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伯说:萧山来的医生信得过!援鄂白衣战士你们还好吗?记者连线

萧山网 2022-05-18
萧山来的医生信得过

连日来,萧山分两批共26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防疫最前线,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昨日,记者与他们中的6名进行了电话连线,一起来听听他们在武汉战“疫”的故事吧!


蔡文亮:武汉大伯说“萧山来的医生信得过”


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来自浙江萧山医院的血液内科医生蔡文亮全副武装,如同游戏闯关一般走过了三道门,打开第四道门才能真正进入重症隔离病房。


“全身都消毒了,没有遗漏的地方。”他向同事做了个OK的手势——每过一道门,他俩都要相互监督全面消毒,全程20多个步骤,耗时20多分钟。


2月10日,蔡文亮随队抵达武汉,他所属的小组接管了重症病房的50名患者。白班8:00-16:00,晚班16:00-8:00,蔡文亮和同事们轮流值班,每天和重症感染患者接触,最初他的心情有些沉重。


“我到的时候病床都是满的,一名70多岁的大伯情况很不乐观,大家拼尽全力,他还是没能扛过去。”虽然见惯了生死,毕竟医者仁心,蔡文亮和同事们心里很难受。


66岁的林大伯(化名)是个“老武汉”,目前和老伴同在重症病房治疗,他本身底子不好,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前就有肺部疾病,2月11日早上入院后便用上了无创呼吸机。就是这样的身体状况,林大伯却十分积极乐观,身体稍有好转,就反过来给医生们打气:“每天从电视上看到最新消息我都高兴,杭州控制疫情蛮扎实,萧山来的医生信得过。”


蔡文亮也被大伯的乐天精神感染了,查床的时候两人经常聊上几句,林大伯身卧病榻却对治愈充满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让蔡文亮既欢乐又感动的是,大伯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还会挥动下拳头:武汉加油!



胡漂:摘下口罩正常呼吸是最大心愿


昨天下午3点,正在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支援的医生胡漂已经做好了上班的准备,这一天,轮到大夜班的她,将值班16个小时。
做好防护工作后,她走进隔离病房。观察病人的情况,查看呼吸机参数……在病人情况稳定的情况下,了解所有患者的情况也往往需要4到5个小时。如果有异常情况,时间便还会延长。
目前光谷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病人。两个重症病房100个床位,在杭州紧急医疗队到达的第一个晚上,就收治了90多个病人。所有的医护人员三班倒,24小时战斗在岗位上。作为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萧山此次出征湖北的唯一一名感染科医生,胡漂还承担了医疗小组组长的角色。
从2月9日至今,在支援武汉这十天里,让她感受最深的事情不是忙碌,而是感动。在胡漂负责的病区里有一对夫妻,丈夫的病情较为严重。夫妻俩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因为病情无法碰面,只能通过医生来传达彼此的情况。胡漂告诉记者,他们虽然身体承受病痛,但是依然相互鼓励,并给予对方正能量。
她说道,能摘下口罩,正常呼吸是自己最大的心愿,也期盼这一天能尽快到来。


边铁群:每天举起拳头对病人说“加油”


58岁的边铁群,是萧山区中医院大内科主任。作为浙江驰援武汉最硬的那批“龙鳞”之一,他被分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2月9日深夜抵达武汉,10日一大早便进入“战时状态”了。“光谷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危重型患者,50张床位,10日就收治了47个病人。”昨天下午,记者连线边铁群时,电话中断了三次,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手机每天都要消毒,刚刚进水了。
“因为路上通勤不方便,我们医生的工作时间从原先的8小时调整到现在的12个小时。工作的12个小时里,我们要查房、采集核酸、帮助病人上呼吸机……”边铁群说,“进入病区前穿防护服时医护人员都是相互帮忙的,但出来脱卸装备得靠自己,这时候才是最危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了,那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
病区有位50多岁的中年女子,全家都确诊了,她被送到了光谷院区,但丈夫和孩子在哪里治疗她并不知晓。“他们都看不到我们长什么模样,只能看到我们的眼睛,穿着防护服讲话他们也不大听得清楚。”边铁群告诉记者,但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站在身边,病患就感觉特别安心,即便他们可能听不清,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举起拳手给他们加油,告诉他们要“戴好口罩,好好吃饭,有我们呢”。



俞怡敏:护士、家属、护工、保洁员一身担


俞怡敏今年33岁,是浙江萧山医院心内科一病区的护士长助理。武汉疫情发生后,作为科室里的唯一党员护士,第一时间报了名。
2月9日下午4点10分,俞怡敏坐上了去武汉的专机。她和萧山医院的另外5位护士被分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光谷院区。第二天,俞怡敏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接管的是一个重症病区,共有50来个病人。
刚开始俞怡敏有点不适应,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她的行动变得笨拙,工作难度有所加大,以前给病人输液一直是俞怡敏比较自信的活,如今穿了防护服,戴了护目镜,手上还戴了几层手套,要摸到病人的静脉就变得非常不容易。
有位患病的阿姨,因为连日来一直在输液,手上的皮肤已发青突起,俞怡敏认真仔细观察,终于在病人的脚上挂了一个留置针。看到病人输液成功,俞怡敏感到非常开心。为了节约医疗物资,俞怡敏和大家一样,在院区值班时穿着成人尿不湿,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下来,里层的衣服就粘在身上,湿淋淋一片。
病房里没有家属陪同,俞怡敏值班时,既是护士,又是家属,同时还是护工和保洁员。病人心中有担忧,也会主动找俞怡敏说。俞怡敏总是耐心地安慰病人,让他们放松心情配合治疗。
在她看来,这些病人跟她以前在医院接触的病人没什么不同,她从来没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只是在做一个医护人员应做的事。



邵剑飞:为了检测  打个喷嚏要忍半天


昨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支援的检验科医生邵剑飞,共完成了160份样本的检测。“由于收治的病人增加,最近一段时间的检测量会比较多。”邵剑飞表示,每天的检测量一个人基本在150份左右。
目前,邵剑飞在做的检验工作是要在住院部针对患者进行检验,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等。他的工作都是从每天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左右,中间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
虽然没有和病人的直接接触,但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病毒感染的风险,也需要进一步做好防护,穿上一整套防护装备。同时,在每一个环节中,要做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争分夺秒,尽快拿到结果,才能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而在这样密不透风的防护中,汗流浃背成了每天的必经环节。昨天上午8点半多,一个喷嚏给邵剑飞的检验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戴着口罩,鼻涕就卡在了鼻前孔处,更是给原本就不太方便的呼吸增加了难度。在之后的检测过程中,他也一直忍着直到下班。
邵剑飞是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副主任医师。1月28日,他就作为浙江省第二批紧急医疗队的队员。至今,他已经在武汉疫情一线工作22天了。



郭利琴:走过这个冬天必将迎来春暖花开


昨天是区中医院急危重症科护士长郭利琴驰援武汉的第10天。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逐步进入正轨,郭利琴轻轻地松了口气。
到武汉的第一天,郭利琴就接到立即上岗的命令。作为萧山护理团队的负责人,她立即调整计划,一方面分组指导护士穿防护服,另一方面积极与组织对接联系,确保每位护士均已掌握个人防护步骤。就这样,郭利琴带着团队,从容自信地走进了光谷院区隔离中心。
到武汉后的第三天,郭利琴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被任命为杭州1队护理的副总护士长之一。“97人的护理队伍啊,我瞬间觉得肩头沉甸甸的。”但是凭借多年的业务和管理经验,郭利琴相信自己,也相信团队,于是一口答应。
有了新使命,郭利琴更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从护理团队的架构搭建着手,明确分工职责,制定流程,落实制度……
在郭利琴看来,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和清洁消毒也十分重要。因此,在了解了医院基本情况后,郭利琴提出了不少改进举措,比如,清洁区空气消毒需要等离子消毒机、清洁走廊不能放脏衣服、上百人使用的更衣室要清理……这些提议在一天之内全部落实到位。
前几天武汉飘雪,郭利琴收到了一箱箱“娘家人”寄来的物资,“拿到这一份份物资时,十分感动,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真切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来源丨萧山日报

为援鄂的萧山医护工作者加油的常驻小编丨萧网君



猜你喜欢

· 我们有可能要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王辰院士: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在人间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 如何进行“入浙通行申报”?应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情况不需要申报?权威解答来了

· 今起,萧山区公安机关所有办事窗口恢复办理业务

·“绿码”管用吗?记者多地亲测!萧山企业这样使用“健康码”进行员工健康管理

· 致敬!连续528小时的坚守!今天,萧山所有入城通道防疫检查卡点正式撤除!

· 公交车感染风险高,网约车感染风险低?公共出行这么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