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这家11年小店,包子卖到澳大利亚!一天几千个都不够卖,到底有多好吃?
沿着市心南路一路向南,穿过一批高档商区,过了市心桥再开上十几分钟,拐弯便来到潘水路。
与十字路口对面诗意温婉的南江公园不同,这里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不到5米宽的马路上,沿街每一所底楼民居都成了小吃商户,生煎、麻辣烫、面馆、粥铺、汤圆……
在众多竞争中,一家“溜恋小吃”笑傲群雄——早上五点到晚上八点,这里总能排出五六米的长龙。
尽管开业才11年,但据周边食客表示,这家其貌不扬的小店已然成为潘水路上的餐饮明星:上过不少新闻和栏目,鼎盛时期,小店门前停满豪车,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只为带走一个入口绵软、馅料新鲜、热气腾腾的手工大包子,甚至还有人专门空运几百个送去澳洲。
对大部分萧山人来说,早餐能嗦一碗面从来都是庙堂,包子才是江湖。
而溜恋小吃的包子,已经占据了这个江湖的一角。
01
一个肉包“杀”出一片江湖
溜恋小吃的店门朝南,店面紧挨马路,没有停车位,售卖档口仅一扇窗户大小。
初冬的早晨,气温降至10开头,在这个穿着毛衣还时不时会透进一丝凉意的天气,档口里却是热火朝天,从窗口朝里头望去,白色的热气在空中撒着欢儿。
“吃什么?”老板娘陈永萍从一片蒸汽里探出头来,黑色短袖,化着淡妆,声音爽朗,嘴上问着,手却不停,掀开一屉蒸笼,白白胖胖的包子就“哗”得一下,冲开眼前的云雾缭绕,闪亮登场。
陈永萍是楼塔人,卖的包子也打上了地方标签。开店11年,这家小店在这条早餐一条街“杀”出一片江湖。
“包子每个都是手工包的,样子不好看,味道是很不错的。”陈永萍告诉记者,手工包子不容易定型,蒸完以后“颜值”比不得机器做出来的,但口味是机器包子绝对比不上的。
谈到自己的秘笈,她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的笑意像扇子一样舒展开来:“其实就是材料上新鲜一点,做工上用心一点。”
虽说是“一点”,流程上却还颇为考究:面粉用的是带麦麸的,三天一次自加工,现磨现做。事实上,光选面粉,陈永萍就跑了好几家供应商,最终在七家中选定了一家,含麦麸的面粉自带一些黄色,所以蒸出来不会很白,但能保证口感松软的同时还能带点嚼劲。
发面用的是老底子的方法,每天凌晨两点开始,恒温下自然发酵2小时,保证气孔均匀细腻。
“这里的包子皮不薄,一口咬下去,每一个气孔都包着麦粉气和面粉发酵时的香味,口感上更像酒酿馒头,有种连筋带皮的撕扯感,就是小时候吃的味道。”萧山姑娘背着挎包在堂食区站了一会儿,才得位置落座,她点了老三样:鲜肉馄饨、大肉包、梅干菜肉包。她住在边上的小区,跟小吃店相隔一条街,是这里的常客,“一两天不吃,会想的。”
不少人冲着名气颇大的大肉包而来。嘴刁的食客能分辨出其中的奥妙:包子馅里的肉与别处不同,特别香,还有点劲道在里头。
“不用香料,也不放姜蒜和料酒,就是简单的酱油和葱花,鲜味全靠食材本身,就是记忆中外婆做的肉圆。”陈永萍对于自家的肉包颇有几分自豪,这种信心源自一种质朴的坚持:猪肉进的最新鲜的一批,凌晨到货,先冷藏定型,用机器切成薄片,接着纯手工剁。
店里每天卖出2500多个包子,得用上约150斤肉,店里两个身材魁梧的大师傅需要剁上整整六小时。
02
从大酒店到小吃店
早上九点不到,门口依然陆陆续续有人排队,堂食区并不大,紧邻售卖档口,依次摆放着六张小木桌,外加一排靠窗的单人位,位置比较紧凑,还没等落座的人吃完,便有人看中了空位,端着装包子的小碟子,等着了。
这也是好多萧山人记忆里的早餐店该有的样子,等的间隙,似乎可以从缕缕青烟里看更远方的事物,看它们像海市蜃楼一样摇晃。
陈永萍的那些年真跟海市蜃楼一样。
二十二岁开始,她就一直在跟餐饮业打交道:卖过海鲜,开过火锅店、烧烤店,盘下小吃店之前,她在金惠路上跟几个姐妹合伙经营着一家500多平的大酒店。
“那会儿压力是真的大。”陈永萍忍不住叹了口气,大酒店成本开支不小,生意不景气的那几年,她总觉得心口压着大石头,睡不好,整个人看上去没精神。
2012年,她把酒店转让出去后盘下了潘水路上一间26平的小店铺,打算开一家早餐店。但彼时的陈永萍对做包子一窍不通,第一次做出来就跟石头一样,后来有次面团放砧板上给忘记了,没成想做出来的包子反而变好吃,这才知道面团要先醒发。
自此,陈永萍天天琢磨如何改进味道。白天,她总是做好一锅馅,调出十种味道,包出十个来,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吃的一种馅料做成晚餐,征求家里人的意见,秘制大肉包的味道就这样摸索出来。
这年8月,溜恋小吃正式开业。
03
萧山味道 远销海外
起初,店里只有三个人。进货、备料、后厨、前厅,陈永萍全程参与其中。这样的日子不见得比经营大酒店空闲,但她却觉得轻松踏实,尤其开业第一天,便小有盈利,更给了她一番底气。
随着口碑不断打响,包子的名气越来越大。眼看经营步上正轨,陈永萍扩大了店面,店里也从一开始的3人增至10人。即便如此,她还是会每天坚持到店。
生意做久了,陈永萍和客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好。她做生意本分,食材都亲自挑选,且挑最好的。食客们的味蕾都精明,能够尝出这里的味道,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很简单,你东西做得好,客人自然就尊重你。”陈永萍说。
“我一直觉得我们是一家温暖的小店。”陈永萍忍不住红了眼眶。这种温暖在她看来,是双向奔赴的。
溜恋小吃的营业时间是早上五点到晚上八点,这意味着凌晨两点起床,才能保证2小时自然发酵,5点准时售卖,每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不少早餐店吃不消做晚餐,陈永萍也不置可否,确实辛苦。
一开始小吃店的关门时间是晚上六点半。当时,潘水地铁站还未开通,赶来吃包子要么公交,要么开电瓶车或者汽车。“住在附近但在滨江或者城区上班的小年轻不少,有时候刮风下雨还特地赶回来吃,微信里发个消息,说‘老板娘今天几点钟关门,能不能迟一点’。”这时候,她会让工人先回去,自己热着锅灶在店里等。一来二去,后来索性,直接将闭店时间延迟到晚上八点。
11年来,她的手机里有不少顾客的微信,消费记录达上千笔的不在少数。有的第一次来带着身孕,如今孩子都快上初中了;有的毕业、成家、生子,吃惯了这里的包子,把房子买在周边;甚至还有在国外定居的,仍然忘不了这个味道,托人带来消息,打包空运了过去。一口气订上千个包子的,也不在少数。
然而就算需求再大,陈永萍告诉记者,量大的订单,一天最多也就只接1-2个。
“我得保证周边的老客,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来。”为此,小吃店也没有开通外卖服务,“吃不消做,我们的师傅剁肉来不及。”她尝试高价找厂商定做机器人,以提高剁肉的效率,但没两天,客人就反馈“不好吃”,不得已,陈永萍决定老底子包子还是得用老底子的方法。
上午十点多,门口依然三三两两有人排队。记者想给陈永萍和她的小店拍张照,却始终取不到单人入镜的画面。“没事,就当是合照好了。”她声音爽朗,眼角的笑意像扇子一样舒展开来。
招牌上,红底白字的“溜恋小吃”没有任何装饰,极简,但有张力,有着城市芯子里的味道。那是经年累月食客和店主联手为这个城市打下的气味印记,足以让时间凝固。
不变的还有陈永萍。
她笑称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野心,不想开分店,只想守着老底子的味道,把这家小店经营好,“开店就跟养孩子一样,不用心去管它,不从一而终,肯定是不行的。”
有段时间猪肉价格浮动,涨至38元/斤,有人劝她涨价,陈永萍想也没想,一口回绝。
文字 | 记者 高艺炯 林青颖
编辑 | 朱歆楠
责编 | 金春燕、程栋
审核 | 张五一
猜你喜欢· 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杭州公布诊疗医疗机构名单· 永久落户!这个国家级、全球性的专业博览会将在萧山此处举办→· 涉及多条线路优化调整!萧山这座车站即将告别,曾是很多80、90后的青春回忆· 就在本周六,这些地方注意绕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