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曹操烧出山的建安七子:阮瑀|魏晋风骨

2016-03-27 糖小晚 时拾史事

阮瑀这个人,不大有名气。


阮瑀像


这句话恐怕许多人反对——建安七子,阮瑀岂是徒有虚名。但我总以为会有更多的人对这个名字茫然无知。建安七子名声响亮,可那也只是建安七子的名声,不是阮瑀的。他的儿子倒是极有名,有名到了凡涉魏晋,必提嵇阮的地步。且不说那句寻常可见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光是八卦野史上写的阮步兵大醉六十日,婉拒司马皇帝家提亲的故事,都成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谈资。阮籍运气好,遇上一个肯被他糊弄过去的皇帝——须知糊弄这种事,非得你情我愿不可,但凡一方咬定不放,非要打破沙锅追究到底,结局也就只得一声叹息了。



比如阮籍他爹阮瑀遇到了磕死理的曹操,整个归隐梦被激得粉碎,生生成了一出悲剧。或者也不算悲剧,只是这出人生戏里,充满了被逼迫的无奈。


蔡邕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少年时代从学于蔡邕。蔡邕对于自己这个学生十分满意,称他为“奇才”。不能不说,蔡邕是极有识人天分的。建安七子之中,除却阮瑀,王粲曾经也为蔡邕所赏识,说是“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阮瑀虽然没有得到如王粲那般高的评价,但作为蔡中郎最为满意的学生,想不出名,也是不能够了。


然而人有盛名,有时候未见得是件好事。尤其对于阮瑀这种一心想要归隐山丘的人来说,这份名声反而成为了他的累赘。那时曹操求贤若渴,四处寻访人才,听闻阮瑀名声,自然不肯放过。他在《短歌行》里写得谦逊温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行动上却是粗暴直接,逼迫连连。《文士传》里记载,“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这简直就是一出强抢民男的把戏。司马懿也有类似的遭遇。曹操想要征辟他,司马懿以疾辞,不就,曹操不信,派人监视他。司马懿装瘫装了七年,终究还是漏了马脚,输给了磕死理的曹阿瞒,被迫出来做了官——偏偏曹操将人逼出来了,还要说人家“鹰视狼顾”,颇有野心,后来果然被司马氏踹了江山,这才真是一语成谶,让人情何以堪。


司马懿的事,真假暂且压下不提,阮瑀出仕,裴松之还有另说。他为《三国志》作注,“臣松之案鱼氏典略、挚虞文章志并云瑀建安初辞疾避役,不为曹洪屈。得太祖召,即投杖而起。不得有逃入山中,焚之乃出之事也”。按裴松之的意思,开始曹洪想要请阮瑀出山,阮瑀以疾辞;后来曹操征辟,阮瑀立刻相应号召出来了。“即投杖而起”这几个字简直神准,说得好像是阮瑀迫不及待地想要追随曹操似的。若这是真的,焚山一事,倒成了妄言。但从种种迹象看来,裴松之是在给曹操作粉饰。阮瑀是真不想做官。至少,不想做曹操手下的官。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阮瑀对曹操有着一种无法被忽视,也不愿被漠视的抗拒——不与语。这样的冷眼看得多了,曹操心里也开始恼恨起来。于是有次宴请宾客的时候,曹操将阮瑀安置在了伶人一席,想要对他进行一番羞辱。实际上,总体说来,曹操对于他底下的谋士部将还是很客气的。当初孔融推荐祢衡给曹操,这个坏脾气又恃才傲物的男人却将曹操大骂了一顿,后来更是在宴会上裸身击鼓,态度无比轻慢。而对于这样的人,曹操也都只是将他送给了刘表,不再加以理会罢了。后世有人说曹操是为了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恐怕杀了祢衡以后天下贤人皆背弃而去,这也不尽然。祢衡狂妄,天下人皆知,即便曹操杀了他,也未必能够产生什么威胁性的影响。不过就此看来,曹操待这些给他白眼的名士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大约就是在宴会上折辱他们。祢衡气盛,非要拼个你死我活,我不好你也别想有面子。阮瑀则要温和许多。彼时他神情自若,抚弦而歌,歌曰“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己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


当权者多爱听好话,这样歌功颂德的曲子又是之前不肯理会他的阮瑀所唱,曹操听了心里岂不欢喜?更何况“为曲既捷,音声殊妙”,阮瑀因此得了一个司空军谋祭酒官的职位。司空军谋祭酒官,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军事参谋长。阮瑀的参谋水平几何,至今已不可考,然则他写的军事檄文,却是一等一的好。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面评价他和陈琳,“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又在《又与吴质书》中写,“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翩翩这个词用得极好,放在阮瑀身上,简直妙绝。阮瑀出身儒学世家,少年又师从蔡邕,即便处在魏晋那个越名教,薄信义,礼崩乐坏的时代,刻在骨子里的君子之风是抹不去的。他写《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书》,“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之深,违异之恨,中间尚浅也。孤怀此心,君岂同哉?”读来简直温声一片,颇有春秋之风,杀气都掩藏在最底下。同陈琳的咄咄逼人相比,阮瑀更加谦和淡然,果然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所谓翩翩君子,温润如玉,不过如此。



但也正因为骨子里刻着的儒家思想,阮瑀心中还是很渴望遇到一个明君,并且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写的两首《咏史诗》即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忠臣不违命,随躯就死亡。

低头闚圹户,仰视日月光。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两首都是从春秋故事,讲效忠君王,虽万死而不能辞的意思。第一则是讲秦穆公事。昔年秦穆公与群臣饮酒,至酒酣耳热时说,“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三良许诺。后来秦穆公死,三良皆殉葬。第二则荆轲刺秦的事,想来简直家喻户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是一个为国捐躯的烈士。这两则咏史,良臣死因不同,却都是为了君王。


只可惜阮瑀所咏,也不过都是故事。对于他自己来说,生不逢时这四个字,该是最好的写照。同司马懿一样,这场同曹操之间的拉锯战,输的仍旧是身为文人的阮瑀。可是在他内心深处,恐怕始终都不曾真正认可过曹操。纵然他后来收敛起了自己的脾气,不再对曹操白眼相对,甚至还和曹丕关系很好,但他的内心始终都无所归依,因此在这个群体中显得分外疏离。


你不能说他冷淡,他其实足够温和,可是你仍旧能够从他的文字言行中感觉到他的漠然。

 

上一期:曹植作诔文,曹丕学驴叫为他送行

糖小晚:白羊座女子,好读书,好旅行,此生惟愿寄情魏晋,手不释卷,天涯浪迹,浊酒酹棋局。

分割线



往期精彩推荐(点击链接直接阅读


这些见证了计划生育的海报.....

大明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 |  影视剧中的小历史(五)

蒋经国晚年为什么要亲手埋葬蒋家王朝

没有蒙古人的扩张,就没有现在的俄罗斯

卖国将军,瘾君子,风流少帅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完结)埃及人在修金字塔的时候,世界上各个文明都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点击链接关注我们: http://dwz.cn/2epd7s。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

时拾史事读者群号 535858375,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更多文章,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