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大仪科,30周岁生日快乐!

止于至善的 东南大学 2022-10-19


今年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迎来了

独立办学30周年暨学科专业建设62周年

六十二年日升月恒,岁物丰成

三十年薪火相传,耕深致远

一代代仪科人

谱写了科研报国、人才报国的华章


今天

官微带你走进历史

细说那些年东大仪科的故事




1

起源·回首那些年


历秋雨而底蕴弘,拈春华而神思广。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肇始于1960年“陀螺仪及自动驾驶仪”专业,改革开放后几经变迁拓展为“精密仪器”和“检测技术及仪器”两个专业。

1992年5月,“精密仪器”和“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从自动控制系分出,组建成立仪器科学与工程系,开启了学院独立办学之路

2006 年9月,仪器科学与工程系更名为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学院喜添“智能感知工程”本科新专业

甲子过隙、三秩回首,时光流转中,学院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




学院所属学科专业自诞生起就深刻结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早在1960年,根据青岛725会议精神,面向我国海洋国防事业战略发展的重大需求,学校创建了“陀螺仪及自动驾驶仪”专业,并列为校重点建设专业。


从此,“陀螺仪”成为东大仪科的重要关键词,在查礼冠、万德钧、黄惟一、翟羽健等老一辈教授带领下开启了填补我国惯性仪表空白、追赶发达国家脚步的征程,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导航技术科研攻关队伍,先后成功研制多项国防型号装备,填补了我国海军在惯性测量领域的空白,陀螺仪核心技术及应用系统研究方向于2008年组建成立“微惯型仪表与先进导航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东大仪科的另一个重要关键词是“机器人”。1960年,中国首个机器人在东南大学礼堂门前展出,主持研究的是一位女教授,名叫查礼冠。她领衔研制的我国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诞生,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一流水平,奠定了学院机器人科研事业的基础。1984年,查礼冠教授的助手黄惟一建立了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现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于2007年成功申报“远程测控技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查礼冠教授和中国首个机器人



学科专业建设62年来,在查礼冠、万德钧、黄惟一、翟羽健等老一辈的奠基下和一代代仪科人的接续奋斗下,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万德钧教授

黄惟一教授

翟羽健教授

滑动查看更多学科奠基人


2

贡献·高光时刻


传诚朴而行致远,赴国需而内力强。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源自服务海洋国防之“陀螺红色基因”,赓续面向国家战略之“空天报国梦想”,锻造支撑社会发展之“大国重器品格”。

几十载风雨兼程,几代人笃行不怠,数千名学子毓秀,半百砥砺,一朝芳华,根植六朝学脉之底蕴,学院为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江苏的兴起与发展、乃至在全国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

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


“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获评“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该成果服务于国家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了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感知、力反馈、力控制三大关键技术,研制出空间探测人机交互遥操作的关键支撑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嫦娥三号”月面巡视器、卫星在轨服务机器人遥操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并完成了中国未来空间站舱外大型机械臂的人机交互遥操作地面验证任务,有力支撑了我国载人航天与探月重大工程实施。


"嫦娥三号"地面模拟月面巡视机器人在北京大兴县月面模拟环境试验场进行外场试验



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

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


“土地调查监测空地一体化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获评“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构建了我国土地资源调查监测的技术模式,提升了国家自然资源的动态管控能力,是国家实施自然保护资源、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对于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将优质学科资源有效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学院进行了6年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建成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构建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开放性、立体化实践平台;建立了促进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的管理保障机制;创建了将科研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习与研究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评“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再次经过八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依托学科在传感、测控、虚拟仪器等领域优势,集成一流学科资源、国家级实验教学资源、高水平企业资源,打造了科教融合、虚实结合、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创设了跨系统、跨时空、多感知的实践教学手段,构建了虚拟与现实、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获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还非常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1 3 4 1”——1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

这串神秘的数字便是仪科学院的“挑战杯”履历。这份荣耀跨越世纪,历经9届,历时24年。一代代学子自五湖四海而来,沐浴在这份荣光里,又因科研热情而汇聚一堂,共同书写属于东大仪科人的“挑战杯”故事。



1999年,东大仪科学子首次参加挑战杯,但当时因参赛路程遥远,参赛设备在运输中受损,最终只获得优胜奖。

在经历了几年的沉淀之后,2005年,仪科学院挑战杯团队再次出现在了赛场之上,参赛作品有幸得到了当时温家宝总理驻足参观。

2007年,仪科学院第三次来到挑战杯的赛场,两支参赛团队双双进入决赛,分别斩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比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展位前停留许久,询问作品细节,与仪科学子亲切交流。

2005年 温家宝总理参观作品

2007年 杨叔子院士参观作品


2019年,在第十六届“挑战杯”中,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仪科学子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脱颖而出,将全国特等奖的殊荣收入囊中,这是仪科学院自参赛以来首次获得特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参赛团队的投入让诸多仪科学子深受触动,以“挑战杯”备赛过程为创作灵感的原创微电影《高光时刻》在南京大学生微电影节中也斩获佳绩。




3

闪耀·人才辈出


砥沧桑而薪火旺,逐一流而继世长。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恪守教书育人之本,铭记立德树人初心,甲子过隙,英豪辈出,细数家珍,桃李满园。

沈向洋、房建成等一批杰出校友盛誉海内外,彰显学院领军人才培养之成效。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查礼冠、万德钧、黄惟一、翟羽健、王明峰、周百令创业前辈皓首穷经,筑学科之基奠;张为公、宋爱国、王庆、徐晓苏等中流砥柱克弘丕业,领平台之建造。

几代人踔厉奋发、争先进位,三十载云程发轫、逐梦一流。

晓东

一起来看看我东仪科学院和所属学科培养的部分杰出人才吧~

……




百廿东大 卅载仪科

弦歌不辍 至臻致远

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

在这里生根发芽

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

恪守初心 继往开来

谱写时代华章!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供稿 |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员 | 仲点石 吕奕阳

责编 | 东萱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东大仪科,30周岁生日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