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门口的“金山银山”来啦~萧山公布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佳实践案例

萧山网 2024-04-13

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萧山。8月15日,杭州市萧山区开展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公布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佳实践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瓜沥梅林“低碳智能”未来乡村建设、义桥镇“江河荟·浙江翠”寺坞岭生态修复项目等10个案例入围最佳实践案例。


▲ 萧山公布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佳实践案例名单


本次公布的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是萧山扎实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的示范样板,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瓜沥镇人民政府瓜沥梅林“低碳智能”未来乡村建设


梅林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东部,是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二十年来,梅林村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创“低碳乡村”新模式,绘“生态共富”新蓝图,以减污降碳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及成效


多措并举,提升电气建设水平


推进乡村农网再电气化。通过新建环网箱、集表箱、铺设高压电缆、低压电缆等方式,为老百姓改变用能方式提供基础保障。


铺设高压电缆


推动乡村生产再电气化。大力推广电排灌、农业养殖温控、电动喷淋等电气化示范项目,助力梅林低碳环保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推进乡村生活再电气化。大力推广电炉灶、电炊具等清洁用能设备应用,全面提高乡村清洁能源占比,引领农村居民享受清洁、绿色、智能电气化美好生活。


多能互补,推进清洁能源建设


促进乡村能源综合开发。在梅林美好生活中心率先打造村级光充储一体化系统,今年预计发电20万千瓦时,能够减少16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浙江爱迪尔包装有限公司建设低碳工厂,今年预计光伏发电120万千瓦时,能够减少950吨二氧化碳排放。


低碳工厂


探索乡村供能远程监控。实现梅林村688户智慧空开全覆盖,对村民用电情况进行全天候用能监测,掌握全村能耗趋势,助力节能减排。


梅林双碳驾驶舱


建设乡村能源管理平台。以浙江省首个村级电力(低碳)服务驿站为依托,搭建梅林村双碳驾驶舱,对乡村绿色发展进行评价评级。通过“萧碳码”为梅林9家企业提供碳排放和碳排结构分析,帮助企业和社会共同实现“有序用电、有序生产、有效控耗”。


“萧碳码”企业碳账户


多管齐下,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践行低碳风尚。搭建“梅林村垃圾分类监管中心”,以周为单位评比晾晒,有效激发村民的积极性,让老百姓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垃圾分类监管中心


建设低碳公园。梅林乡村公园用“固化土”和水洗石代替传统铺装,公园中心位置安装了一组智能健身器材,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记录健康数据。


智能健身器材


打造低碳民居。以全省第一个乡村“未来居”展厅为依托,通过新能源设备、中水回用、垃圾分类等指导村民的低碳生活,每年可减碳10240kg,相当于种了100颗30年树龄的冷杉。


引导低碳出行。增设6个智能充电桩,实现村民车辆的出行充电需求。


智能充电桩


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实行“硬件和软件一起上”的政策方向


通过利用光伏、充电桩、智能空开等硬件和“沥家园”手机端软件相辅相成的方式,提高“低碳智能”发展水平。


倡导“政府和群众一起干”的原则宗旨


通过政府搭台建设、百姓积极应用的方式进一步支持“低碳智能”乡村的整体发展。


争取“高效和实惠一起得”的实际效应


通过碳管理平台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高效,同时通过屋顶光伏的推广,给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村民居试点屋顶光伏


进化镇人民政府进化欢潭“古村蝶变”


进化镇欢潭村在持续的文化生态护育下,大力开展水体环境整治工程、美丽庭院整治活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并成为萧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缩影。



欢潭笃定“文化+古色”为主线的“美丽路径”,实现全域景区化,带动生态农业观光、研学旅游、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多元业态。从宋韵文化中提炼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五义”文化,打造出“五义指数”评价体系+“进心汇”治理体系,建立共同富裕背景下独特的公序良俗和管理体系。


义桥镇人民政府“江河荟·浙江翠”寺坞岭生态修复项目



江河荟·浙江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恢复公益项目计划针对寺坞岭山林区域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以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生态恢复行动,探索生态恢复和恢复后可持续管理模式,建立南杭州自然山野公园,总结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并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恢复典范,点亮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以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践行和共同富裕的达成。义桥镇云峰山区域是项目实施地,未来项目还将鼓励更多杭州市民、企业、公益组织等,以志愿者的形式认领并参与实践,在生态专家的培训和指导下,由志愿者参与生态恢复和后续维护管理,学习生态恢复相关知识,体验生态恢复的困难与快乐,构建属于大家的生态乐园。



2023年08月15日,位于义桥寺坞岭的江河荟浙江翠自然保护体验地开馆。


该馆是以云峰山为主体的无界博物馆,通过森林生态恢复来提升生物多样性,以山体变化展现生态修复历程,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于一体,旨在让更多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本土物种以及生态修复的意义,连接人与自然。


据了解,自然保护体验地项目于2021年10月启动,主要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竹林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探索建设生态茶园。


目前,体验地已形成“一座展馆、一条步道、两片样地、多个生态科普点”的整体布局,使整座山成为可探索、可融入的无界博物馆,开展多元化自然科普教育活动,以自然保护体验地为纽带连接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通过科学研究、实地保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寺坞岭萧山生态文明馆的开馆,是萧山又一个重要实践成果,将成为向公众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和自然科普教育活动,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更为萧山培育更高层次的生态文化提供了良好机会。萧山将以此为新起点,大力培育“绿色生活”的价值观,扩大“绿色生活”的覆盖面,积极打造能够体现萧山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展示窗口。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像寺坞岭一样的新生力量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继续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展专业研究,有更多的生态文明馆拔地而起,为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萧山做出更大贡献,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靠山”。


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湘湖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


湘湖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是全国首批入选36个项目之一,也是全国两大标杆项目之一,更是目前全国投资规模最大的EOD项目。



萧山区高度重视EOD模式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推动下、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支持下,更好的处理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湘湖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美丽中国建设资金筹措方面提供了优秀的做法和经验。



湘湖EOD项目是生态环境助力绿色发展的一项创新工作,下一步,萧山区坚持将绿色作为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生态底色、发展本色,从严从紧保护湘湖,提升区域环境效益,高质量打通“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的转换通道,让湘湖贮藏的“绿色资产”真正变成人民群众的“生态福利”,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道路,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萧山样板。


戴村镇人民政府戴村共富花开——“映山红”工坊建设


“映山红”共富工坊位于戴村镇大石盖村,在“映山红”乡村共富党建联建带动下,以农业龙头企业——杭州映山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建立优质农产品“种、产、销”一体化运营机制,打造“映山红”共富工坊品牌。目前,工坊已累计带动1000余户农户参与种养殖,吸纳戴村及周边乡镇固定用工和临时用工108名,其中低收入农户13名,累计带动村民增收360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37万元。


主要做法


通过“镇企村”合作共建,建立起“产业赋能型”红色联建经济体,持续促进村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


发挥“领航力”强带动


工坊创新建立了“政府+村社+农户+企业”联动的工作模式,为农户提供“种、购、销”一体化的全链条服务。


“线上+线下”模式,帮助农户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开辟“初心菜园”近4万平方米,供村民种植有机蔬菜,免费为村民发放南瓜、茄子等优选种苗2.9万余株,玉米、毛豆等优质种子290余斤。



把好“品质关”创品牌


严控工坊农副产品品质,打造“映山红”系列产品。借助区农业农村局及浙大农学院的农业技术支持,开展优质种苗推广和农户技术指导培训,依托云窗在线等科技公司对种植蔬菜进行科学管控、为山地鸡带上“智能脚环”。在18个村庄建立“农户种菜—村团长收菜—专业人员检测样品—测评员核验上市”的购菜模式,对产品品质进行全方位把控。



打造“红盟圈”拓销路


与中国邮政、中国移动、速派餐饮等5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与都市快报旗下“快抱”APP、钱江卫视“范大姐帮帮团”等媒体共建,建立起产品销售渠道。在淳安、遂昌、仙居、武义、浦江等山区26县建立20余个工坊产品供货基地,与山区村民共致富。



实际成效


村民增收“促”共富


带动销售佛山白茶、大石盖应季果蔬、仙居杨梅等各类特色农产品1.28万余斤,推动108余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100余元。



村庄富美“强”动能


工坊利用村庄红色研学路线、智慧农创园等资源推出乡村特色旅游产品,累计导入游客流量11000余人次,带动农旅产业消费95万余元,村集体通过盘整出租闲置土地及经营性用房,每年增加收入137万余元。



企业提效“享”共赢


共富工坊的成功运营有效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企业经营范围及规模持续扩大,从零售业务向集团业务拓展,企业新建约2000平方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可保障上万户农户产品的收储销售。


益农镇人民政府金色阳光 共富未来——群围村整村低碳光伏项目


在国家大力发展“双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萧山区益农镇群围村围绕“村企合作、村民共享、村域共富”的建设理念,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自行投入村级资金,利用沿河、屋顶等闲置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打造了“金色阳光,共富未来”低碳光伏项目。


建立协同专班机制,落实要素保障


▲ 群围光伏项目


立项初期益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镇长任组长的光伏试点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顶层设计出发,有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中领导小组综合各方意见,上下联动、纵横合力,多次召开专班会议协调附属物移位、现场航拍测绘等相关事宜,切实保障了低碳光伏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设计


▲ 群围光伏项目


一是充分进行实地勘测,农户屋顶结构、材质、朝向各不相同,在落实施工方案时,我们坚持走遍每一家农户,落实一户一方案,总体上把握美观、实用与高效并现。二是实施分类收费,农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计费,全额上网的方式进行收费;学校等公共区域以及企业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模式收费,结合域内村、校、企等不同主体实际需求,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光伏项目收益。三是就近就便原则,沿河光伏板按照自发自用模式建成后就近纳入企业用电,企业用电量大,完全能消纳所发电力,减低了电力输送过程中的损耗。企业用了“绿色电”,集体享吃了“发展果”,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


全方面定制,对账管理风险


▲ 群围光伏项目


对光伏消纳、并网、调峰等常规问题,提前与国网等单位对接协调,并在结合项目可研的基础上,时刻警惕光伏项目建设“开建即亏损”的风险。全程把控项目设计关键环节,及时召开光伏项目规划评审会,切实增强光伏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和特色性。


数字赋能,实现精准智控


▲ 群围光伏项目


依托智治物联系统建立双碳经济驾驶舱,对光伏项目进行全方位精准智控,重点关注其社会效益、发电效率、收益曲线以及回本周期。充分考虑后期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运维单位签订长期维护合同,并依靠镇企联合为助力,有效保障光伏项目后期运行、维稳、增收,达到预期收益成果。


赶考征途新作为


以农户为例,一个安装了5kW户用光伏的家庭,一年可发电约4500度,年增加收入近2000元。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对先行试点的农户,由集体为其免费在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每年每户还能享受3000度的用电补助,基本实现普通农户全年免费用电。在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让村民切实享受到,共富带来的红利。


光伏村的建立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活水长流,更为探索共同富裕样板乡村提供以下三大实践成果。一是提高了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的成果;二是推进探索“共智富”,打造智联物联与光伏增收结合的成果;三是加强对外输出,带动“光伏”与美丽乡村结合的成果。


光伏项目的大胆尝试与探索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有力举措,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中的一个崭新亮点,也是党建统领、群众欢迎的又一项民生工程,更是群围村争先创优、勇立潮头的精神体现。


浦阳镇人民政府“五美”乡村——世外桃源·乐水灵山



灵山村地处浦阳镇西陲,因山水秀丽和拥有千年古刹灵山寺而得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地。灵山村以“乐水灵山·世外桃源”为品牌,全力推进村庄全域环境整治、经济增收、文化挖掘、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催生村级发展动能。


灵山村如何从提升村迈向示范村?


村庄当“主角”

“标准化”树起美丽标尺


灵山村提炼了“乐水灵山·世外桃源”美丽乡村建设品牌,以“乡村风情浓郁、产业结构合理、功能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畅通、生产生活便利、村容村貌整洁”为目标,着力打造多种功能的美丽乡村。



落实“镇级主导、村级主体、群众监督”工作机制,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农办牵头,各职能办、联村指导组、行政村协同作战。持续深入“一户多宅”整治、危旧房治理、辅房整治、“无违建村”创建等多轮专项行动,持续巩固“三改一拆”成果,“多宅”、辅房和D级危房全部清零。


产业为“主导”

“多元化”催生美丽经济


灵山村坚持以违建整治倒逼村内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传统工艺鞋行业整治提升,全村“散乱污”企业全部关停到位。立足有限资源无限发展,引进水生植物园项目,推进“五性合一”的田园生态区建设。



利用闲置村级集体用房,打造南宋官窑工作室,引入湘湖泥人,灵孞嘉舍,充实全村文创氛围。有效盘活村级土地,努力培植农业型人才,打造新式农家乐,促进农旅发展,提升村级经济。


群众是“主体”

“内涵化”塑造美丽心灵


构建“五心领治”党建引领体系,成功创建为全国乡村善治示范村。运用“互联网+”思维,秉着跑0次的服务理念,研发灵山村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2.0版。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和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村居环境改善、乡村经营状况提升、乡村治理智慧化等全方位工作带来改变,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变革。


戴村镇人民政府美丽河湖“七都溪”生态文明建设




七都溪发源于戴村镇小黄岭,流向东北,汇杨家溪、石板溪,至沈村合石牛山坞之水,至后宅村合钟岭之水达凌桥,又接马谷之水至云襄桥入永兴河,全长14.35km,流域面积38.69km²,河道面宽10~25m,水深 0.5~2m,凌桥以上为砂石河床,比降较大,流域的中部为狭长河谷地带,地势较平缓,东西长 8km,南北阔 2.8km,是云石片的母亲溪,也是戴村镇十里长潭文脉的发源地。 


七都溪美丽河湖全域范围内有行政村11个,分别是骆家舍村、尖山下村、方溪村、顾家溪村、枫桥村、青山村、沈村村、佛山村、半山村、三头村、南三村。七都溪作为戴村云石片的主要河道,总落差736.8m,平均比降达到1.0%左右,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遭遇大暴雨时,洪水暴涨暴落,因此河道断面结构形态多样,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分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护岸、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护岸、山体自然段护岸、生态叠石护岸。


一条“幸福”“经济”

“和谐” 风景线


七都溪通过景观提升工程,造成一条“幸福”“经济”“和谐”的风景线,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感,通过“农文旅”融合,拉动河道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


▲实景拍摄


在七都溪上、中、下游分别布局了亿年火山遗址公园、竹风泳流滨水公园、十里长潭菜地公园、河湖管护公园,既提升当地农村的整体村庄环境,又营造了良好的农村旅游生态环境,也打造了展示水文化的室外课堂,更利于七都溪的长效管护。


▲天然泳池


七都溪流域内水系丰富,除七都溪干流外,还有骆家舍溪、杨家溪、石板溪、后山溪、石牛山溪、南坞溪、沈村溪、佛山溪、李家坞溪、八都溪等支流,流域内大小山塘水库 20 座,总库容达 49.61 万 m³。流域内生态水量充沛,有利于河道的生态发展。


▲天然泳池


七都溪为山区性河道,故设置堰坝来调蓄水量,来保障河道的水流源源不断;堰坝均为低堰或者翻板堰,不影响生物的连通性。七都溪源短流急,遭遇大暴雨时,洪水暴涨暴落,因此河道断面结构需因地制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分为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墙护岸、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护岸、山体自然段护岸、生态叠石护岸。


戴村镇通过对七都溪的水安全、水生态等方面的流域综合治理,全线两岸堤塘新建或加固整修,山体拓宽,溪流疏浚等措施,使七都溪犹如钢铁卫士般守护着两岸村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村庄段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有效地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七都溪秋景


戴村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生态保护工作机制,推动“两山”高水平转化,以补齐防洪薄弱短板、修护河湖生态环境、彰显河湖人文特色、提高便民休闲品质、提升河湖管护水平为主要举措,建设戴村镇美丽河湖,营造更多更好更优的生态、宜居和绿色滨水发展空间,推进治水实现由净到清、再到美的跃升,使戴村美丽河湖成为诗画浙江的花园水脉、诗路文脉、振兴命脉。


临浦镇人民政府横一村的美丽蝶变


横一村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村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丰富,村内“梅里方柿”远近闻名。近年来,横一村按照“萧山•未来大地”的品牌定位,借助山水林田湖等丰富自然资源,同步推进规划建设与运营前置,统筹考虑品牌定位和形象标识,全方位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实现乡村“山水林田湖”的价值再造和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创业致富,共享未来乡村建设成果。横一村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2021年启动省级首批未来乡村试点,并成为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考察点。



结合未来乡村建设,横一村确立了乡村经营和强村富民理念,在村庄规划之初即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用活山水林田湖等资源,围绕“稻子、柿子、院子”做文章,系统培育生态种养、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亲子研学、运动康养等农文旅经济。



做好“稻子”的文章,实现从“卖粮食”到“卖体验”。结合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恢复功能区种粮属性,种植彩色创意水稻1000余亩,建成全区连片面积最大的高标准稻田。以“Hi稻星球”为统一品牌,把千亩粮田打造成稻田休闲功能区、研学区、运动区等体验区块。


做好“柿子”的文章,实现从“卖柿子”到“卖风景”。横一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坐拥我国南方规模最大的古柿林。依托千余棵百年古柿树,依山而建“如意山房”,因地制宜引入“如意茶室”,集中展示“如意柿界”美好景象。作为首家乡村综合体的“如意山房”,今年“五一”期间正式对外营业,实现了完工即开张、开业即火爆。


做好“院子”的文章,实现从“卖产品”到“卖产业”。通过大力开展围墙革命,把围墙降下来、把庭院透出来、把游客引进来,完成了全村百余户农户庭院整治提升,连片打造美丽庭院集中示范片区。联手众安文旅公司开展全域景区化运营,引导农户将自家房屋改造为民宿、餐馆、超市等商业经营业态,培育壮大民宿经济。



现在的横一村村子变美了、人气火爆了,大家都爱上了这里的田园风情,连带着经济也发展起来了。通过因地制宜、招才引资发展差异化业态,承接城市客群周末休闲“外溢需求”,实现了“网红示范富”。目前,首批10余个业态已集中亮相,成为爆款网红目的地。在网红业态的带动下,近20户农户提出开办民宿和餐厅申请。推进“非粮化”整治,实现退苗还田,打造萧山区连片面积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实现了“百姓创收富”。积极争取区属国企支持,以村集体出土地、供销社出资金、委托第三方运营的方式,打造集游客接待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青年创业中心、公共活动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如意山房”,成为乡村共富的综合服务平台,为村集体增加资产性收益百余万元,实现了“村企共建富”。


所前镇人民政府“小茶果大产业”所前镇农旅融合奏响共富新乐章




萧山区所前镇因明朝在西小江畔设立的18间盐监所而名,是杭州近郊茶果品类最丰富的乡镇之一,素有“山水所前茶果之乡”美誉。所前地处萧山城区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镇域内有杭州铁路货运南站,是绍兴进入萧山城区的门户。所前下辖行政村 19 个、社区 2个,获评“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茶业流通第一港”“浙江省旅游强镇”“浙江省生态镇”,有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 镇、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等诸多荣誉。


所前镇地处青化山龙脉宝地,景色秀美,物产丰富,是杨静坞省级森林公园所在地。除 13 条主要河道外,还拥有城中湖里士湖。绿浪起伏的坡地有超过 1.7 万亩的茶果,皇室贡品杜家杨梅、十八村龙井茶等名品名扬四海。


里士湖花海


所前镇拥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7 个、不可移动文物点34 处,金山遗址属良渚文化同类遗存。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2020年,所前镇启动美丽城镇建设,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以“共富”为目标,全力推进以“一个平台、千亩茶园、万亩果园”为特色的茶果产业“共富”链,持续实现山林经济效益位居全省前列,带动所前人致富。


“一个平台”提能级。破除所前水果因多汁而难久存的桎梏,利用明康汇领先的保鲜制冷设备和自动化加工包装流水线,为农产品建立完善的冷链运输和即时销售渠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智慧冷链承担超百万份来自上海的保供任务,展现了杭州力量、浙江担当。


“千亩茶园”做精品。所前产茶始于唐代,距今已有 1200 余年历史,全镇现有茶园面积6000余亩,年产茶叶 75 万千克,产值 1 亿多元。由于品牌茶附加值上限高,所前积极打造与节庆、文化、山水等元素相融合的茶品牌,带动农民增收。“天乐红”禅茶完成商标注册,将弥补区域内红茶品牌的空缺。


茶果园


“万亩果园”强赋能。所前种植杨梅 8000 亩、樱桃 2000多亩、李子1000 亩,种植桑果和蓝莓等品种200余亩。基于传统市场受众小、零散发展的弊端,所前强化土地流转,运用数字化改革、直播带货等手段,推动水果产业集约化、高效化、市场化运作。杨梅产业以节为媒,连续 24 年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举办杨梅节,年平均吸引游客 6 万余人次。农户年均增收 2万余元。樱桃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成立,提高全区樱桃种植业组织化程度,通过明良农业等产业龙头引导,推进结构调整。与明康汇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带动辐射农户增收。在李子产业上,三泉王村注册“三泉王红心李”品牌,并实行统一包装,让原先滞销的品种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销量和价格均实现翻番。


所前杜家杨梅


所前立足环境,注重全域风貌提升,努力塑造美丽新形态。分类推进 2 个示范村、11 个提升村、3 个整治村、4 个城郊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美丽建设全覆盖。完善宜居配套,建设美丽公路,实施“一亮二清三提升”工程,破解老集镇顽疾,打造新型乡镇智慧农贸综合体,厚植绿色本底。致力美好教育建设,以“接轨城区、领先南片”为定位, 形成“一所初中、两所小学、两所公办幼儿园、六所民办幼儿园”的教育布局,整体教学质量在萧山南片领先。


为便利群众出行,广泛布点公共自行车站点,开通全区唯一镇域公交线路。完善文体设施,提升医疗服务,构建“15 分钟医疗圈”。


蓝海小镇


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唤醒所前“韵味之美”。精心布局宋韵文化建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新建王华炎纪念馆,整合萧山青年运动纪念馆、葛云飞墓、蔡东藩故居、抗日将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研学线路。


注重推进治理,实现所前“质感之美”。强化杨梅树 下“娘家人”、杨梅树下“廉星所”、杨梅树下“志愿者”、 杨梅树下“宣讲团”一系列组织建设,打造“杨梅树下·党建红”品牌,实现“党建 + 数字 + 治理”三级精准政民服务新平台,打造政务微信在浙江镇村应用样板。


所前镇一以贯之建立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长效导向思维,坚持数字赋能、集群拓能,充分认识“农业兴则农民富 , 仓廪实则百业兴”,全力擘画“共富”图景、描绘 美丽画卷。


亲子农场


美丽所前闯新路,茶果飘香特色鲜。如今,晶莹美丽的里士湖畔,一幅环境美、生活美、 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共富”美,美美与共的璀璨 画卷正缓缓铺展于天地之间。


近年来,萧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坚定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萧山,不断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奋力打造最优环境,展现大美形象,接连捧回六座五水共治“大禹鼎”,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区,以及美丽浙江十大样板地。


今年8月份,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围绕今年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萧山区组织开展全国生态日暨生态文明宣传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生态环境文化品牌,创新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润滋养,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舆论保障,动员社会各界全面推进美丽萧山建设,进一步提升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度、满意度,营造浓厚“绿色亚运”氛围。


本次公布的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是萧山扎实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的示范样板,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记者 韩晨璐 整合 | 市发改发布 浙江画报 萧山生态环境 萧山各镇街

编辑 | 汤圣洁

责编 | 吴新红

审核 | 陈蓉


猜你喜欢· 事关出行,最新消息:明起连续三天!这些路段临时交通管制!· 时间定了!这份美味即将上市,很多萧山人都爱吃· 上热搜!“自己拍的照片被视觉中国告侵权,要赔8万多!”,回应来了· 福利时间到~嘿,朋友!来一杯咖啡吧?忙碌生活中,偶遇都市中的栖息地· 游泳、跳水、田径票来了!就在今天14:00,又一批亚运门票上架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