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要是男娃就好了!”98年萧山姑娘转行当农民,四个月不到考出两本证,忙到感慨!

高艺炯 萧山网 2024-04-13
夏收正酣。

26岁的萧山姑娘小王沿着马路牙子,一脚一茬,将长出田边的麦子踩回地里,确保收割机开过的时候,没有“漏网之鱼”。鞋子和裤脚早就沾了泥,时不时还会扎进几根尖尖的麦秆,弯腰、起身、再弯腰,恰如那句“汗滴禾下土”,不停与脚下大地搏斗的样子,很像一根周而复始的座钟钟摆。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夏收夏种的时候最寻常的一天。

回?不回?


在成为农民之前,萧山姑娘小王是一名产品设计师。
她读的是工业设计,跟不少年轻人一样,毕业后的她选择去城区,钻进写字楼,在公司手拿咖啡讨论创意的生活,光鲜靓丽。


“但是天天加班到十一点,工作压力很大。”忙忙碌碌,周旋在各种需求之间,比对着数字和线条,一稿出来再修改,修改以后再出一稿。这样的日子基本从过年开始持续到二月底。假使继续下去,年复一年,她会从小王变成老王,大概最后会成为甲方面前的老油条,设计界的资深好手。不过即便是这样,每天的生活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永远在围墙之内,过着没完没了、死气沉沉的日子。
小王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快乐,日子灰头土脸的,不像是工作,而是画地为牢了。
前几年,小王的父母承包了千亩土地,一直想让她回家帮衬一些。
回?不回?放弃专业领域,背朝黄土?还是继续钻进水泥大楼?两种选择激烈打架背后,是时代对年轻人的拷问。
直到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她明白,确实得找一些转机了。刚好新一年农忙即将开始,爸妈又提起让她回家,说得多了,她也觉得可以一试,“二月底离职了,也说不太清楚,可能就是刚好这么一个契机,突然就想尝试一下,人总离不开粮食,这个行业是很重要的。”

忙到感慨:要是男娃就好了


事实上,小王是伴着田间地头的稻麦香长大的。
“记事起家里就有几分地,下地插过秧,印象里好玩。”父母以务农为生,支撑起这个小家,父辈对土地和农民的感情,延伸到95后。只不过年岁增长,生活中充斥的元素逐渐增多,离土地也越来越远。眼下回来,倒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自从成为农民以后,她忙得像个陀螺。各种培训班、各种考证,然后就是农忙,打药、收割小麦、育秧、搬秧、插秧....就是杂七杂八什么都做。每天的行程都不一样。什么事儿都要干,哪里需要我,我就得去哪里。

这段时间夏收夏种,她每天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二点到家。


除了要踩马路牙子边上的小麦,她还负责给农机手们领路,“因为我们家的地比较分散,在村里面,东一块西一块,割完这一块带他们去下一块,中间还要送茶水西瓜。”
做完一件事情以为能坐下歇一会了,马上又来活了。然而家中田地一共一千亩,面积差不多100个足球场大小,要干的活还多着呢。
因此之后一连几日,每当推开家门时,小王都是一番狼狈的样子:脸上衣服上挂着汗蒸发后的盐花花,累得想直接躺地上,浑身上下疼得好像挨了揍。

累不累?
“累!太累了”她如实回答,“有一次搬完秧板,凌晨三点多被手疼醒。忙起来真的感觉一个人不够分身,会想着自己要是个男孩该多好,体力有时候跟不上。”
“但我快乐很多。”她说,“每天洗完倒头就睡,睡眠质量超好。而且每天就能看到日出日落,心情也会比天天在办公室好很多。”

成为农民以后

她有新想法


对小王而言,从设计师转行成为农民,是一场从零开始的“冒险”。
“一开始确实迷茫,但是后面忙起来,也就没想那么多了。现在是在一个慢慢熟悉学习的阶段。”小王很明白,像农业知识不是一两年能学会的,得慢慢积攒经验,“目前来说就是一直在学各种机械。跟着我爸,什么时候该种什么,遇到什么问题该怎么办。”
这个过程还小有成就,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她考出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驾照,还学会了用无人机,给自家的小麦地打药、施肥。


“开无人机算是真正第一次开始干农活,之前是姐姐操作在飞,跟我说了些注意事项之后就开始自己摸索了。”小王告诉记者,后来经人培训,加之天天练习,考试顺利通过。拿了证后便立马上岗,“得尽快给麦田打上了药,控制虫害,因为家里地块很分散,一些地会有很多电线杆,以前纯靠人工打药,达不到这么彻底,现在自己能安全及时打完药,就觉得非常赞了!”
除此以外,与奔向城市喧嚣的本地“杭漂”背向而行,小王发现身边像她一样投身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女孩子下地愈发普遍,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她说,之前参加培训,结识了不少年纪相仿的女孩子,有些甚至有好几年的经验。
接过父辈接力棒的同时,这一代95后新农人,有了更多发展空间,相较于传统的单一轮种,新农人们早已投身特色农业产业的浪潮,试图开辟农业发展新模式,“交流经验的时候,发现我所认识的几个同龄人,他们开辟了‘稻虾轮作’或者是‘稻鳖共养’。种植+养殖,一田双收,是一种新型立体及高效种养的发展模式,我觉得那种方式应该说是一种创新吧。”
背后是机会,也是新的耕耘天地,未来她也想在自家田地上尝试产业上的突破创新,“就是我们的地块比较分散,比较难管理,还有其他因素受限制。还是得一步步来,目前就是想要先学种粮,有空的时候多跑跑别的农庄取经。”
眼下,夏收近尾声,夏种紧相随,新一轮水稻要赶着农时进行栽插。

“还得忙上一阵子。”小王坦言,未来还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就目前来看,种地虽然脏,虽然累,但不知道为什么,感觉特别舒心。
记忆中那个出入写字楼、整日闷闷不乐的青涩姑娘,已然在不声不响中,变成了一个干劲十足的农忙人,身上有了更多责任和想法,生活仿佛一条蒸蒸日上的函数曲线,一切都在向着乐观的方向进发着。



文字 | 记者 高艺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汤圣洁

责编 | 程栋

审核 | 陈蓉


猜你喜欢· 萧·民声 | 环境好了,车位却少了!萧山这个小区停车堪比“见缝插针”,为什么这么难?· 苏炳添宣布,不参加世锦赛和亚运会· 本月底截止!这项补助抓紧申领· 致敬平凡英雄!亚运会背后,无数个她在幕后“为国争光”· 2023浙江高考志愿填报日程公布!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