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再这样我就要去死了!”是矫情还是有“病”?小心,你孩子可能也有自杀倾向!
“你们再这样我就要去死了!”正在读初中的李同学(化名)朝老师和父母怒喊,在场所有人的神经瞬间紧绷。
2020年冬季的某天,李同学作为当天值日生,放学后准备去倒垃圾。然而此时其他同学互相玩闹,垃圾乱扔,破坏了李同学的劳动成果。这一下就引爆了李同学的怒气,随手拿起拖把打了其中一人。
随后,双方父母来到学校,在家校协调过程中,李同学突然喊出了那句“惊世骇俗”的话。事后,校方建议李同学去医院进行心理健康治疗。
图文无关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而像这样的情况,可能每天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
心痛!
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
2020年5月15日,四川南充一名10岁女孩与弟弟发生争执后,认为家人偏心弟弟,“一气之下爬上楼顶”欲轻生,幸被消防员救回。
同一天,陕西渭南一名13岁少年因痴迷网络游戏与家人发生矛盾后,欲跳楼轻生,幸好被两名民警所救。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能被拯救。
2020年3月27日,深圳两名14岁女生相约跳楼,双双身亡;
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4月13日,江苏无锡12岁女孩跳楼身亡,河北9岁男童因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身亡……
最令人震惊的是,去年夏天,常州五年级女孩缪可馨坠楼身亡,一个考过语文第一,作文有自己观点,全家人的开心果以这样的方式走了。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频遭到曝光,登上网络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是什么把这些孩子“逼”上绝路?是老师的管教?是父母的批评?还是因为孩子的内心真的不够强大?
绝大部分网友觉得
社会环境导致的导致现在的孩子压力大
抨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到位
大人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有人觉得
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有人觉得
其实大多数孩子看起来像是赌气
有人觉得
青少年对生命不够敬畏
还有人觉得
这都是“信息化”发展的锅
不解
网友热议那些年令人震惊的孩子
网友“乱码99”是一位中学教师,他坦言,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现在的老师太难做了。他无奈地说:“遇到过一个孩子不愿意上课,和学校心理老师说‘我抑郁了’,涉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当然是把这当做大事对待的。但是最后,叫来家长,我们发现孩子只是因为和家里人闹脾气了才故意这么说的。发生这种情况真的是又庆幸又生气。”
网友“Ary”分享了一件让她深感震惊的事:“我朋友快40的时候才有了孩子,对小孩重视得很。有一天她小孩跟她说,‘等你们离开了,我也没什么挂念的,就和你们一起去吧’。这才十多岁的小孩,想想真的汗毛都要立起来了!”她说,事后因为孩子的行为和平时无异,家里人就也没当回事儿,但她心中始终有个疙瘩,“对我们这辈人而言,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可是现在的孩子好像少了对生命的尊重。”
对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杭州院区(杭州怡宁医院)心理学教授刘志宏表示,事情并不简单。
“像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正在思考和寻求一些策略来对付成年人,这部分如果是他有意识的行为,那他只要达到目的,比如不上课,那就没事了。但如果他是无意识的,他只是给了一个‘合理化解释’,那就需要重视起来了。”刘志宏建议,老师得多几个视角来看待这些“问题学生”。
对于第二个孩子的情况,他表示,当一个人不往高处走,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的时候,或者他不知道未来对他来说是什么的时候,这已经是抑郁了。上述情况家长要引起重视,密切观察孩子的状态,建议带这位小朋友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
“在关注孩子情绪的事情上,家长不必太敏感,也不要太不当回事儿,更不要觉得孩子心理不健康或有心理问题很丢人而不进行治疗。”他说。
注意
当孩子明显变得“不一样”请就医
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刘志宏解释说:“我个人认为,冲突是人生存所固有的一个现象,这种冲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变革进行叠加,当孩子年纪小的时候遇到这种‘冲突’,因为没有能力表达,所以他会选择压抑。长期的压抑,加上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压抑就容易变成了‘攻击’。有人会向周围的人发难,有的人则会内化,选择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等方式。”
他发现,在他经手的案例中,青少年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01
情绪问题,其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
02
行为问题,比如对手机的过分依赖、睡眠倒错等问题;
03
人际交往问题,比如过早进入到恋爱关系等。
他建议,当家长发现孩子变得和以前明显不一样的时候,比如性情大变,请立即带着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评估,切不可随意判断,也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心理有病”的标签。
“这就和生病了去医院做诊断一样,医生将会秉持着认真、负责、科学的态度,对孩子、对其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等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然后对症下药。”
台盟上海市委建议
加快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
服务社会支持体系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近期,台盟上海市委指出,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的累积就诊人次逐年递增趋势明显,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启蒙期(7-10岁)及逆反期(11-14岁)已经是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受疫情影响,青少年心理问题进一步显现。
议案指出,家庭、学校、社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三个环境,为了有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很有必要。
于家庭,建议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定期向家长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辅导。市教委和可以与媒体合作,制作面向家长的课程,提升家长对不同学段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并积极宣传各类咨询渠道。
于学校,因学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以及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标准和配套评估的难题。另外,生存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以及死亡意识教育等没有完全铺设。建议学校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列入师资培训计划中,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并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积极的人生观。”
于各级政府、街镇等,建议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纳为社区服务的必选内容,设立专项基金购买第三方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该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定期筛查机制,增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功能,为其身心健康提供全面关怀,并加强对父母的监督。
对此,你怎么看?
相关链接:萧山街头两姑娘行色匆匆,周围群众得知真相后无不沉默
猜你喜欢
· 本土确诊+33!事关涉疫“奶枣”,浙江两地紧急通报:有流入!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