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清华,这位“子涵”太棒了!
她,砥砺前行,深耕科研
怀揣热爱,奔赴远方
最终保研至清华大学
今天,让我们走近王子涵
一起探寻她的故事
姓名:王子涵
专业:工商管理
荣誉及获奖:
国家奖学金(2021-2022学年)
校长奖学金(2022-2023学年)
校三好学生
(2021-2022学年、2022-2023学年)
学习优秀生
东南大学EMBA教育基金会奖学金
社会实践优秀奖、社会工作优秀奖
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校级优秀志愿者等
竞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
亚太地区数学建模比赛国际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省二等奖
东南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与友偕行,共话成长
在东大,王子涵认识了一群非常上进、有能力、有想法的朋友。“回首大学本科这三年多,我最为珍视的财富就是我的朋友们。”大一大二期间,她加入了志愿社团、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由此结识了这些好友。“每个同学在大学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种各样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和迷茫,我们需要主动地去结识朋友和维系友谊。”对于王子涵来说,是朋友让她变得越来越好。
满腔热爱,可抵万难
在保研过程中,王子涵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她认为,并不是经历了众多困难就一定能取得卓越的成绩,而是全身心投入和真正的热爱促成了最终的好结果。
关于如何克服保研过程中的困难,王子涵分享了她的经验。由于生病,她在参加的第一个夏令营中失利,没有通过笔试。但她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她对自己说,“后面机会多着呢,生病了没能好好复习,这不怪你。”当时再过两周就是另外一所学校的夏令营,夏令营之前还有几门期末考试,她又立即进入了复习状态。“我很注重保持做长短期计划、不熬夜学习等这些小的习惯,以及长期以来我的一些观念,比如好心情就是生产力、高自信低预期、有舍才有得等,这些观念让我在遇到困难后并没有陷入崩溃、手忙脚乱的状态。”
大三寒假时,为了完成参营论文,王子涵将自己关在宿舍一个多月。“当时确实是很难熬的,尤其是一个人在宿舍天天吃速食,每天科研10个小时。但我之所以能克服或者是没感觉到有多苦,其实靠的是专注和决心。可能并没有什么方法论,是否能做出一篇成果,最终还是靠这些最纯粹的东西。”正是这样的投入和热爱,给予王子涵克服困难的无穷力量,一步步走向理想的远方。
王子涵准备的面试问答模拟
感受过程,水到渠成
王子涵参加了不少数学建模竞赛,在科研上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取得了国奖、校奖等诸多荣誉。但她并没有以成就为导向地去做这些事情,“感觉自己更享受获得提升的整个过程”。例如,数学建模每一场比赛都是一个小型的科研项目,比赛给予了一个话题和三四个待解决的问题,她和队友需要从设计解决思路、任务规划,到开始着手跑数据、画图、写论文。“我们每次拿到题后,都能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把这些观点和想法变为现实,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快乐和有成就感的事情。”
王子涵申请的是直博和硕博连读项目,未来她将会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关于如何正确认识科研,她有这样几点看法。(适用于人文社科类的同学)
王子涵认为科研并非越早开始越好,过早地接触科研,会让人形成“科研就是一种体力劳动”的观念,缺少了发现问题、探索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她说,“我认为大一、大二期间(至少是到大二上)应该扎扎实实学好专业课,打好知识基础。比如,对于经济学的同学,学好知识之后,你会从经济学视角去看待问题、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这对一个科研者来说就是找到好选题的启蒙过程。”
王子涵谈到,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过来,“求人以鱼,不如求人以渔”,乐于探索知识是如何生成的,并且有热情去从无到有构建新的知识,就能够发现科研的乐趣。
踏入真正的科研,导师更倾向于布置密集或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学业成绩的影响力则被大大稀释。因此,不能用“应试思维”来对待科研。
最后,王子涵表示,“不要把科研当作是‘加分项’、‘决胜筹码’,去感受这个过程,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适合走上学术道路。大学四年,不是四年的竞争与赛跑,而是用四年时间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志趣所在,并全身心投入;结识良师益友,把每一天过得充实、快乐。”
征途漫漫 前程灿灿
未来 王子涵将继续怀揣热爱与坚持
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东南大学本科招生
责编|田皓煜 李梓铷 田琳果
校对|杨晨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为东大子涵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