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代四人,萧山这一家子教书育人超百年!

高艺炯 旷野 萧山网 2022-04-25


在萧山,有这样一个家庭,三代四人都从事着教育工作。三尺讲台三代人,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里,一家人用接力棒的方式,承前启后,矢志育人。


(戳视频,精彩提前看)


三代四人,教书育人超百年


今年是来茹萍从教的第三个年头。



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来茹萍的父母均是从教33年的教师;外公从教34年,现已退休。这样算来,一家三代累计教书育人超过100年。



2018年毕业进入杭二钱江,对来茹萍来说,这是她过的第三个教师节。



来茹萍的童年几乎是在妈妈的办公室度过的。因为妈妈工作比较忙,小时候总是会把她带去学校。妈妈在教室上课,她就在办公室看书,有时候会偷偷趴在教室窗外看妈妈上课。


“可能真的印证了‘耳濡目染‘这个词,妈妈对学生的方式和上课神态早已刻在脑海里,那种上课状态从小便依样画葫芦学会了。”她说,正因为如此,她对讲台并没有那种陌生感,能够更快克服内心的恐惧,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一个身份转变和适应,更加容易上手。


机缘巧合 三尺讲台感触深


虽说出生教师世家,但对她来说,能成为一名老师,还真的是机缘巧合。


“那天就很凑巧看到一个通知,一眼就看到了杭二钱江的招聘信息,很难得有一个适合我专业的岗位。那个时候我就什么都没有想,一门心思开始准备笔试、面试。”虽说机会很凑巧,但是准备阶段却是全力以赴。



“其实最大的幸运便是,当机会一闪而过,你能与其相遇并一把握住。”来茹萍说,自己还记着看到招聘通知是四月的最后一天。从那个时候开始,老师这个词,就像缘分的牵丝线一般,与她紧密相连。


尽管任教才三年,来茹萍的感触却不少。“我是一个在对待感情上还蛮敏感的人,成为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断地在经历着相遇和离别。”来茹萍给记者看了一封信,是她亲手写给学生的。


(来茹萍写给学生们的信)


上学期期末,上完最后一节课,因为时间匆忙,来茹萍来不及正式跟学生告别。她说,自己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心里挺复杂的。“结束高一课程,这批小孩就很大可能不是我教了,还是有那么多嘱托没有讲完,这么多张面孔也没好好地再看一眼。所以,我给他们写了一封信。


信很长,亲手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让语言变得温柔。


“我陪此一程,不忍言别”

“支撑我走下去的信仰,同样,送给你们”

“今后,有我没我的日子,都要加油呀”

……


纸短情长。来茹萍说,孩子们看到了之后,专门跑来说“老师谢谢你”“老师很暖”。


就在那么一个瞬间,就很简单的几个字,就让我泪如雨下。孩子带给我的感动有很多,你会很清楚地体会到这份情感是双向的,有回应的,有温度的。”来茹萍的眼中笑意盈盈,那是可以看到的温柔和幸福。


传承 被时光眷顾的温柔职业


自从当了老师以后,她会开始懂得妈妈批作业是的心情。以前上学老师总是说的那句“你们怎么都还给我了”之类的话,也成了她偶尔挂在嘴边的调侃;也开始能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当年老师们的做法了,“还真的应了那句‘我就成了当年的你’吧。”来茹萍说。



都说老师这份职业,是一份被时光眷顾的职业,能让毕业后的人重返校园。跟学生们相处,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生活变得平淡却温柔。“我想教师,何尝不是一种诉说传承的职业。就像爸妈和外公教会了我教育的责任,也让我把这种温度传递给学生。这就是这份职业,给我带来的温度吧。我还年轻,路还很长,希望能把这份职业的温度,一直传承下去。”今年是来茹萍任教的第三年,相信往后的日子里,还有很多板书要写,有很多作业要批改,当然还剩下很多个教师节等着她度过。



每一滴付出,都无可取代。在这个属于他们的日子里,愿节日快乐。


那些年,老师们的口头禅

你还记得多少?

趁教师节的机会

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

赶快留言分享




文字 | 记者 高艺炯

视频 | 记者 旷野

常驻小编 | 萧网君


猜你喜欢
· 【特别策划】还记得小时候在池塘里摸螺蛳、钓黄鳝吗?这个萧山人的幸福就是…
· 未来几年,萧山计划要建哪些学校?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 婚姻登记将有大变化!网友热议,冲上热搜
· 确认了!萧山区70周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这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接种
· 招人啦!这有一份令人心动的OFFER,请查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