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露营经济带火的小众“移动咖啡车”,你会光顾吗?
随着露营经济的持续火热,原本小众的露营地,现在还成了许多移动咖啡车的大众聚集地。
记者发现,在适合出游的周末时分,一些露营地附近已然“冒”出不少移动咖啡车。越来越多的人驾着小型车辆来到这些风景较好的露营地点周围“摆摊”,贩卖起“移动”咖啡。
小众移动咖啡车吸睛
只要不下雨的天气,一些后备箱空间较大的车辆就会停在较火爆的露营地附近。后备厢打开,挂配上一块天幕,车前摆满一排椅子,一家“移动咖啡馆”就这样营业了。
90后专业咖啡从业者“饭花”前不久关掉了自己经营了快一年的咖啡店,加入了营业移动咖啡车的行列。
平日里的周末,“饭花”会提前选好“摆摊”地点,通常是风景较好,很多人会过来露营的地方或者是一些空气清新的水库边,比如位于双浦的铜鉴湖景区等等,然后早早来到目的地占个好位置。
天气好的时候,在最火爆的露营地,往往几个小时就能卖上几十杯咖啡。“只要不下雨都会有人来露营,消费群体以经常出来玩的年轻人为主。”
根据“饭花”的经验,如果占不到比较好的“摆摊”位置,开的又是油车的话,有时候就不一定能赚回成本。“据我观察,真正的咖啡爱好者毕竟占了少数,大多数消费者只是看到移动咖啡车觉得新鲜,因为游玩时需要喝点东西,或者好奇这样的新销售模式而想要尝鲜,才会有买单的冲动。”
经营风险与机遇并存
由于受众面相对较小,对于移动咖啡车这一新销售形式,“饭花”也只是“浅尝辄止”。目前来看,虽然移动咖啡车的从业门槛较低,但她认为,在一些经营资质和食品安全等相关法规还未明确的情况下,这一不少咖啡经营者眼中的潜在商机和销售模式均尚未成熟,导致从业者面临的风险较大。
“运营成本肯定是更低的,毕竟传统咖啡店房租占了最大头,但相比而言,移动咖啡车的营业收入也是比较有限的。”
在“饭花”看来,移动咖啡车受空间的限制,车上能带的东西有限,一旦当天带的牛奶卖完了,或是车辆电瓶没有电了,都会导致当天的营业计划提前结束。为此,她盘算着换了一辆电车。“我会继续尝试经营这个移动咖啡车一段时间。如果不考虑疫情影响,它其实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而开得更远,是可以走出去的。”
“饭花”告诉记者,接下去夏天到了,如果设备容纳空间允许的话,还会尝试把产品调整为咖啡和阿芙加朵冰淇淋的组合,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的眼球,更大程度地满足市场化需求。
咖啡经营者“跃跃欲试”
和“饭花”一样,萧山本土社区咖啡店“black store”的经营者“阿康”也注意到了移动咖啡车的经营优势,这几天,他也开始在自己的私家车后备箱里,添置安装新的专业咖啡机设备。
“阿康”说,以往,年轻的咖啡爱好者希望能在家门口喝到一杯咖啡,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经营者就把咖啡开到了社区,开进了顾客的家门口。
与其让顾客自己来,不如把咖啡送到顾客面前。移动咖啡车也是一样的道理,把车的后备箱改成“小型咖啡馆”,咖啡机、洗杯器,一应俱全;在车外挂上店名、菜单牌,移动咖啡车即可营业。年轻咖啡爱好者对这种独特的街头咖啡文化也颇为捧场。
“阿康”认为,相对传统咖啡店,移动咖啡车对于经营场所的的选择,其“试错”成本较低。以前开咖啡店,如果前期选址不合适,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营状况的,但移动咖啡车就较大程度地规避了这一点。
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过摊”,但他依然还是想要尝试一下这种新的销售形态,说不定可以创造出已有固定咖啡店的品牌附加价值,成为势头正旺的露营经济中新的一个盈利增长点。
杭州半朵悠莲连锁咖啡经营者胡兵告诉记者,自己的朋友圈里,资深的咖啡从业者和爱好者占了很大一部分,疫情的种种限制,也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改变营销思路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咖啡店“搬”到露营地或是街头巷尾,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但用一种新形式做咖啡也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需要克服诸如设备、车辆、电源、产品、创意等各方面不小的困难。咖啡从业者“CHEN”就表示自己还在观望中。
如果你是专业咖啡卖家
你会尝试这种经营销售模式吗?
如果你是消费者
被露营经济带火的小众“移动咖啡车”
你又会光顾吗?
文字 | 记者 周婷
图片、视频均由受访者提供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