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惧玻璃 | 密斯德国馆的再创作

无惧的 ArchiWorld世界之旅 2022-09-09


密斯·凡·德·罗基金会和赛德画廊举办了鹿特丹设计师萨宾·马塞利斯 (Sabine Marcelis)的“无惧玻璃”展览,在视觉上令人着迷的展览玻璃作为材料的能力。


密斯·凡·德·罗基金会于1983年由巴塞罗那市政厅设立,最初目的是重建由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为1929年巴塞罗那国际展览设计的德国馆。 


除了保存和传播有关密斯凡德罗馆的知识外,今天的基金会还促进对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相关主题的辩论和认识,并鼓励对密斯的作品和现代建筑的研究运动。基金会根据这些目标组织奖项、大会、会议、展览、研讨会和装置设计。


萨宾·马塞利斯 (Sabine Marcelis)创作了一套以玻璃为关键元素的作品,以响应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在1929年德国馆建造期间“不要使用过多玻璃”的要求。



密斯和莉莉使用这些材料来测试他们的设计理念,马塞利斯使用材料和生产的实验来创造新的和让人意外的建筑功能,与展馆的材料和形状对话。

由萨宾·马塞利斯为这次特别展览设计的Pieces使用玻璃和石灰华,以一种似乎是从展馆建筑中生长和挤出的方式,推动它们的物质性和结构组成。

马塞利斯创造了两个大躺椅,根据一份新闻声明,“通过延伸石灰华地板形成一个底座,把椅子从地上拉起来,再被一块似乎从墙上拉下来的弯曲玻璃切割,这两种材料相遇成为雕塑而实用的家具。”



“萨宾·马塞利斯在他最具标志性和模范的空间之一遇到了 密斯。她用智慧审视了巴塞罗那馆的材料——玻璃、石灰华和铬合金,设计了一系列似乎从建筑本身中涌现出来的新作品:两个躺椅、一个喷泉和两个柱灯。


这些不仅仅是现有元素的挤压;它们更像是微妙的搅动,轻轻地干扰了展馆的笛卡尔秩序。[...]“无惧玻璃”不只是个展,它是对现代主义仍然必须提供的无限解放可能性的赞歌,而萨宾·马塞利斯在我们眼前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可能性。”


——OMA/AMO合伙人  Ippolito Pestellini



八根铬柱为展馆屋顶提供结构支撑,马塞利斯引入了第九根镜面玻璃柱,它起到灯的作用,与结构柱保持一致,在形式和材料上与建筑融为一体。

除了休息室、镜面玻璃和镀铬柱外,外面还有一个弧形玻璃喷泉。



“密斯与巴塞罗那馆体现了20世纪现代建筑的精神:由德国人于1929年建造,它同时是一个强大的杰作和一个难以面对的空间,但肯定不是为了马塞利斯脾气的设计师。


她将大胆、自控和稳健的神奇结合注入了一种本能:意识到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马塞利斯用白手套对待这颗历史宝石,又通过聆听建筑本身建立对话。”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迪德罗,独立策展人



萨宾·马塞利斯


萨宾·马塞利斯是一位在荷兰鹿特丹生活和工作的设计师。她在新西兰长大,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学习了两年工业设计,并在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继续深造,并于2011年毕业。


毕业后,她一直经营Sabine Marcelis工作室,在产品、装置和空间设计领域工作,非常注重物质性,她的作品以突出材料特性的纯粹形式为特征。


马塞利斯在与行业专家的合作中运用了强烈的美学观点。这种工作方法使她能够干预制造过程,利用材料研究和实验为画廊展示和商业客户委托的项目实现新的和令人惊讶的视觉效果。自成立工作室以来,马塞利斯的作品已在鹿特丹Boijmans van Beuningen博物馆和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展出。







编辑 | Z


/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