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昕宇、梁红:一场突破想象的环球“侣行”

南风窗记者陈莉莉 南风窗 2019-01-26


他创业拥有亿万财富,2008年5月汶川救援之后,他的计划是,5年学技术,5年行走世界。她4岁时就认识6岁的他,知道“他永远会选择最难的那条路”。



快递还没拆完,堆放在院子里。与它们一起的,还有来自品牌商、赞助商的产品。


4月底,记者见到刚从俄罗斯回到北京的张昕宇、梁红。前一晚他们熬夜整理了从各地寄过来的物品,起因是张昕宇在微信公众号发了一个倡议。


海平面上升导致所罗门群岛很多人家被淹,张昕宇说他想搜集一些金属,在那里建一座房子,“也算是来自中国的祝福”。这个类似行为艺术的倡议,引来了上千件快递。有军功章、奖牌、结婚纪念品、订婚戒指,“都是对个人有纪念意义的物件”,还有手写信。


张昕宇把信做了编号,一张张放在文件夹的塑料夹层里。他说有一天老了,看着这些信,“可能才有资格说是回忆芳华,而不只是回忆青春”。


2012年开始环球侣行时,他希望自己的行为及人生能有所意义,不是企业缴多少税的意义。“我对我的人生有更高的追求。”


回想5年多来在世界各地的经历,乃至穿行于生死间的感觉,张昕宇、梁红觉得两人都有了波澜起伏的变化:以前是“见山是山”,后来“见山不是山”,现在又是“见山是山”。




  换个活法  


两年前,张昕宇又一次去汶川汉旺镇。沧海桑田。站在曾经施救的地方,他嚎啕大哭。


2008年5月的汉旺镇,满目疮痍。断壁残垣间的中年男人看到了志愿者张昕宇,他问张昕宇能不能把他的孩子给扒出来。


张昕宇小心翼翼地用着凿岩机,但是镐头一滑,穿透了尸体。尸体没扒出来,还遭到了破坏。张昕宇眼泪掉下来。


那个父亲没有怨言,他就是给张昕宇讲述他孩子生前的故事:小学、中学、职业高中,参加工作,刚刚转正,“房子塌了,人没了”。


这个场景成为后来张昕宇行走世界的诱因之一。


那一年,张昕宇和很多中国热血青年一起,掀开中国公益元年重要的一页。他懂机械,当过兵,有一定的专业经历和处事经验,但这并没有让他不抑郁。财富积累时期来自精神世界的“种种不爽”,让他最终决定换个活法。


从汶川回京后,他与伴侣梁红从创业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学飞行、划船、潜水等各种可能会用到的技能。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张昕宇和梁红曾带着一支“北京希望救援队”,赶赴重灾区汉旺镇开展救援工作。


他当时的计划是,2008年5月之后,用5年学技术,5年行走世界。2012年底开始,张昕宇、梁红由中国向世界出发。迄今,他们去了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年用完两三本护照。


这5年间,中国人均GDP迅速上升,旅行逐渐成为中国人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真人秀综艺节目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纪录片于中国大地风生水起。以张昕宇、梁红经历为主线的视频作品《侣行》《我们的侣行》分别于2013、2017年上线,影响了一个又一个生活于各个琐碎时空里的人。


就在这时,张昕宇意识到,他和梁红的“活法”不仅仅是他俩的了。


“我把我对这个世界,对事物的理解拍在片子里,我能保证的是真实。”相比拍摄到的素材,“播出来的只能说其中的1%。也就是冰山一角”。比如在中东,太多超乎大家想象的故事。“妻子抱着丈夫的尸块,下葬时还在发愁怎么把尸体凑齐。怎么往外播?我播不出来,太残忍了。”


播出来的那1%,张昕宇认为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我们在多么黑暗的地方,都能找到一束光;我们在被几十颗导弹轰炸后的巴格达核反应堆旁的底格里斯河边,看到花开出来了;索马里孩子腿都炸烂了,他还笑得出来,他笑的原因是,他还活着。



这是什么呢?是人类继续活下去的精神力量。这与他2008年看到的那些失去孩子的汶川父母带给他的感触一脉相承。


那些未播出以及不能播出的,实际上也在影响着张昕宇和梁红的世界观。他给记者看那些不能播出的视频,他说,刚开始梁红看到这样的现场时会哭、会叫,会抵触,习惯了才没那么大反应。


梁红依然喜欢说2008年以来她最爱说的那句鸡汤文: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通过行走世界,张昕宇能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宽容,也越来越意识到曾经对生活的不满有点“不应该”,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好多地方的人活着都是一种奢侈,而我们是在奢侈地活着”。他感慨道:“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但是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没想到代价那么大  


当时想换个活法,但是没想到代价那么大。


自环游世界以来,张昕宇“大概花了1亿多元”。曾经于北京房地产价格洼地时期买下的房子,陆陆续续卖了出去,在路上没钱了就回来卖房子,他甚至感谢房地产行情的一路上扬。外贸公司的经理总是对他说:“你不能再这么用钱了,你再花钱,我们就没有钱去做生意了。”


相比之下,从赞助商那里的收入,用梁红的话说,“够抽烟的”。


《侣行》第一季,并没有商业植入,刚开始甚至还有广告商问:“真死了怎么办?”第二季开始有了冠名商,第三季招商收入有5000万元。张昕宇越来越认识到,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带更多人一起“探索世界”。


他的计划里,甚至包括了学习大型破冰船的驾驶。他想要招募100多个中国年轻人,去南极,进北极点,走遍世界所有奇异的岛屿。


张昕宇和梁红自驾"北京号" 从上海启航, 历时231天到达了南极 。


近几年,张昕宇成立了环宇传媒,类似马东的米未传媒,定位是制造更多真实世界的纪实影像;选择与网络平台以及地方卫视合作,希望用更大的平台能触达更多的人。


来看张昕宇10年来的履历——抛下公司,私人主题行走;成立公司,想集结更多人。商人出身,走了一段个人英雄式的路,又开始重新拥抱商业。


没有钱,走不远,有赞助,创作自由可能会受影响。就因为有这层顾虑,张昕宇曾经非常抵触和拒绝商业赞助,但是后来发现,赞助商的模式与他想象的不一样,张昕宇开始希望有更多的赞助进来。


遇到的赞助商会对张昕宇说,他们会帮助他完成理想和计划。他们会跟张昕宇沟通,在什么地方用什么产品。张昕宇认为这样的合作很专业,在这样的专业面前,他总是感慨自己也就高中毕业。但是大学毕业的梁红补充说:“公司里都是有文化的人,绝大部分还都是90后。”


现在团队有50人左右,张昕宇会通过互联网做文化衍生品以期对冲人工成本。他希望“侣行”能成为文化产业,类似于梦工厂那样。他喜欢看Discovery,也以它为目标。


张昕宇和团队在去往极地朗伊尔城——世界最北端城市的路上。


2012年,在距岩浆270米高,1190摄氏度的新西兰马鲁姆火山旁,张昕宇高高举起中国国旗,由于空气中酸性太大,红旗瞬间被腐蚀成白色。时任优酷土豆副总裁李黎看了这段视频,决定要制作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火山是怎么回事,世界到底是什么,跟你听来的完全不一样。现在中国的年轻族群,就需要这种行动力。”


2013年6月,《侣行》在优酷播出。3个月后,点击率超过1亿。第一季包含索马里、切尔诺贝利、极寒地奥伊米亚康、马鲁姆火山四地的探险旅行,第二季是帆船环球旅行。


2017年,张昕宇、梁红又驾驶飞机,穿越四大洲、三大洋,完成中国制造飞机的首次环球飞行,并制作成《我们的侣行》,在腾讯视频及深圳卫视播出。


与李黎以及当时优酷的合作,被张昕宇作为他和梁红“侣行”故事的转折点。他认为是李黎的发现以及优酷的播出,把他和梁红的故事从私人领域引进了公共空间。


  2012年,张昕宇在马鲁姆火山旁。



  越走,担子越重  


2012年,张昕宇在北极向梁红求婚。2013年,他与梁红在南极结婚。结婚前,张昕宇把他与梁红的故事写成邮件,并说自己的行程是开船到南极结婚,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开得到,如果开到了,希望在婚礼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祝福。


他把邮件抄送给了世界各地总理府办公室。然后收到了5位首脑的祝福,其中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张昕宇说,他在这件事情上玩了一个心眼儿。


有人说,他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在一个严肃的领域,做了一件好玩的事情。


这件事情被各国媒体用不同语言报道,如果说它背后的意义,那就是很多其他国家的人知道中国人可能不仅仅是开矿的、买奢侈品的,“还有会做一些浪漫事情的年轻人”。


“寒极求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单位曾就《侣行》节目开过研讨会,来自政府、行业组织、高校、学界的专家表示,这档节目最大的意义是展现了普通百姓追求“中国梦”的过程,彰显了“民间外交”的力量。


梁红觉得“民间外交”这个词有点儿大。“撑死了,我们就是一座桥梁,是民间文化使者。”


其实在张昕宇看来,“很多国家的人要是能听中国官方的宣传,虽然不能深入内心,也不会有理解的偏差。但是因为地球太大了,还有很多人在做中国负面的宣传”。


世界的复杂性如同人类的复杂性一样,渐渐地展现在张昕宇的面前。


张昕宇、梁红重返“鬼城”切尔诺贝利。


其实对《侣行》也不是没有其他声音的,“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实在想不通了,他就告诉自己:“这事我们不是为别人做的。我们是为自己做,没有必要向谁交代什么。”梁红觉得,他还是很在乎别人怎么说的,“但是看到一些无端指责,会选择忽略不计”。


《侣行》2013年刚上线时,社会环境里都是娱乐节目。这个节目在优酷,受到很大的压力。“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会死,不相信我们会抵达,而且不理解我们究竟在做什么。”


张昕宇善于做计划,经常会把计划做得极其周密,而且长远庞大。很多人认为他天真,但是他天真地把计划都给实施了。对他来说,计划周密来自家庭教育中父亲给他的训练,父亲是工人,但是喜欢机械和小发明,曾经研发出北京第一辆水陆两用车。


在这场行走世界的计划中,“能影响到那么多人是唯一的意外,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在意料之中”,张昕宇说。


关注度让梁红有时候觉得“越走,肩上的担子越重。也是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张昕宇补充说:“还是要离开那些小梦想、小暧昧,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梁红在印尼帕达尔岛。



  身边的生猛  


球球生于1994年,是张昕宇团队中多位90后之一。张昕宇团队中有很多如球球般的人,辍学或者辞职,共同点是认同张昕宇的理念。


自2014年以来,他跟着张昕宇、梁红以航海、飞行等不同的方式,走了世界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他看来,走出去能使眼界变得更宽阔,心胸更宽广。在外边看见的世界的风景,和书本上看到的不一样。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力量。


跟着张昕宇、梁红环球旅行之前,他几乎没有过旅行的经验,他自认为是技术型宅男,学的是化学专业,平时喜欢玩游戏。


第一次出行,具体的行程是航海去南极,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海。他们遇上了四米高的浪,整条船在海上飞着走,就像是一条飞鱼,跃起来掉下去,再跃起来掉下去。


他说,其实当时是感觉不出来害怕的,就是一个瞬间,他感觉死就死了,没关系的。害怕是后来才产生的,有点后知后觉。回国后,在安静的空间里,再回想当时的场景,一拍大腿,“当时真他妈悬”。



环球旅行带来的变化,球球觉得是很综合的。从作息、思考方式、价值观,都会有改变。就比如在中东看到为了吃饱饭而血拼的人,“你真的不会为一点小事生气了”。


球球曾于叙利亚的科巴尼上空飞过。他从未见过那么一大片的废墟残骸,整个城市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从高空俯视,能看见有人在废墟中生活,都是没有遮掩的房子。简单铺了床,摆个小风扇,大人在聊天,小孩儿在旁边玩。不远处,满地弹壳,还有没能爆炸的炸弹。


2015年7月,球球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恐怖袭击,投弹、扫射、人体炸弹、汽车炸弹。当时他住在酒店的最高层,正在努力拍一个全景,远处就“嘣”的一声,黑烟冒起。第二天的新闻说,有一辆自杀式小巴袭击,死亡20人,受伤100。


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球球说他会有一种纠结的心理,心疼和愤怒。回到国内,他会觉得不适应——打开门,或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繁华的大街。


从中东国家回到北京后的某天,他在国贸附近遛弯,忽然一声响,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哪儿开枪了?转头一看,公园里一个大爷正在玩空竹。


他称张昕宇为老大,他说他感觉到老大对待人生的态度一直在影响他和他的小伙伴。“他们做的事情,会给你力量。比如当时去阿富汗还原巴米扬大佛,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


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一所学校里,孩子向张昕宇展示自己画笔下的心愿。




  寻找世界盲点  


张昕宇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研发豆腐机,在此之前他摆过地摊,卖过羊肉串,承包过公共厕所。这些都发生在1998年他拿着部队给的2万元退伍费以后。


1996年,19岁的张昕宇入队当兵,1998年参加抗洪。站在大堤上,老百姓送来食物,那时张昕宇心想:“为老百姓死,也是应该的。”也由此,他被朋友们认为有着朴素的民族自豪感。


梁红说,他是接受正统教育的70后,“其实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张昕宇至今还保留着豆腐机的宣传页,Logo是他自己设计的,看上去就是一颗豆子长出了芽。他喜欢自己当时写的那句标语:豆腐的第二次革命。


这个研发让他于20年前一年赚一百万。后来他做了首饰机器,因为需要经常去国外展会看首饰,就开始做外贸,这时他去了世界上很多国家。


那时每去一个国家,他接触的是机场、酒店、会议室,想的是如何洽商、如何在合同上增加合同额和后续投资、如何赚钱,以及哪里有什么好吃的。用他的话说,从来没有跟当地老百姓深入聊天。


以旅行的形式再去时,他看到了很多国家的另外一面。比如迪拜,这个地方有来自其他很多国家的人,他们在迪拜工作、生活,区域和他们,相互改变。他更喜欢旅行时候见到的迪拜。



张昕宇说,他越来越大的动力就是让中国人看到世界,这与当下很多纪录片“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出发点不一样。


他想让中国人知道,世界有很多地方面临和中国一样的问题,也就是“全世界的人活着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他的问题”。所以在《我们的侣行》里,他去拍了在堪察加半岛冰雪中坚守生活传统的畜牧人,美墨边境上被高墙、边境墙分离的家庭,以及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原型等等。


“其实也不是去关心政治,而是关心因为政治变动而被影响的一群人。”


关于要去哪个国家,往往是张昕宇有了计划以后,他想好路线,决定要拍什么样的故事,工作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再一起坐下来讨论怎样来拍。所去的国家一般都是非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很多人都去了,不用我们再去。我们的初衷就是寻找世界的盲点,也是我们内心的盲点。”


张昕宇、梁红与安布里姆岛的土著人在一起。



  有风险≠冒险  


有朋友评论张昕宇:很多像他这么有钱的,不像他这么懂技术;像他这么懂技术的,不像他这么有钱;像他这么懂技术又有钱的人,可能又没有他这样的愿望或者说野心。而要成为张昕宇,缺一不可。


比如说开帆船,他把帆船上面的电线接口,做了改造。开飞机,他花了半年时间去拿驾照,然后申请航线,把飞机也做了改造,把飞机所有的装饰都去掉,因为需要减重,然后装了摄像机,可以拍摄。破冰船,更复杂,7000吨的排水量,四五个人才能开,上面全都是俄文,他跑上跑下,把破冰船的每一个细节都搞清楚了。


很多人认为他是冒险,冒险是一股脑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是用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自己,背后有一整套的知识体系,恰恰是这最重要的一点,常常被人忽略。


2016年10月15日,中国职业竞技帆船手郭川失联,很多人打电话给张昕宇。他说,大家不要认为郭川做的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他做的事背后有一整套对于海洋探索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而且若干年前,人类也是通过这个才跨越重洋,才会有人类的迁徙。只能说,任何一件事情都有风险。



2017年春节,张昕宇驾驶中国飞机从哈尔滨出发,绕着俄罗斯到堪察加半岛,美国阿拉斯加、墨西哥、巴拿马运河、巴西,从巴西飞跃了大西洋,然后到了非洲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再到印度、印尼,大概40多站6万多公里,一共用了4个多月。截至目前,这可能是张昕宇人生中最辛苦的一次旅行。


“如果中国飞机做得不好,根本不可能环飞。但是目前中国对于这个领域没有更好的市场培育,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在干什么。”也有观众看出来,他背后是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他希望展现这一点。从起初不相信他们会活着抵达目的地,到成为他路线的忠实拥趸,观众也在内心走了很长一段路。



“说出来不许笑话我,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我现在就是希望作品传递出来的声音能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大家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知道和平环境来之不易,知道国家的稳定、社会的稳定、治安的好坏是关切到每个生活在这儿的人的切身利益的。”


长期皇城根下生活的爽朗和透亮,让他愿意表达自己。在朋友眼里,张昕宇对人生特别有自己的想法。“那当然。不然,我会死不瞑目的。”


他和梁红准备要孩子,名字都想好了。他妈妈刚做完股骨头手术,经常在病房里指着网络视频里的他对病友说:“看,这是我儿子,我儿子。”


他抽着电子烟,身体陷在沙发里。他说,电子烟对身体的伤害要少一些。举止间过往生活残留的痕迹提醒记者,他曾是朋友圈里的“亿万富翁”,有着被称为“土豪”的生活方式和做派,它们并未完全褪去。


他的话明显要多一些,梁红就在旁边看着他说,笑着,也不忘补充自己的观点。老张是她的偶像,她4岁时就认识6岁的他,知道“他永远会选择最难的那条路”。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陈莉莉 cll@nfcmag.com

编辑 | 谢奕秋 xyq@nfcmag.com

排版 | GINNY


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与相似的灵魂一同分享;更多精彩报道,请关注新一期《南风窗》。




点击发现更多好文



点击发现更多好物

公众号如需转载南风窗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