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为临床添翼—厦门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学术成果再登国际学术舞台

☎ 0592-211 2111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2022-11-18

1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不仅是福建当地的眼科医疗中心,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全国疑难会诊平台,还是科研成果的摇篮之一。这家集医疗、科研、教学、眼健康为一体的国家三甲医院,致力于培养卓越人才,打造特色技术,勇攀医学高峰。




今年伊始,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临床科研屡登国际学术舞台,引起广泛关注。多年来,厦门眼科中心青光眼专科不但重视临床诊疗工作,对科研工作也毫不松懈,一直致力于让科研成为推动科室发展的动力引擎,把科研创新书写在临床一线。

(刘旭阳教授出诊中)


01
临床科研亮相国际舞台


2020年以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刘旭阳教授团队已发表6篇论文,其中关于青光眼基因治疗的论文刊登在《Molecular Therapy - Methods & Clinical Development》等杂志,在国际眼科同行中引起广泛关注。这也意味着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在青光眼诊疗领域的科研工作又上新台阶,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科研的“好声音”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唱响。这是刘旭阳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又一次亮相。刘旭阳教授曾获得美国海伦凯勒基金会颁发的海伦凯勒奖,还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多年来,刘旭阳教授团队致力于探索用基因治疗技术治疗青光眼,引领青光眼治疗迈上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刘旭阳教授团队的科研论文屡登国际舞台,站在了青光眼基因诊疗领域发展的前沿。本年度,刘旭阳教授团队仅仅在基因治疗降眼压与视神经保护所发表了2篇SCI文章,总影响因子为10。结合前两年分别发表至《IOVS》和《Molecular Therapy》等杂志的基因治疗降眼压文章,总影响因子已达21.96,形成代表中国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广受国内外同行瞩目。比如原定今年在阿根廷召开的两年一度的世界眼科研究大会,有关眼病基因治疗的内容,大会组委会就委托刘旭阳教授负责组织。
02
让学术推动临床


临床科研和学术的发展是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强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工作中,如何将科研和学术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才是重中之重,也是华厦集团历来十分重视的发展方向。因此,多年以来,刘旭阳教授团队不遗余力地将国内外学术成果和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工作,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最近一位才几岁的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厦门眼科中心,找到了刘旭阳教授。经过检查,孩子被确诊为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可是这孩子的父母并未患有青光眼,那么她的眼病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对年轻夫妇开始还相互埋怨起来,直到刘旭阳教授团队为他们揭开谜底。刘教授为他们做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各有一条突变基因,各自单独携带突变基因并不会致病,但同时传给孩子就致病了。刘旭阳教授用一个较新的青光眼手术全(360度)施氏管切开术为患儿成功完成手术,有效地控制了眼压,原来浑浊的角膜也完全恢复透明。刘旭阳指出,先天性青光眼的遗传方式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即患儿的父母为携带者,虽然没有青光眼病史,但是后代如果同时遗传了来自父母双方的突变基因就可导致疾病的发生。针对这对年轻父母十分关切的“再生一个还会是青光眼吗?”、“是青光眼的可能性有多大?”、“孩子的后代会得青光眼吗?”等许多问题,刘教授耐心地做了解释,并告诉他们以前经历过的成功案例;现在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了基因诊断的结果,现代的遗传咨询和生殖技术已经可以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了。听了刘教授的一席话,这对年轻父母这才定下心来,令他们寝食难安的困惑也终于散去。

(施氏管手术示意图)


03
助力青年医生快速成长


上面提到的的病例中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即所发现的突变位置奇特,是一个国内外从未报道过的新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表达和结构的变化。针对该发现刘教授团队已经投稿报道。像这样的将学术和临床工作结合起来的例子还很多,占刘旭阳教授团队所发表文章的大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也帮助了许多青年医生迅速成长。

青年医生在学习临床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在学术上有一定的进步,比如通过写作文章,对疾病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疾病临床表现和药物手术治疗的背后,还有一个值得去探索的未知世界。刘教授认为,年轻一代代表着集团眼科学发展的希望;作为医院未来的中流砥柱,要鼓励年轻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努力,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去发现和认识科学问题,充实自己,从而能实现他(她)们的人生抱负和理想。


专家简介



刘旭阳
教授|博士生导师|业务副院长出诊时间:(五缘院区)周一下午、周二全天、周四全天、周六下午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分会常委,深圳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其中SCI论文约80篇),主、参编写著作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863、973子课题各一项及多项省、市级和国际合作课题。曾个人或合作获美国海伦凯勒基金会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


从事眼科专业35年,对眼科常见病、疑难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擅长于对各种青光眼和白内障的诊治;在神经眼科学,全身性疾病相关眼病以及遗传性眼病的诊治亦有较深的造诣。





  文:麦麦

排版予晴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