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大这位老师,又美又飒!

止于至善的 东南大学 2022-12-12


晓东

晓南,快来看!这朵紫阳花画的可真好看。

好漂亮呀,晓东,这难道是我们哪位学艺术的高人所画?

晓南

晓东

哈哈哈,你肯定猜不到,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洋老师的作品!

这么厉害!听说杨洋老师可是我东首届杰出教学奖获得者呢,没想到绘画也是一流呀。

晓南

晓东

对呀,杨洋老师倡导的“鼓励式”与“不慌张”的教学课堂,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呢。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年轻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吧!

晓南




2021年东南大学第一届“杰出教学奖” 、2022年首届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一等奖、2020年江苏省第三届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2017年“东南大学十大最受欢迎老师”……关于教学,她身上的光环耀眼如斯,一双慧眼传递出温柔与哲思,一张笑靥散播开关怀与亲切,性格直爽是她给自己的定义,她就是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洋。








晓东

因为感受过温暖,也想将温暖传递下去,大概就是杨洋老师教学风格如此温馨的初心吧!


“画大一点”:鼓励式、启发式教育




杨洋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不同于今天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充满自信的她,小时候的杨洋曾因乡音被同学嘲笑,也因此变得胆小而封闭。幼年时,虽对生活观察得细致入微,热爱写写画画的她却始终怯于表达。幼儿园的王老师关注到了她的胆怯,多次给予她认可与鼓励:“你画得很好,但是,你可以画得大一点、更大一点,撑满整张纸……”从那一刻起,原本蜷缩在一隅的画作伸展开来,逐渐占据到一张A4纸的大半,而那个从小封闭自我的小女孩,也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走出角落,走向更为光明的天地很多年后当她再次回忆起那句“画大一点”,才发现舒展的不只是她的画与字,还有她今后的纷彩人生。



在报考大学志愿时,由于从小对写作的兴趣,她选择了中文系,最终却被调剂到了南京大学哲学系,但她没有因此心灰意冷,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杨洋度过了她心无旁骛、纯粹求学的四年。她奔波于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四点一线,比较听老师话”的她深深沉浸于哲学的海洋之中。


他们的思想对我冲击力很大,给予我力量。这种思想的力量是可以穿越时代的。


回忆起求学时光,杨洋如是说。读研时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严谨的治学学风、强大的理论穿透力对杨洋影响深刻。同时,老师们很注重语言的应用,他们深知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善于将逻辑性语言和启发式语言相结合,采用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


记忆中不同时期的老师和熠熠生辉的讲台,在杨洋心中播种下了教师梦。大学毕业后,她热切希望能够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再度回到魂牵梦绕的校园,像当年自己的老师一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收获知识的硕果。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她终于迎来了这个机会。大礼堂前六朝松下,一场美妙的邂逅悄然展开。




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怪不得杨洋老师能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呢。

晓南


“不慌张”:真诚行事 教学相长



不仅是我选择了东大,更是东大选择了我。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场际遇。


2013年博士毕业的杨洋和2011年组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都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前者需要平台,而后者则求贤若渴,两者一拍即合,可谓是双向奔赴。就这样,杨洋正式入职东大,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


今年10月7日,东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正式启动。黄如校长提出的“立德树人”“生为首位”的理念让杨洋颇有感触。杨洋始终认为大学老师的使命除了“传道授业”还有“解惑启迪”,学生不仅要“成才”更要“成德”。而“成德”则是大学里设立思政课的重要目的,才能让同学们心灵世界丰满,精神自洽。



“不慌张”三个字更是杨洋从教第一天起就给自己定下的朴素要求。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更是如此,杨洋为了在课堂上做到从容不迫,对各个知识点都能信手拈来,在课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除此以外还针对传统思政课,学生课堂互动不积极,上课开小差的情况,做了一些匠心独具的“小设计”。


同时,得益于自己曾经接受的春风化雨般的鼓励式教育,杨洋十分推崇“鼓励式”教学方法。她认为讲真话、用真诚打动学生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所谓“讲透”就是要带着学生的困惑点去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面对各种“年轻的困惑”,杨洋从不会居高临下地倾泻所谓“成年人”世界的观点,相反她主动和同学们对问题进行探讨,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心声,解决真正的问题。



在讲“反对错误的人生观”这个课题时,杨洋直截了当地说:“我相信相当一部分同学会有这样的疑惑,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尽相同的,怎么还分起正误了呢?人生观到底要不要谈正误?”话音刚落,教室里嗡嗡响成一片,在玩手机的同学也放下手机,抬头望向这个不一样的思政课老师。


同学们可以从反面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人生目的、态度、价值上没有正误的判断会怎么样呢?会落入两个困局:一个是虚无主义,还有一个就是相对主义。从对‘人’的正面解析上来看,人生观也必须谈正误。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看上去是‘我’的人生,但实际上‘我’的人生中有‘我们’……

就这样,杨洋用老师的身份替同学们发问,直面问题,不逃避,带着学生从发问者的角度一点一点,抽丝剥茧地解决问题。




晓东

任重而道远,杨洋老师也一直在前进与探索的征途中!


“一本画册和书集”:终身学习 探求意义




“写作与绘画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做的事,我的理想就是能出版一本书,一半是我的画,一半是我的文字。”谈到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期待和规划时,杨洋微笑着说。


然而作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负责人,当下的她却分身乏术。杨洋积极推进线上与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建设和团队建设;她几乎将自己的全部时间投入对课程教学和团队慕课的打磨。她主持建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慕课课程于2022年8月上线“中国大学生MOOC”,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和喜爱。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杨洋还保持着发表的文章数量的输出,在2017年到2021年,发表十数篇优质论文……她的“焦虑”,反而是她的人生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助燃剂。



在未来,杨洋认为自己应该注意平衡分配给教学与科研的投入。基于硕士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博士时期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杨洋觉得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德是一面镜子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愿东大师生以杨洋老师为榜样

研精致思,传递温暖,继往开来!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丨东南大学报

配图摄影|韦朝洪 郭力模 逄康博

责编|田园诗韵 管雨欣 李巧玲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为东大优秀教师杨洋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