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萧山南片这家山坳里的包子铺,没有店名,生意却异常火爆,有人一口气订了百来个……

高艺炯 萧山网 2024-04-13


驱车四十五公里,我们买到了一个网红肉包。

 

消息来自于一位网友留言,大意是萧山南片有一家物美价廉的包子铺,藏在山坳坳里,生意却好到不行,“去晚了就买不到咯”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七拐八拐,驾车一小时,楼塔镇雀山岭村,我们找到了这家包子店。


 

外观看就是间普通的村屋,朴素的水泥地,几扇玻璃滑门,门口三个煤饼炉子烧得正旺,冒着腾腾的热气,两幅对联算是撑起了整个门面唯一的点缀,连店名和招牌都没有,唯一能找到定位的方式仰仗着包子店边上的“好又多超市”以及正对着店门口的公交站

 

即便如此,却一点不妨碍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成为这一片乃至网络上的“餐饮明星”。

 

“味道好的。”见记者来访,坐在公交车站唠嗑的大伯热情地介绍起来,并强烈建议一试,“生意覅太好,很多人大老远来,订个几十个一百个都有。

 

下午开卖的包子铺

 

进门,店里简单地放着两张大圆桌,左手边一张小方桌,老板徐柏松和老板娘汪玉梅正张罗着等会儿就要上屉的包子。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色,就是老手艺了。”今年73岁的徐柏松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谈到自己的手艺,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的鱼尾纹像扇子一样展开来了,“味道也就大家吃得惯,没有什么的。”


说话间,他捏包子的手一刻不停,光滑白软的剂子分割好后压成大小合适的圆形,再用勺子兜起乒乓球大小的肉馅,手指一边转一边捏,一圈下来一个包子就诞生了。


 

包子铺是标准的夫妻店,老俩口全程打理,分工明确,老板负责揉面、做馅、包包子,老板娘负责上笼出锅、售卖算账。早上不卖包子只卖面,下午一点半开始,边包边卖,做到四点半,包子也就差不多卖完了。


 

徐柏松告诉记者,早上的面条是妻子掌勺,自己负责打下手。谈起妻子的手艺,他嘴上说着“还可以”,手上连连竖起大拇指。“一般性一般性。”汪玉梅有点不好意思嘟囔着:“他下午做的包子才好嘞。”


简单的双人搭档,让这家小店经历了三十几载春秋。

 

包子的种类不多,就两种,一种肉包一种咸菜包,卖得都紧俏。



刚出锅的包子,新鲜,烫口,宣软的面皮,香,甜,一口咬下去,肉的油和汁水充满口腔。


徐柏松告诉记者,大部分人都来买肉包,女孩子小姑娘偏爱菜包多一点,一般人都十个起买,多的会订上百来个,每天总共卖出五六百个。


 

看似普通的包子,要做出这样的味道还是需要一定的诀窍。


“最关键的还是原料好。”徐柏松做生意本分,食材都亲自挑选,且挑最好的。猪肉都是当天一早运来的土猪肉,选择前腿部分,肉松,略带点肥,不发干。这样面粉得选有品牌的,两种面粉掺杂,一种发面白,一种有韧性,比例根据几十年的经验,发出来的面团颜色好,口感糯糯的。


 

另一个秘诀在于肉馅,“猪肉送到后不急着做馅,切好装袋先冻上几小时,再手工剁馅。”徐柏松剜起一勺给记者展示,“这样的馅就很干净清爽,蒸出来以后还多汁。”


网红包子的秘诀

 

事实上,徐柏松并没有真正学过做包子。

 

早年当兵,退伍转业以后徐柏松开起了拖拉机,在萧山周边几个区县跑货。“那个时候吃饭都在拖拉机上,最方便实惠就是买几个肉馒头。”几年下来,他几乎尝遍了周边早餐店的包子铺,但总觉得差点味道。


“直到有一次到富阳,吃了个肉包,感觉味道特别好。”徐柏松语气里似乎还带着几分回味。后来拖拉机生意空下来,他就跟妻子开了家早餐店,“那个时候才开始自己研究琢磨,想着我能不能也做出跟富阳那个一样好的包子。”

 

他做包子和做人一样,有着一种独特的姿态和腔调。

 

起初生意一般,徐柏松天天研究如何改进味道。白天,他会事先做出一笼尝尝味道,琢磨面皮和肉馅如何各自做到极致,合在一块儿又能恰如其分搭配到完美,有时包子卖出去的时候,他还会问一句口感怎样,征求他们的意见。直到越来越多人,对着他的手艺竖起大拇指。如此不厌其烦地改进对徐柏松来说反而带着一份成就感,“你东西做得好,来买东西的人自然就尊重你。他们吃了我的包子,跟我比大拇指,我就很高兴,高兴就会更想着怎么做得更好一点。”


 

有邻居开玩笑:柏松,技术都被人学去了?

 

“啥技术?我又没啥技术,没秘密,又不是造原子弹造氢弹,还秘密?”徐柏松说,做包子技术很简单,要用心做,都好吃的;不用心做,捣浆糊,肯定不好吃的。

 

原来包子越做越好真正的秘诀在于此。

 

无名店出名以后

 

手艺好,“无名包子铺”的知名度日益攀升,起初只是周边,随着互联网和直播普及以后,年轻食客爱在开动前对着包子拍一张照,然后发到朋友圈、短视频app,配以跋涉千里只为一尝之类的文字,让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成为徐家店村口的小网红。


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来,有从富阳、诸暨赶来,也有从滨江、余杭开车几十公里,就为拎几袋肉包回去。不仅如此,还有媒体来采访过,电视台来拍过,甚至不少博主专门带着自拍杆和设备来搞直播。

 

漫长的车程和期待在很多人看来是值得的,为了不变的味道,也为了追寻一座城市的旧时光。“开车几小时过来吃个肉包,奢侈吗?”店里,记者碰到一个专门从临安赶来买包子的顾客,“看网上有人发,很火,就是越买不到就越想吃,是这个逻辑。”

 

生意越来越火,会有不少人问徐柏松,为什么不多请几个人做,或者扩大经营开个分店,多赚钱,但他告诉记者,多了也做不了,一天就做个五六百个,“我们就老两口,也不想着做太多,年纪上来了,吃不消。”

 

至于开分店,两夫妻也没有想过。“店一开多,每个人手势不一样,味道就不一样。”他不想自己做了三十几年的招牌,被别人做塌掉,“我只要保持原来,这样做下去,不要走下坡路,不改变以前的味道,就可以了。等到做不动了,就不做了。”

 

“我们就是村里的人,熟悉了,真要去城里,还真的不习惯。”老板娘汪玉梅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家里的两个儿子在萧山城区安家,工作事业有成,生活稳定,作为父母,她和丈夫一直秉持着传统的奉献精神,“我们还做得动,也就再做一段时间,能帮下一代的就再帮衬一点,也不想着贪图更多生意,过得去就行。”


 

“虽然我看起来年轻,但也七十多了,最多再做一年吧,可能也是时候退休了。”徐柏松半开玩笑地说,捏包子的手一刻不停,没多久又是一屉做好了。

 

汪玉梅伸手接了过来,端上锅,这是今天最后一批,已经被人提前订走了。

 

即便在网上如何喧嚣得火,对于老俩口而言,日子还得照旧,节奏亦如往常。一笼一笼的包子空了,一天一天的日子过去了,如此往复,想象这生活,大抵就是细水长流的意思。



文字 | 记者 高艺炯

编辑 | 汤圣洁

责编 | 金春燕、程栋

审核 | 张五一


猜你喜欢· 杭州亚残运会火种完成采集!3名萧山籍运动员将出战,为他们加油!· 上海要申办奥运会?官方答复来了· 警方发声:这事绝不能开玩笑!· 花3个小时做手工,赚来40块钱,这笔买卖划算吗?她说……· 197辆!14日前改造完成,即将上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