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向上的东大学子,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
晓东
晓南晓南,怎么暑假这么快就过去了!
一天天在床上刷手机,时间能过的不快嘛~这个生活习惯可不太健康呀。
晓南
晓东
别说是我们大学生了,未成年人小朋友们也非常容易陷入“网络沉迷”的泥潭呢!
听说,今年暑假一支法学院的法沁南华团队就去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了。
晓南
晓东
是的!“面对面”答疑,“点对点”普法,他们深入云南南华开展实地调研,帮助南华人民强化法制观念。
那今天跟随官微,一起看看他们的成效吧!
晓南
创团队之力
投入“最后一公里”
自2013年以来,东南大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的要求,稳步做好对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的定点扶贫、乡村振兴工作。
当然,乡村振兴的内容林林总总,不仅在于经济振兴,更有在组织建设、法治发展方面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基层法治建设的共同发展作用,我国农村对 “迎法下乡” 的现实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般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一群来自法学院的学生们如水赴壑,东南大学法学院 “法沁南华”实践团应运而生,他们群策群力、同心合力,力图为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法治难题贡献独属的东大智慧,以青年之力送法入乡,用法治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同时,“法沁南华”实践团也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畅通普法进村入户的 “最后一公里” ,发挥东大力量,发扬东大精神,让法治教育在乡村落地生根,法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践。
深入基层建设
出实招,求实效
2022年7月,东南大学法学院 “法沁南华” 社会实践团队在东南大学法学院党委和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前往当地进行深入实践与调研。
成员们通过在南华县展开具体调研,梳理现存问题;并通过开展普法讲座、与社区结对共建、分发宣传法治资料等系列活动,为促进基层法治建设发展献出属于东大学子的一份力量。
晓东
深入校园,法沁南华通过实地讲座,加强未成年法制教育。
走进校园——良法善治保护青少年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在这个东南大学法学院与当地合作共建的普法教育基地里,团队成员李宝瑞同学带来了《预防网络沉迷,守 “未” 健康成长》普法讲座。
什么是“网络沉迷”?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网络?李宝瑞同学在现场通过展示具体的事例,引导孩子们对网络的两面性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他还站在专业的角度,以法学视野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了政府对预防网络沉迷的规定,分析了规定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
普法讲座进行中
团队成员们还向学生们分发了包含法律知识的纪念品、宣传册、明信片等小礼物,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团队成员与同学们进行积极交流
来自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同学们的感谢信
学校是青少年获得知识最主要的来源。团队成员坚信,只有加强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增强他们的的法治观念,才能使未成年人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提高自我管控能力。
与社区和政府举行座谈会,以专业所学助力南华县法治建设。
晓南
走进社区——合作共建打造法治村
第二站,“法沁南华” 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南华县龙川镇二街社区进行调研,参与到了东南大学法学院与二街社区相关负责人举行的座谈会中。
会议中,东南大学派驻二街社区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介绍了当前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存在的不足与期待。接下来,实践团成员将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通过干部法治素养培训、村民普法活动、编撰实用性书籍等多样化形式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为帮助二街社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更好地服务村民、推进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围绕制定依据与程序,对社区村规民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检查,并给出了书面的建议。
在法治中国建设日趋完善的今天,创新立法工作、强化法律供给,这是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动力。团队将不忘初心使命,以专业所学助力南华法治乡村建设。
走进政府——资源共享打开新局面
7月26日下午,南华县委政法委与东南大学法学院召开交流合作座谈会,实践团成员也参与了此次座谈会。
会议中,南华县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法学院签署了《关于法律援助工作的合作协议》、《关于乡村振兴法治智库建设工作的合作协议》
接下来,实践团将在东南大学法学院的组织和领导下,招募部分师生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在南华县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法律援助。
交流合作座谈会进行中
聚沙成塔,以万众之力助力南华乡村振兴。作为法学生,团队时刻不忘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我们坚信,南华的法治乡村建设一定会在东南大学法学院和当地政府的齐心协助下开创新局面。
晓东
让法治贴近生活,通过现场教育等方式,他们实现了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普法宣传增强防范心
一本普法小手册,既让大家学到了法律知识、受到警示教育,又方便携带,扫码还能提供相关问题的解答,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很有帮助。希望多为我们带来这种便捷的法律知识科普活动。
——社区居民王新武
在南华县当地的法治文化广场,实践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活动。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向在广场活动的社区居民发放了精心制作的普法小手册,通过生动的图文结合法条与案例向群众提供法律知识科普;同时,向在广场休闲娱乐的居民讲解法治广场内普法宣传栏、花草牌上涵盖的法律小知识。
团队设计的普法宣传册
团队成员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
而后,团队搭建 “法律援助服务点”,为生活中有法律问题的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家住龙川镇的居民李奶奶,因她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不回家看望她也不往家寄生活费而前来咨询。
团队成员向李奶奶详细讲述了我国《民法典》中的有关规定,告诉她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她的儿子承担赡养义务,如果没有钱请律师的话可以向法院申请法律援助,也可以由团队成员为李奶奶代写诉状。
团队现场共解答法律咨询四十余人次,现场未能解答的将在 “法沁南华” 公众号处留言,团队成员将进行持续解答。
团队成员真切期望能够让法治贴近生活,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学法为民,普法惠民,这是每一位法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感悟心得
灼灼南华情记心中
“
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 韩东辰
从江苏到云南,从学校到基层。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和我有关。一个人、一个实践团队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点点星火之光将黑暗点亮。实地调研已经结束,而开启的是我们针对问题找策略、办实事的漫长实践征途,法治助力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任重而道远。
“法沁南华”暑期实践团迈出了漫漫基层法治建设长征路的一小步,却也是我们作为青年、作为法学生助力社会治理的坚实的一步。期冀所学所知能为南华的法治进程助力,希望能将法律服务真正送到基层与群众身边。
“
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 严子涵
在本次到南华进行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走访社区基层,调研了解南华的法治建设现状,助力法治扶贫。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二街社区开展座谈会时,社区第一书记吴老师对社区的脱贫户和社区种养殖产业情况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并通过几个现实例子向我们生动说明了当地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和依法维权成本高昂的问题,发人深省。这也让我们下定决心,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为建设法治南华贡献青年力量。
“
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 魏一朴
此次南华之行,让我更加理解了何为向下扎根。
南华是我校定点帮扶的县城,此次有机会参与实地调研,可以说是非常荣幸。深入基层长才干,何为上山下乡?经过此次调研实践,让我明白了这并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谈兵式学习,而是参与实践过程中的考察性学习,这样更为真实地扎根基层,拓宽了我的眼界,也为我学习群众路线,了解社会民情提供了方向。同时,长期性的反馈机制,也是我提升能力,为南华的法治建设作出贡献的途径,感谢此次学校给予我的机会!
灼灼南华,法润民心
从水乡到山川,从物质到文化
贡献青年力量,打造法治南华
让法治教育在乡村落地生根
法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践
筑梦法治建设,助力秀美南华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素材来源 | 法学院
责编 | 宋雨昂 田园诗韵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迎法下乡,我们志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