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勇追科研梦!东大帅气博士,凭实力优秀!

六朝松工作室 东南大学 2022-05-01


不惧礁石与险滩

他是攀勇于攀登的探险者

追逐科研与梦想

他是祖国科创发展的栋梁材

年幼时播种一颗梦想的种子

在坚持不懈中成长为一片绿荫

他步履不停

大踏步向着梦想前进


今天

和官微一起聆听

化学化工学院熊昱安的追梦故事



人物介绍

熊昱安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本科期间进入课题组进行分子铁电材料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多篇国际顶级的学术论文,包括化学、材料类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和Adv. Mater. ,以及国内梯队期刊Chinese. Sci.  Bull. ,总影响因子达58.763。此外,发表2篇会议论文,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参加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第十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学术论文,全国化学会第十届无机化学学术会议优秀墙报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优秀结题等。曾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国家奖学金、博士新生奖学金、东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东大好青年等多项荣誉。


播种梦想:科研从不是一时兴起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这是巴甫洛夫的名言,也是熊昱安从步入大学时准备为科研奋斗终身的信条。科研被他视为是人生的奋斗目标,这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而是年少时一颗梦想的种子,多年来不断生根发芽,伸展出一片勃勃生机的绿荫。


熊昱安从小在部队里长大,父亲是一名军人,为中国卫星和导弹的设计发射实验贡献过自己的力量。年幼时有关父亲早出晚归的记忆、父亲身着防静电服的模样,一直深深地印在熊昱安的脑海里。由于父亲的工作具有保密性,年少时的熊昱安对这份工作一直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虽然对于何谓是“科研”尚不明了,但是这颗小小的种子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同时也藉由这样的原因,他从小就常听闻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故事,听他们怎样做惊天动地的事,却当隐姓埋名的人。每当看到卫星成功发射,新型导弹再次提升中国的实力,科研工作者们的故事、父亲的身影便浮现在熊昱安的眼前。


就这样,在家庭和老一辈研究者们的影响之下,熊昱安对于“科研”的理解和热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明晰和更加坚定了起来,“我也想要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也要为祖国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就是他成长过程中一直以来的理想。


找寻方向:

兴趣+热情+努力=梦想的“模样” 


直到步入大学的校门以后,这样的理想仍旧在不断地召唤着他。本科二年级时的他,想要实现“科创兴国”的梦想可谓是“天方夜谭”,但是他从未放弃任何一个微小的机会,时刻准备着与心心念念的“科研梦”正式见面。


终于在一次科研竞赛的宣讲会上,他看到了通向理想的大门正向自己缓缓打开——“挑战杯”科研竞赛。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能够提供给熊昱安一个广阔的平台去探索科研的奥秘,宣讲会上所做的介绍,让他见识到了赛事水平之高、规模之大,会后他便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专业知识强、创新能力佳的优秀学生。


通往梦想的途径已经明确,而成为他一路坚定向前最佳动力的,是他求索之路上的导师



导师是他的启蒙人和领路人。在有幸聆听了熊仁根教授所作的题为“从歪瓜裂枣到对称性破缺”的演讲报告后,熊昱安对铁电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挑战杯宣讲会上,游雨蒙教授充分鼓励和肯定了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这让彼时的熊昱安信心倍增,燃起了他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的热情。


在充分具备了兴趣和热情两个重要的条件之后,借着学校“组织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知名教授实验室计划”的机会,大二学年的他进入了熊仁根教授团队、游雨蒙教授课题组开始接触分子铁电材料方面的研究。梦想变得不再那样遥不可及,而是有了一个具体的“模样”



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在别人看似已然万事具备,但熊昱安仍选择以勤奋、努力来沉淀自己,时刻为机遇的到来准备着。


大二年级的他深知自己仍是“天分不够”,需要努力来让每一步走得更扎实、更稳健,宿舍-教室-实验室的三点一线,是他的日常基调;科研与实验成为他在课业学习之外的补充。他近乎疯狂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素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他稳稳地抓住了“挑战杯”这张科创的“入场券”。


披荆斩棘:在千锤百炼中继续前进


在参与备战“挑战杯”的过程中,熊昱安意识到科研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仅有热情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熊昱安参与的挑战杯项目课题为《基于氟代效应的具有钙钛矿结构的分子材料极性调控》,主要是研究新型分子铁电材料并探索其在柔性光伏、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在课题进展过程中,他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阻碍:如何设计合成新型分子铁电材料;如何将分子铁电材料应用于光伏光电器件……


但是这些阻碍并不能绊住他的脚步,在备战挑战杯的20余月、600多个昼夜里,没有周末与假期,他的平均睡眠时间都只有4个小时,参与40余场模拟答辩、20余场会议讨论,几百次修改与完善备赛资料。


经过前一阶段知识的吸纳期,在新的阶段他深知清晰的思路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深入的思考比低水平的重复更有效。他和团队的其他同学一起,在学校和老师强有力的帮助下,一次次打磨项目,经过无数次的推翻与重建,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高强度培训。



从校赛到省赛,最后到国赛的舞台,他们的团队最终在众多高校团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样优异的成绩,正是熊昱安一次次面对困难与阻碍,鼓起勇气,坚定信心,和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披荆斩棘争来的荣耀。



一次成功并不代表着可以就此止步,熊昱安选择继续奔赴下一个努力的阶段,以更高的热情与更高的标准,去靠近那个“科创兴国”的梦想


他全身心地沉浸在材料领域最前沿的学习与研究中,致力于设计合成新型柔性、轻质、无污染、生物相容性高的分子铁电材料,助理其应用于传感、探测、存储、光伏等器件。


他努力在每一个与“科研”有关的活动中,尽善尽美:他参加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术会议,做会议报告并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他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从几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桂冠……梦想刚刚冉冉升起,新的挑战或许就在前方,但是有少年的志向与无畏的勇气,追逐心中所爱的脚步就从未停歇



薪火相传:从“我”到“我们” 


熊昱安一直跟随熊仁根教授和游雨蒙教授进行科研工作,两位恩师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匪浅。


恩师的教导,让他知道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在实验中,原料配比多加0.001 g,或者溶液少滴0.01 mL又或者pH值差了0.1,都会得到不同的材料。熊昱安始终坚把老师的话记在心上,在每一场实验中做着“老实人”


为排查干扰实验的微小因素,即便花费一个月,哪怕需要几十组对照实验,也要踏踏实实一步步来。他坚信每一次的失败都离成功更近一步。在经过多次尝试实验条件后,熊昱安成功合成了多种新型分子铁电材料,在助力我国分子铁电材料方面的研究上迈出了属于他的那一步。熊昱安就是这样在导师的引导下,在学与做相结合之中,追随着初心,践行着使命。



熊昱安始终坚信:只有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最大化其价值。积极投身于有价值的研究,才能扛起振兴国家、服务社会的大旗。


本科直博,继续在东南大学攻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作为一名研究生新生,他已经参与发表4篇SCI和1篇ESCI论文,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挑战杯”国赛等多个竞赛奖项。随着他对科研的体会更加深入,他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




现如今的他,不仅继续步履不停地追梦,还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青年人投身科技创新的伟大浪潮中。他讲党课、参加“我的青春故事”分享会、SRTP宣讲会等活动,协助指导8名本科生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1名本科生毕业设计,将自己在科研之路上的所思所想与收获分享给学弟学妹,将科研精神与使命传递下去。



从专注创新科研成果转化

到研制基础关键材料

熊昱安从未停止思考

也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亲爱的SEUer

听了熊昱安的故事

你是否也愿意坚定科技报国之志

以实际行动振兴国家、服务社会呢

愿你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止于至善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联合策划 | 化学化工学院

通讯员|楚俊卿

记者、编辑 | 张岭南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一起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