,资本是逐利的,不做赔本买卖,那谁会为超低价商品买单?无疑是链条末端不掌握话语权的小农啊,比我更弱势的群体为我的占便宜付出代价,太委屈他们了,这会让我良心不安,说得极端一点,不考虑钱的流向的消费实则也在助纣为虐加大贫富差距。



换一种方式,我去市集采购就是用脚投票,通过最原始最透明的面对面交易,为高质量产品付合理的价格,让付出辛劳的农夫得到应有的回报。我记得一个数据,如果农夫通过第三方平台交易,只能得到一美金中的15.6美分,但在农夫市集,他们能得到90美分甚至更多。这让我感觉到我的消费是有正向社会意义的“。



消费绝非钱的一来一往那么简单,背后关联着公平,情感,道德诸多因素,细碎买卖的表象背面更是一种政治表达,这一通生动具体细微直戳心灵的政治经济学阐述柔软地降服了我,某一瞬间,我确信听见了心里某个开关“啪”地一声被打开,隐隐感觉一种情性上的吸引,但那种从未想象过的生活情境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也许读出了我脸上的困惑,大家一致建议我周末去本地最大的农夫市集实地探访,到时就能明白在座各位的选择了。


接下来的一周大脑完全被有关派对的回忆占据,审视掉落一地的价值观,我才发现放弃思考,已有时日,在消费至上的时代,滚滚的资本洪流已把我们异化成难以认清自己所欲所求的物种,就说食物吧,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商家促销活动不停歇地挑逗人的本能欲望,告诉你这个东西便宜,买一送一,要多吃;那个东西好吃,鲜香酥脆,吃得粗糙野蛮没关系,多多消费才能为GDP做贡献,但很少有声音提醒你,被大资本驱动的很多东西的生产过程对环境有伤害,对消费者健康有隐忧,而且潜藏了诸多社会问题。此时此景,我们还有能力反省吗?还能思考吗?还愿意以一己之微力去抵抗吗?


终于熬到周末,早起,迫不及待去赶集。平日清冷的街道这时却车来车往,大都开向位于小镇中心镇政府旁边的农夫市集。



这个相对成熟的露天市集规模显然大了不少,占据约半个足球场大的面积,入口处,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面露羞涩地拉着小提琴,即使一个外行,也能听出其稚嫩的演奏水准,可是经过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给他面前的小碗里放几个小额美钞,以示鼓励;走到场地里面发现脚底下踩的是未经任何加工的细碎的石子,走起路来甚至有点硌脚;也许他们是刻意想保留纯朴的质感。看周遭,场面杂而不乱,温软灵动,市井气十足。


有的农夫支起帐篷,有的干脆直接打开汽车后备箱或者铺块塑料布在地上,摆开农产品就可以买卖了。这里的交易物品也比较丰富,肉禽蛋奶,鲜花面包,日用品等等一应俱全,即使在美国,有机食品依然属于相对富裕的人群,这里的常客,从谈吐举止基本可以判断属于中上阶层,很多人神情轻松,衣着休闲,自备购物袋,从容地流连于各个摊位。因为心中装着先前教授们灌输的理论,那些原本视而不见,见而无感的细节陡然在我眼前鲜活起来。我注意到市集的消费者很少对食物挑挑拣拣,对价格好像也是了然于胸,走到摊位前,先跟农夫像朋友般打声招呼,不问价,直接往袋子里装,交完钱却不急着离开,站着和农夫聊天,谈笑风生,甚至有时再来一个顾客,他们好像都认识,加入进来队伍继续扩大,接着聊,颇有乐不思归之感。



如此温情松弛慢节奏的购物场景在只见货柜不见人的超市断断不可能发生,每个人都彼此和善地微笑轻松相处的公共空间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之后每逢周末,只要有时间,我就想去那个满是柴米油盐烟火气的真实空间逛一逛,买点东西,然后找个角落坐下来,头枕蓝天,脚踩大地,观察着人来人往,见证日常生活的趣味,细细咂摸那种走心,细微,踏实的幸福感,不免感慨:真没想到买卖可以如此美好,原来这才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该有的相处之道。



遇见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回国后了解到“吃的不卖,卖的不吃”细思极恐的现状后,越发想念异乡那个暖心人情味十足的市集,感慨其遥不可及。拜上帝恩赐,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北京也有一个类似的农夫市集,走进考察,一如发现瑰宝似地惊喜不已。在这里,一群价值观相近的人逆高度商业化潮流而上,执拗地开辟出一块难得的净土,通过食物传递情意,理念,甚至某种信仰:人与人,人与自然应该回到本真状态,世界终会向好。



与美国模式无异,北京农夫市集给消费者与生产者创造了一个能看见彼此的空间,这是一件能给双方关系带来实质性改变的意义重大的事。它让农产品不再只是单纯的商品,而具有某种人格,消费者走入田间地头,感受到靠天吃饭与起早贪黑的艰辛之后,他绝不会仅仅把食物看成从天而降只与价格相等的称斤论两的交易品,当他把餐桌上的果蔬与有名有姓的农夫相连起来的时候,真实汗水凝结出来的果实一定蕴含着非同一般的滋味,那是吞食不知出处用来果腹的食物的粗糙感觉断断难以体会的为此,付合理的价格,除了心甘情愿,还有满满的感恩。



站在农户角度,找到懂得欣赏并尊重支持自己劳动的消费者,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主流价值观之外的选择,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怎么会忍心让低劣产品伤害熟人朋友?人与人一旦产生连结,美好的东西顺其自然就会发生,当单一利益算计干巴巴的买卖关系中被一点点添加进无形的,珍贵的,暖暖的情感份量,吃,这个平淡的日常主题居然令人难以想象地升华成一种奢侈的精神享受,我惊诧地发现原来琐碎日常可以被用来破解例如什么是幸福这样的宏观命题,怎能不感恩,怎能不惜福?


📝 食物故事的征集 

看完Karen关于食物探寻故事,也欢迎你说一说你与农夫市集与本地农友如何结缘,如何了解到可持续农业与食物背后的故事,欢迎投稿与我们分享



📅 十月赶集日历 📅

上地·五彩城

时间:每周六 10:00-14:00 ( 10/14, 10/21, 10/28) 

地点:海淀区清河中街68号五彩城购物中心(东区B1集室堂门口)

EVERY Sat (Oct 14, Oct 21, Oct 28 ) 10:00am-14:00pm . China Resources Dreamport Shopping Mall, 68 Qinghe Middle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三里屯·那里花园

时间:周二 11:00-14:00 (10/10, 10/17, 10/24, 10/31)

地点:三里屯北街81号那里花园(Village南区北侧,3.3大厦南侧)

Tue (Oct 10, Oct 17, Oct 24, Oct 31) 11:00am -14:00pm, Nali Patio, No. 81 Sanlitun North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Tuanjiehu, Subway Line 10)

三元桥·凤凰商街

时间:10/8 & 10/22 周日 10:00-13:00

地点:三元桥曙光西里凤凰城凤凰商街(凤凰汇购物中心后面的下沉式商街,集室门口)

Oct 10 & Oct 24 Sun 10:00am - 13:00pm, Fenghuang Commercial Street (in Phoenix City's Phoenix Arcade), behind Phoenix Galleria,Sanyuanqiao, Chaoyang District (Sanyuanqiao, Subway Line 10)

香格里拉饭店

时间:10/15 & 10/29 周日 09:00-12:00

地点: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中式花园(西三环紫竹桥紫竹院路29号)

Oct 15 & Oct 29, Sun 9:00am-12:00pm, Shangri-la Hotel,29 Zizhuyuan Road, ZiZhuQiao, Haidian District.

启皓北京

时间:10/13 & 10/27 周五 11:00-14:00

地点:北京朝阳区新源南路8号 启皓北京地下一层 食社门口

Oct 13 & Oct 27, Fri 11:00-14:00,FETE, Genesis Beijing . No. 8 Xinyuan Sou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集室&集室堂

社区菜店+可持续生活社区中心

如果错过了市集或路途不便但又馋涎于各种好吃健康的食物,可以到集室或者集室堂逛逛。小小的店集合了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各农户自家生产的农产品,一样新鲜齐全。平日里也能“赶集”,很是方便!

📍 集室地址:三元桥凤凰商街N33底商

⏰ 时间:周一~周日 10:00 - 21:00

📞 电话:(010)57428210

📍 集室堂地址:海淀清河中街五彩城东区B1层

⏰ 时间:周一~周日 10:00 - 22:00

📞 电话:(010)82428710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是由消费者志愿发起,希望通过市集和相关活动,创造一个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和社区。

2010年9月以来,我们在北京几十个不同场地,举办了500余场市集,参与农商户50余家,直接服务消费者80万人次。

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上,本地从事生态农业的小农户和制作无添加食材的手工作坊直接向消费者出售自己生产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助力本地农友、消费者和社区一起创造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微信公众号 :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新浪微博:@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合作/咨询/场地提供,请发送邮件至

info@farmersmarket.cn

👇 支持生态小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