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歌大观 | 去有风的地方,去“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在满山樱花间歌唱!


它是远方“有风的地方”

热播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剧照

它是真实人间里的“风花雪月”

图源:云南新闻网


它是大理


图源:云南发布


它是《天龙八部》中神仙姐姐居住的秘境

图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图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它是“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


它是大理南涧无量山



1月6日18时

民歌大观第六期——

《歌满云南花满涧》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

在中国新闻网多个平台播出



来自云南大理南涧的多位歌手

回到家乡的无量山樱花谷

为全球网友带来一场民歌盛宴

展现大理南涧的美丽风光和民族文化

↓↓↓

演出阵容


彝族歌手、音乐人,国家一级演员高洪章

带来在彝族民众中广为传唱的曲目

《火种》《打歌》



夫妻档歌手“山月亮组合”

献唱《小城南涧》《樱花开时等你来》

及改编歌曲《蝴蝶泉边》



云南省级非遗传承人、彝族歌手鲁国花

以南涧特色原生态唱腔演唱

《二里半》



彝族歌手、国家三级演员罗荣春

带来《打歌场上真好玩》



彝族原生态歌手、大理州级非遗传承人“姊妹组合”

表演无量山小调《姊妹》



自学龙、何得臣、鲁国花等歌手

联袂献上由阿本枝收集整理自南涧彝族古歌的

《蒙化调》



本期“民歌大观”主要策划人高洪章表示,此次表演歌手的民族唱法各具特色,观众不仅能在他们的歌声中领略南涧浓郁的民族风情,还能观赏到南涧美丽的山水田园。


“没想到我们彝族的音乐如此动听,希望能一直传承下去。”彝族青年莫正民通过网络观看民歌大观后说。海外观众“Laura”则在社交媒体上称,“我在表演中听到了摇滚乐与民族音乐的结合,中国的民族音乐人非常厉害!”


如何回味精彩内容?

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均可观看回放
↓↓↓


云南彝族古歌“蒙化调”的保护传承之路

“谜撒臆地气搭咯,咔古咔玛气搭啦,姆拉米地气搭啦……”(彝语,音译,大意为:南涧巍山这个地方啊,如今处处都是大路出行方便了,这个地方也越来越美美了,我这个老头想在这里多活几年。)


隆冬时节,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樱花谷,花开灿烂,满谷皆“春”。6日,民歌大观第六期——《歌满云南花满涧》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在中国新闻网播出,自学龙、何得臣、鲁国花等6名彝族青年歌手组成的“蒙化人组合”,站在樱花树下的千亩茶园之中,大声放歌彝族古歌“蒙化调”,赞美越来越美丽的彝乡。
蒙化调也叫香堂调、土俚调,是彝族古老的民间曲调,千百年来一直在澜沧江边静静流淌着。曾在南涧县文化馆、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工作的彝族艺人阿本枝在1984年参与了蒙化调的挖掘和保护,他告诉记者,蒙化调的流行地域非常狭小,仅在澜沧江流域的大理州南涧县、巍山县以及普洱市景东县等地的一些彝族村庄中有蒙化调说唱形式。
阿本枝介绍,蒙化调历史非常久远,是用彝语叙述和歌唱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的民间叙事长诗,内容涉及民间传说故事、生产生活、伦理道德、子女教育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蒙化调说唱的时候,前面有一个人叫调子客(相当于一个队伍的指挥),他说一段,后面的人跟着唱一段。蒙化调大多是在村庄办喜事或者老人辞世办丧事的时候说唱,有喜调和忧调之分,具体唱法有两句腔、三句腔、四句腔,其中又可以分折子和对子,折子就是三句腔、两句腔一直往下说唱的,而对子则需由另外一组人来和声,其说唱方法和对歌相似。
“上世纪80年代,蒙化调就只有少数彝族老人会唱,面临失传的困境。”1984年,阿本枝参加南涧县民间音乐调查时,在无量山镇可保村找到一名蒙化调老艺人,他用文字和录音记录了老艺人口中的全部蒙化调。
但后来,这些资料在编辑出版书籍过程中遗失,直到2008年阿本枝在南涧县沙乐乡采风时发现蒙化调还在该地区有传承。于是,他再次抓住机会收集整理蒙化调,并组织彝族青年传承,陆续参加云南省、大理州新农村文艺汇演、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节目、云南省青歌赛等活动,将彝族古老蒙化调说唱的相关内容搬上舞台。
今年61岁的阿本枝已退休,但仍致力于蒙化调传承推广,且信心十足。实际上,他有过彝族传统文化推广的成功经验——南涧跳菜。阿本枝曾对南涧跳菜这项彝族民间艺术沉醉痴迷,为此热切守护和用心传承,助推这一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被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跳菜“代言人”。
“南涧跳菜是南涧县境内彝族民间办宴席上菜时,为敬重宾客和增加喜悦气氛跳的一种风俗礼节性舞蹈,2008年获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阿本枝告诉记者,经过多年传承发展,南涧跳菜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使之与国际国内文化娱乐业、餐饮服务业成功接轨,如今蜚声海内外,成为南涧县的一张靓丽名片,亦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谈及蒙化调的传承与推广,阿本枝认为,首先要收集整理完善蒙化调相关内容。目前,南涧县、景东县都在积极收集整理蒙化调的相关资料加以保护和传承。“只有先保护好,才能进行推广,相信蒙化调终有一天会像南涧跳菜一样,蜚声海内外。”


云南“山月亮组合”:创作民歌“时代声音”义不容辞

“樱花开呀樱花开,开出了幸福的歌儿,开来了彝乡的小康......”6日,在民歌大观第六期——《歌满云南花满涧》云南经典民歌音乐分享会上,来自云南大理的夫妻档歌手——李明、付怀敏组成的“山月亮组合”以歌声描绘满山恣意绽放的樱花,融合民族元素与流行原创,唱响彝乡新时代的春天旋律。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付怀敏对传统民族音乐情感深厚,“民族音乐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她介绍,云南民歌丰富多彩,形态、风格各异,就家乡大理的彝族音乐而言,以短小精悍、热情奔放为主要特点,歌曲多以两句式的小调为主,常见于民间娱乐的对唱形式。


为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民族音乐和文化,付怀敏与丈夫李明组成了“山月亮组合”。李明介绍,山巍峨雄伟,代表男性的力量;月亮皎洁柔美,象征女性的美丽善良。这就是组合名称‘山月亮’的由来。


“听着代代相传的民歌,从村寨山野走向越来越大的舞台,20多年来,我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始终不变。”付怀敏表示,作为本土音乐人,发扬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义不容辞,“我们夫妻二人一直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进,希望能够创作出广为传唱的新时代民歌作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在李明和付怀敏看来,音乐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不同的使命。为此,他们始终保持着这份音乐人的使命感,疫情防控期间创作歌曲《最美》致敬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在脱贫攻坚阶段创作《荞花飘香的地方》记录家乡生活的变迁;为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作了《亲亲一家》等作品。


付怀敏告诉记者,这些歌曲唱法多变,融入流行音乐与和声技巧,而最突出的特色依旧是原生态的民族风格。“山月亮组合”广泛搜集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将原生态音乐的曲调、唱法、技巧结合当下流行元素,通过大量改编创作兼具民族与时尚。


“参演本期民歌大观也是我们音乐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民歌大观为云南民歌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希望能为全球网友带来一场民族风情浓郁的视听盛宴。”付怀敏说。


民歌大观
位于中国西南的云南,有着26个世居民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是名副其实的“歌舞的海洋”“音乐的天堂”。

“民歌大观”云南民歌展演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打造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推广民族文化的知名品牌和跨国文化交流推广的优质载体,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该活动于2022年5月29日正式启动,以每月一期的形式持续举行,受到海内外观众的欢迎。

本期民歌大观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南涧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南涧彝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南涧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协办。位于大理州南端的南涧县民族风情浓郁,多民族和睦相处,形成了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多民族文化特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据悉,此次活动得到泰国头条新闻、泰国《星暹日报》、缅甸《金凤凰》报社、缅甸胞波网、老挝资讯网、柬埔寨《柬华日报》、印尼《国际日报》新媒体、马来西亚《亚洲时报》、菲律宾《商报》、日本《中文导报》、尼泊尔《贾纳阿斯塔周报》、印度《喜马拉雅新闻纪事》杂志、M TIME缅甸微视频制作发布中心等海外媒体支持。

【往期回顾】









(来源:中国新闻网、云南新闻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