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出提醒:最近这种路边常见的东西,不要吃

萧山网 2022-05-19

每年5月底6月初,浙江进入梅雨季,平均温度在20℃~30℃之间,温湿的气候条件适合野生菌生长,我省开始进入毒蘑菇中毒高发季


近年来,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常有发生:

2015年7月,温州一家6口因食用“每年都采”的野蘑菇中毒,后因治疗无效死亡;


2019年8月,某资深老饕的生命止步于杭州植物园采摘的混杂了亚稀褶红菇的野蘑菇;


2019年7月,宁波、绍兴、杭州等地的老饕们因食用“常吃”的野蘑菇导致肝损伤进了重症监护室……


这些患者均表示采的是之前吃过的野蘑菇,但他们的中毒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这些采蘑菇“高手”名不副实,他们采的美味中混杂了致命的毒蘑菇。

2019年,我省近300人误食毒蘑菇中毒,并有死亡病例发生。6月5日,我省发生了今年第一起误食肝毒性剧毒蘑菇中毒的案例。


我国有435种毒蘑菇 

有些吃1-3朵就可致命


野生菌俗称野生蘑菇,世界上有毒蘑菇约1000多种,据《中国毒蘑菇名录》记载,我国有435种。导致食用野生菌有毒的物质,主要是天然的生物毒素,也叫蘑菇毒素。  


(《中国毒蘑菇名录》展示的部分毒蘑菇)


误食毒蘑菇事件以6月-9月发生频率最高,其中7月为最高峰。

2011年-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由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为395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3.4%。


我省发生的几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由多肽类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等两类蘑菇毒素引起,它们会产生肝肾毒性和胃肠炎毒性,主要存在于鹅膏菌、褐鳞伞和盔孢伞菌中。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点击可看大图 )


目前在我省的杭州市区和周边的临安、温州的永嘉等地已发现此类剧毒蘑菇。误吃1—3朵这些野生蘑菇,就可致命。


除了致命的野生菌,浙江也发生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的案例。导致这些表现的野生菌主要有石灰菌、粘盖环柄菇或铅绿褶菇等

(图片来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点击可看大图)



还有些公认可食用的野生菌,也含某种毒素,导致部分不耐受人群中毒。如青头菌,肠胃不好的人群食用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某些牛肝菌或鸡枞菌,对部分人群会引起头痛、虚汗甚至幻觉等症状。


吃了野生蘑菇

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能是中毒了


如吃了野生蘑菇,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就应高度怀疑是野生蘑菇中毒须马上就医,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期,如抢救及时,死亡率并不高。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还有可能会出现“假愈期”,即经相应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在一两天后,病情会迅速恶化,致使患者出现以肾衰竭为主的多器官衰竭。


因此,如果在24小时内吃了野蘑菇,并出现了可疑中毒症状,千万不要犹豫,请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曾经吃了野蘑菇,并积极配合医生或疾控中心开展相关调查。


对于毒蘑菇中毒,早就医、早确诊、早治疗,可以救命,更可以省医药费。


吃野蘑菇时记得拍照留证!


吃野蘑菇记得拍照留证据、记得留样,发现中毒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要及时告知相关信息。


各地卫生、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部门每年都会发布不食用野蘑菇的消费警示,但总是有经不起美味诱惑而“以身试毒”的人。所以,不管是自己采的还是买的野蘑菇,一定要留下实物或照片作为中毒后鉴定的证据。


到医院后要主动告知医生:啥时吃的野蘑菇?吃了几种?量多少?吃后几小时有中毒反应?并主动出示留存的照片、食物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和疾控部门快速分辨中毒状况。


总而言之一句话:吃野蘑菇记得拍照留证据、记得留样,发现中毒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要及时告知相关信息。


在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

经常能看到毒蘑菇


毒蘑菇大多生长在野外的树林里、杂草丛中或城市公园、校园的树下、草丛中,杭州五云山、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等靠近山岭的区域都可能有,误食后毒性很大。(回顾报道:在杭州小和山、玉皇山、孤山看见它们,一定要远离,有毒!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来区分毒蘑菇和普通蘑菇呢?相关专家表示,目前传说中的、网络上的,所有对毒蘑菇的鉴别,都是不可靠的。


比如,“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这样的传言就很不靠谱,长得白白净净的鳞柄白毒鹅膏就属于剧毒蘑菇。


还有,很多人相信的 “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实际上也是错误的,对人有毒的豹斑鹅膏,蛞蝓食用该蘑菇后就不会中毒。


特别是,有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鉴别,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


专家也教给了大家一些窍门。“一般来说,树上长的蘑菇,有毒但毒性小些,但是地上长的蘑菇危险性就要大一些。”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毒蘑菇的品种远多于所谓的“可食用野生菌”,且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期的毒蘑菇外表差异非常大,迷惑性强,普通人很难通过形态学分辨毒蘑菇。为了防止中毒,请不要相信自己的识别能力,不要自行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来源丨浙江健康教育、都市快报

常驻小编丨萧网君



猜你喜欢

· 杭州南站即将到来,这些场景你不一定见过!

· 一单接着一单,今天萧山这个地方火了!超10万人在线观看

· 又一作品展!多位知名人士今天在这里参加开幕仪式!

· 浙江无新增确诊病例 |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7例

· 直播带货淘好物!本周末邀你绿色逛展,开启线上线下家装嗨购新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