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援非8年,这位东大学子获“卓越奖”!

止于至善的 东南大学 2023-08-28


他出生在福建的湄洲岛上

从小便立志做一名道路桥梁工程师

201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

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投身非洲基建一线

参与修建的公路里程超过240公里

……

匆匆八载

小杜变老杜,小白变小黑

今天随官微一起走进

“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获奖者杜玉生的西非八年




杜玉生,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2015届毕业生,就职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科特迪瓦办事处。毕业八年,杜玉生深耕西非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先后参与科特迪瓦阿博维尔-希市公路、奥迭内-贝利邦边境公路、铁比苏-布瓦凯高速公路等项目,从事一线施工管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烈日当空,外国朋友变黝黑兄弟


2015年8月,刚刚走出校门的杜玉生乘上前往科特迪瓦的飞机,踏上这片被誉为“象牙海岸”的陌生土地。彼时,“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不久,非洲作为海上丝路的终点和我国传统友邦,亟需新鲜力量投入这一雄伟宏大的时代浪潮。


可是刚下飞机,炎炎烈日高悬在西非的高空,大西洋炽热的海风扑打在他白净的脸上,自然气候就让他感到不适应。更让他感到难以适从的是,当地非洲籍业主、监理和员工的言语中充满了对这位初出茅庐外国小伙的怀疑,尤其是在因国内外标准差异而导致的施工方案与工艺的争论时,常遭到外方的“卡脖子”与不信任。



理想就在岗位上,信仰就在行动中。杜玉生并没有被这些吓到,他穿上沉重的劳保鞋,系好反光背心,踩在一百七八十度的沥青混合料上,用流利的法语与摊铺机手沟通调整施工细节。杜玉生说:“沥青路面施工时,温度和碾压工艺会影响路面的质量与美观。所以对当地工人必须在细节上再盯一盯,再教一教。”


随着日复一日的耐心交流和渐渐达成的技术共识,面红脖子粗的争论越来越少,拍肩而笑的一致越来越多。伴随着肤色的加深,当地人对他的称呼也从MON AMI(我的朋友)变成了MON FRERE(我的兄弟)。合影中曾经异常显眼的他,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群体。



披星戴月,懵懂学徒成技术砥柱


任何一项工程都应当坚持自主创新。科特迪瓦使用的法国标准与国内标准有着巨大的差异,这要求一线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同时理解和掌握两种标准,并且能够快速制定既能满足法国标准要求、又能体现中国工程品质的施工方案。


自加入团队起,杜玉生晚上加班到深夜是常态。针对混凝土配比设计方法不同的问题,他参考中法两国理论文献和技术指南,牵头完成了法标Q350优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针对项目沿线红土粒料短缺及水稳红土粒料底基层易开裂的问题,他推动碎石统料替换水稳红土的路面结构层;针对浸水路基造价高昂的问题,他根据中国建造经验力主改为填石路基......每一次创新背后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白天站在路基上像指挥交响乐队一般调拨工程设备,夜晚时常不能躺下休息。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坚持都将会有收获。



持之以恒的钻研,不仅获得了业主方和监理方的一致认可,更为杜玉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成为团队的技术砥柱。他主笔撰写的《基于中法两国标准的Q35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比研究》一文,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交集团技术交流论文集。与此同时,技术的创新也节约了建造成本,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只KAN河浸水路基改造一项,就节约了围堰措施费用200余万美元,为项目增加利润400万美元。如今,杜玉生不再是工地上的学徒,而是十多个洋徒弟值得信赖的中国师傅。



 逆行而上,危急关头显硬核担当


每一个海外工程建设者的背后都有着妻儿的支持、父母的牵挂,杜玉生也不例外。然而,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建设者,在危急关头往往能够勇敢地放下小家,展现责任与担当。2017年科特迪瓦兵变,本已经做好探亲准备的杜玉生响应号召,主动放弃回国机会,与项目同事一同坚守岗位


夜间枪声四起、风声鹤唳,在和平年代成长的他难免心生畏惧,但是每每想到自己身上担负着的国家形象和使命任务,他选择坚持。终于,在使馆经商处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共助下渡过危情。后来提及此,他却略带玩笑道“好不容易有假期能回国过个春节,还被子弹泡汤了”。


2021年,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往返国内的每张机票都难能可贵。公司出现亟需休假和滞留国内的同事,结构性缺员严重制约着项目生产。这时,杜玉生接到家人电话,他的第一个孩子即将降临人间。面对已经滞后的项目进度和空缺的工作岗位,他犹豫再三,最终放弃回国、积极补位,前后挑起项目的机务和前场生产等工作,凭着强烈的责任感顶住了工作压力,为公司在疫情防控和维持生产做出了贡献



止于至善,八年青春筑友谊之路


   “‘一带一路’为即将毕业的学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丰富的阅历,更多样的可能。希望能有更多像他一样的青年学子,在校扎实学好专业技能,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国际工程建设,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走出去’。”杜玉生如此说道。


八年来,杜玉生秉承东南大学“止于至善”校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投身基建,面对一项项挑战和困难,他毅然选择了坚守和担当。如今的他,已经历练成为具有海外基建项目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跨国沟通能力的一线业务能手,也助力中国路桥科特迪瓦办事处从亏损到踏入千万美元利润俱乐部。


八载春秋,杜玉生洒下的汗水和留下的脚印,变成了一条条铺装公路,蜿蜒盘旋,穿行于科特迪瓦的原始深林、山川、河流,形成连接千家万户的经济动脉,带来文明、交融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2023年是“一带一路”十周年

放眼望去,非洲大地上

踊跃着一大批同杜玉生一样的年轻身影

他们脚踏实地,扎实肯干

胸怀“国之大者”,勇担重任

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源|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责编|李梓铷 周梦婷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汲取榜样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