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端相约丨东南大学第十一届学生科技节重磅来袭!

线上“开学”的 东南大学 2020-08-28


东南大学学生科技节

在2010年首次拉开帷幕

至今已走过十载春秋

即将迈入又一个崭新的十年


一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科学技术”的攻坚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我们选择以特别的形式齐聚线上

开启一次特别的科技节体验

对话云端,创梦未来!



东南大学学生科技节简介


东南大学学生科技节是由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科研院、社科处、教务处和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校研究生会、校学生科协、各院系研究生会承办的大型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活动。经研究决定,拟于2020年4月至5月举办东南大学第十一届学生科技节。



科技节开幕式暨专题讲座预告



讲座嘉宾介绍


杨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此次疫情中作为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副组长、重症医学组组长,针对抗疫工作率先建立了“危重患者预警模型”并在线应用;提出了影像导向的早期呼吸支持流程,建议并协助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新冠患者肺移植,为江苏成为200例患者以上省份“零死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获“江苏省新冠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及“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讲座内容简介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重症医学责无旁贷!重症医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与灾难、瘟疫、 战争密不可分。长期的多器官整体救治经验,全年无休,24小时随时处理突发病情的战备状态,铸造了一支随时能打硬仗的战斗军团。在历次的国家重大突发事件救援中,重症人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冲在第一线,从死神手中抢救患者,创造了一个个灾难中的生命奇迹。本场讲座,杨毅教授将带我们走近“新冠疫情中重症医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讲座时间 4月15日(周三)上午10:00


讲座参与方式


手机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参与开幕式

电脑端:点击下方链接参与开幕式https://wx.vzan.com/live/tvchat-1146636956?jumpitd=1&shareuid=0&fr=&v=637223068092477870#/



科技节重点活动预告


人文与科学素养系列讲座

(部分)


本次特殊的科技节,我们特别邀请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在武汉支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教授,在湖北黄石带队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教授和留在江苏镇守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他们将结合自己在抗疫前线的工作经历,为同学们带来重症医学的介绍和前线抗疫故事!



讲座嘉宾介绍


邱海波,男,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曾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重点人才。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作为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他闻令而动、逆行出征,最早到达抗疫前线,一直战斗在救治患者最前沿,用高超医术挽救生命,科学提出专家下沉、全国驰援、创建方舱医院等应对策略,为稳定抗疫形势、扭转被动局面作出突出贡献,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获得记大功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作为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在从事重症临床的30年里,他曾冲在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最前线”。但这次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他仍然感觉猝不及防。作为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生死一线间,重症战场的医护人员始终坚守。1月20日临危受命奔赴武汉,他们一直肩负着救治数百名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重任,直至今日。本次讲座,邱院长将为我们讲述2020年他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经历



讲座嘉宾介绍


黄英姿,女,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救治及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南京医学会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曾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黄英姿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重症医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重症肺炎、ARDS、AKI和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黄石指导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根据当地疫情,迅速制定“作战图”:火力要集中,集中最强医疗力量救治重症病人,派驻权威专家指导轻症病人收治,同时强调要全市统一布局,整体协调,不放弃任何一名重症患者,获得记功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2020年2月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宣布建立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加强对患者的救治工作。


中大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专家黄英姿教授作为江苏省支援黄石医疗队医疗救治及专家组组长,自2月11日在黄石指导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和队员们在黄石战斗了47个日夜,圆满完成抗疫任务。本次讲座,黄老师将结合支援黄石救治经历谈谈作为支援前线工作者的历程和感悟。



 “院长咖啡间”系列沙龙



作为本届科技节的全新版块,活动将邀请多位院系院长作为嘉宾莅临线上“咖啡间”,带来专业领域展望、科研工作与生活等多重主题的交流分享,更有轻松互动环节等你来哦。



“青年领军学者零距离”系列微沙龙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解答科研学习中的疑惑,近距离了解科研大牛的工作生活日常,根据自身情况明确人生规划,本活动将为同学们创造与多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的近距离交流机会,向正能量榜样靠拢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



科创云展演


本届科技节,我们将传统的线下展览形式转移至线上平台,特别打造了“科创云展演”版块,快来看看各院系优秀科研项目成果集锦吧!此外,还将陆续推出“研究生专场——数模竞赛&节能减排竞赛经验分享会”、“本科生专场——挑战杯竞赛&优秀SRTP项目经验分享会”等专题活动,敬请期待!


1.高精度多维力传感器及航天员生物力学测量系统



指导老师:宋爱国

负责人:杨述焱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滑动查看更多

项目简介:作品自主研制了高精度多维力传感器,并以此为核心设计了一套生物力学测量系统。测量数据可为空间站施力组件的设计和操作任务的规划提供参考,还可帮助建立生物力变化的数学模型,为航天员长期在轨作业以及未来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保障。除航天领域外,本系统还可用于帮助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系统的核心部件多维力传感器在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新型生物医用微针的研发及其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



指导教师:赵远锦

负责人:张倬豪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项目简介:作品针对现有医用微针技术的不足,开发出可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型微针。首先创造性地提出搭载有荧光检测微球的疾病快速在诊断微针,抛却了传统微针检测技术的组织液回收步骤,避免了样品损耗与污染,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之后设计出具有发夹结构的新型给药微针,增强了皮肤粘附性,解决了传统给药微针易脱落的问题,实现了对于特殊疾病的长期给药。



3.二维光电导探测器中的陷阱态调控研究



指导教师:倪振华

作者:凌崇益、王文辉、蒋杰

刊载于Advanced Materials 

(2019年IF:25.809)




项目简介:缺陷诱导的陷阱态是决定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性能的关键。作品以二硫化铼(ReS2)为例,提出利用缺陷工程控制二维光电导器件中载流子的陷阱态。ReS2中存在大量硫空位导致的深能级陷阱态,影响了器件响应速度,通过原卟啉(H2PP)分子修复了ReS2中的硫空位,消除了深能级陷阱,响应速度提高了3-4个数量级,此外,H2PP分子与ReS2之间存在较强的电荷转移,可以抽取ReS2中的富余电子,进而大幅降低器件的暗电流和噪声,使得改性后器件的光探测率达到了1.89x10^13Jones,最终同时实现了光探测器中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这两个关键指标。



4.基于氟代效应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分子材料极性调控



指导教师:熊仁根、游雨蒙

负责人:熊昱安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一等奖




项目简介:作品报道了一种分子固溶体钙钛矿材料,此材料是具有与工业标准陶瓷锆钛酸铅(PZT)相当的压电性能的分子铁电体,扩展了压电材料应用领域。此外,为了解决分子铁电材料设计、合成中存在的盲目性与随机性,团队创新性地发展了一套基于氟代效应对其进行极化调控的崭新策略。利用这种策略,团队从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入手,获得了多种具有优异特性及实用前景的新型分子铁电材料。这不但进一步推进了分子基功能材料的理性合成与可控制备,同时对于分子铁电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ICU多生命体征下的脓毒症早期预警可解释模型



指导教师:刘澄玉、李建清

负责人:杨美程

第20届全球生理测量挑战赛

第一名





项目简介:脓毒症是ICU病房中最常见的危重情况之一。本项目研究分析了40,336名ICU患者电子病历数据(EHR),构建了一种脓毒症患病风险实时预警并可解释的AI模型。该模型能够实现患者每小时患病风险评估,并在风险达到一定阈值后提示医护人员及时干预,同时根据模型可解释报警机理,将异常指标进行排序并可视化的呈现给医护人员从而有针对性的作出反应。该模型对预测ICU病人患脓毒症风险的可靠性和准确度较高,能够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6.“生鲜最后一公里”——基于太阳能与半导体制冷的恒温冷链箱



指导教师:杜垲、李舒宏

作者:蔡玉、陈祎祺、宋毅恒、林清宾

“首钢京唐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




项目简介:作品针对末端配送环节是冷链生鲜的盲区,且末端冷链配送设备目前缺口巨大这一问题,设计出一款基于太阳能与半导体制冷的恒温冷链箱,提高太阳能提供主动式制冷所需能源,同时节约一次性包装材料使用成本。最重要的是,该项目能够有效降低生鲜产品流通的损耗率,实现低能耗、高环保的节能减排,助力生鲜最后一公里。



7.基于阵列肌电图像的力触觉感知灵巧假手



指导教师:宋爱国

负责人:厉叶

“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通过在截肢患者残肢端放置电极,采用半监督深度学习算法,能在短时间训练后预测出残疾患者的连续运动意图,并实时控制一个三自由度灵巧假肢。灵巧机械手的指端装有柔性力传感器,可以根据物体刚度进行自适应抓取。该灵巧假肢包含腕翻、腕旋和手开合三个自由度,可最大抓取一公斤的物体,机械手和手腕的整体重量保持在500克。项目计划进一步收集真实截肢患者的肌电信号,帮助残疾人实现对机械手的灵巧控制。



8.应用于分布式供热互联网的玄武岩熔体储热箱



指导教师:匡荛

作者:刘若溪、毛宇波、崔增恺、俞越琦

“首钢京唐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




项目简介:作品基于耐热铸铁包熔体芯设计了一种管束式储热模块及相应的储热箱,采用空气为用户端放热流体,提出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热力输送模式。作品通过标准储热模块接力的方式保持温跃层之后的稳定放热区始终存在,从而不浪费低温热能并保证稳定的输出功率、温度和流量。采用经过高温改性的玄武岩熔体作为主要的储热材料,去除传统玄武岩中不耐高温的成分,加入氧化锂等成分,使储能密度显著提高到800MJ/t以上。



9.燃煤烟气中氧化汞转换装置



负责人:陈可心

作者:丁冠群、吴东玲、陈可心

“首钢京唐杯”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





项目简介:作品基于化学溶液吸收法原理研制出燃煤烟气中氧化汞转换装置(SEU-Hg2+CVR),实现氧化汞和元素汞的高效分离;配合汞在线分析仪,可实现烟气中Hg0与Hg2+的实时检测。作品完成设计、制作后,已成功应用于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脱硝联合汞氧化催化剂评价装置”上,对燃煤电厂两种SCR脱硝催化剂样品在模拟烟气条件下进行了汞吸附率和氧化率的实测,获得准确结果,填补了目前国内低成本高精度检测烟气中价态汞的技术和装置空白。



2020学生科技节活动一览


此外,本届科技节即将开展包括科技讲座、学术交流、科创活动和竞赛评比在内的四大版块、200余项子活动,横向涵盖各个院系专业;纵向打通研究生、本科生两条主线实现整体联动。


科技讲座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学术交流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科创活动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竞赛评比

↑↑↑向上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在此预祝

2020东南大学第十一届学生科技节

圆满开幕

也祝愿每一位东大青年学子都能

不忘科技报国初心

牢记科技强国使命

用实际行动谱写青春篇章

对话云端,创梦未来!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教育部:疫情期间这些活动暂停恢复

应对疫情境外输入,这些倡议请接力!

缤纷东大!哪抹色彩是你的最爱?


图文内容由东南大学研究生会提供

让更多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