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杨奇函
“做人当做司马懿,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没有人能淘汰我,除了我自己。”
第五季《奇葩说》之后,担任队长的杨奇函比以前更红了。
说“更”,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已经参加过不少综艺,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最早的是在2010年,还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念大三的他作为选手参加了天津卫视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没想到八年后,这档节目竟邀请他去做了培训学员的导师。
他还记得当年节目里刘惠璞(河马)对他的评价,于是他依旧身着红毛衣出镜,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心态机智反击。“八年前我来的时候,河马老师怼我,说我穿红毛衣不好看。今天我听说河马老师来,我必须还穿红毛衣,给他点‘颜色’看看。”
红毛衣更红了,聊起这个场景,杨奇函用刘禹锡的诗来打趣:“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一日一省
初登《奇葩说》舞台,杨奇函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踌躇满志,甚至还有点狂。马东说,他是有价值的,如果他被淘汰,《奇葩说》会少一个色彩。
单从人物背景看,杨奇函拥有清华大学本硕、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这样的高学历,按理说在节目中应该被归到熊浩、詹青云、庞颖这样的学霸组里。然而现实是,从一上场他就不大讨人喜欢。
可能是因为在辩论时,他总是摇头晃脑地当着“忠孝仁义”的代言人,蔡康永直言他江湖气很重,耍折扇的样子像个算命先生。后来和教练肖骁组队后,担任队长的他也常被嘲笑,大家总是拿他作梗,刻薄他。最直接的感受来自现场的跑票,有一期《奇葩说》里,他刚准备发言,一站起来队伍就少了四票。
他无奈地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自嘲。“我刚来《奇葩说》的时候,觉得我是齐天大圣,飞扬跋扈。差点被淘汰,我成了至尊宝,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后来我莫名其妙当了队长,成了孙悟空,比赛是紧箍咒,对手是牛魔王,导师团是唐僧,冠军梦是紫霞,而我活得好像一条狗。”
一个长期录制的节目,需要具有流动性的人设,像杨奇函这样不像实力派的实力派,正是综艺节目最想要寻找的反差点。如果一开始观众觉得这个人圆滑、傲慢、江湖气,那么在这么多期节目后,观众也看到了他的另一面——对一些东西投入很真诚,而且很率真。
大家都觉得他是节目里被欺负的对象,但别人欺负他的时他也从来不生气,而是默默努力。杨奇函在节目中所表现的“隐忍”,引发了大量观众的“黑转粉”。
对此,杨奇函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我完全没想到观众居然会因为我的‘忍辱负重’而喜欢我。”长时间以来,大多的嘲讽在他看来只是戏谑,不值一提。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喜欢我的人,另一种是不理解我的人。因为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个好人。”他坚信自己会被人喜欢,并从未对此有所怀疑。
在节目里分享故事和细节时,杨奇函没有太多的顾虑和心理负担,也不惮在公共平台输出观点、意见。但他与观众之间,似乎总存在着一条理解上的鸿沟,一开始总是不讨喜。
比如,“我每天晚上都会问自己一句话,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满腹诗书的杨奇函曾用这句话介绍自己,即刻引来一片嘘声,导师们也拿他这句话打趣。在观众眼里,每天扪心自问是否更博学这种行为,也许过于做作了。镜头扫过杨奇函略微尴尬的神情,但在他眼里,这的确就是日常。
他就是一个每日会自省的人。
《奇葩说》里杨奇函遇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辩论界封神的耶鲁大学的庞颖,两人风格迥异。人生第一次打辩论的他不敌专业辩手,遗憾落败。比起其他选手用哭、用抱怨、用自责来宣泄情绪,杨奇函的想法似乎更为通透。
“最重要的是让你在这个过程里去经历一些曾经没有过的挫折。”正如他所言,《奇葩说》只是他人生漫长道路中的其中一项,即便失败了,生活还会继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问自己,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每日一省,久久为功,以至于教练肖骁都评价说:“他表现好不好我真的不想说,最可恶的是,我居然开始有一点喜欢他了。”
江湖气
在描述自己的状态时,杨奇函是极其坦荡的,毫不遮掩。蔡康永用“江湖气”三个字评价他,他表示认同。他也觉得自己是一个“江湖气”的人,主观上也许不愿意,但出身、阅历、知识结构、交友等因素决定了这一点。
杨奇函在俗雅交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小时候,他常常在黑龙江的高级洗浴中心里翻看《吕氏春秋》,台上则演着特别低俗的二人转。在他看来,这算是中国文化五千年的上下两极了,至俗至雅。
他低头看书觉得很经典,抬头看看二人转也觉挺有意思。
“那时候我也才四年级,从小那种文化交杂,江湖气的杂糅,就是社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会更豁达,不会流于狭隘,也就不会有什么审美洁癖。但很多人有这种包袱,别人说知乎是世界,我觉得快手和抖音也是世界,我都会看。”
要忠于自己,以及对多元世界的尊重,这是他对待新事物的态度。无论一个人是看了什么不入流的影视剧,还是迷恋上了哪个流量明星这种事,都不需要藏着掖着,也不足以成为拉低一个人档次的标签。
在节目里,杨奇函提及对多元世界的尊重时说到:“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但不随意误解是聆听者的本分。”
能从尼古拉斯凯奇的《离开拉斯维加斯》,聊到《小时代》里林萧和顾里的友谊,在他看来并不反常。
别人问他“不喜欢读书怎么办”,他说:“那就别看了。本来阅读就不是所有人应该具备的能力。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干一不感兴趣二不擅长的事。与其强迫自己读书,不如强迫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就像他也曾经尝试打游戏,是他体验多元的一种方式。一旦需要进入状态,他就彻底投入,但一旦觉得太无聊受不了,不适合自己,他也离开得迅疾,干脆就不玩了。
认清自己,尽力改变自己,杨奇函身上有这种勇猛和欲望。
他说自己是典型的“结果导向型”人格,这点也体现在他对待自己的外形上。他很拼,想要维持在镜头前他自认为“可以拿得出手”的样子,他打了十针美白针,做了个冰点脱毛,纹了韩式半永久,一个月敷八片“前男友”面膜,最后还不忘做个牙齿冷光美白。
尽管数次被人嘲笑“你的脸还有拯救的价值吗”,他仍旧在这件事上体现了自己的韧性。他的化妆台上长期摆满了各种功效的高级护肤品,从氨基酸洗面奶到鱼子酱睡眠面膜,每天七道护肤工序。“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虽然我一辈子没机会靠脸做任何事,但我有追求尽可能好看一点点的志向和行动。”
前段时间,他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八年前参加《非你莫属》的视频截图调侃自己:“八年前和今天,就是一个从猿猴进化到人类的过程。”
采访时,他还大方地承认自己是擦了粉底液才出的门。
个性与主流
在过去近三十年的生命历程中,杨奇函对自己要走的路时刻都是清醒的。比如,从小就想从政,他觉得只有考入清华大学,进入经管学院,才能离这个职业目标更近一步。
后来念大三时,他参加了《非你莫属》,那时参加综艺的清华学生还不多,网友说他炒作自己。杨奇函对此一口否定。“只是随便去玩玩,那时候我想的还是从政,炒作自己根本没用。”
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钱颖一看过这期节目,并对此种个性化的学生行为感到骄傲。在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当时钱颖一将全部精力投在经济学教学管理上,锐意改革。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杨奇函是经管学院教育改革的典型学生样本。
说到这一段,杨奇函来了精神。“2008年我入学,如果没有史宗恺老师在清华大学全校推行的学生工作改革、钱颖一老师和杨斌老师在经管学院推行的教育改革,是绝对不可能有我的发展的。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我在经管度过了七年时间,几乎完完整整地经历了清华近十年教育改革的光辉时光。”
清华经管学院开设了CTMR课程,即“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心智模式,更是一种世界观。
杨奇函深受影响,“教育改革成果就是鼓励个性发展,钱老师提倡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还减掉了我们一些多余的课业压力, 鼓励我们去社会实践,大家的思想就活跃了。所以,在我第一次参加节目的时候,同学们也就不会觉得我是异类,反而觉得这样做很好,会给我更多信心。”
2015年,清华研究生毕业以后,为了踏上从政之路的杨奇函顺利留校做了基层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与基层群众长期打交道的他,抗压能力也迅速提升。每日,他都在不断接待上访群众,解决民众纠纷。他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有一次凌晨三点有人投诉楼下电动车报警器扰民乱叫,并要求他在电话里一起等着报警器安静下来,他就一起陪着对方等着。
这样的事情还有更多,正是这段基层工作经验,使原本还有些冲动的他练就了超常的忍耐力,以至于后来在《奇葩说》上遇到的那点嘲讽,在他看来根本都不是事儿。
次年,他去了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创业发展处,在离清华很远的西二环工作。当时一个月工资不到4000元,但租房子每个月要花掉5000元,还是那种条件不大好的房子。“为了更好地服务理想情怀”,他开始写公号赚钱,炮制出了几十篇全网过亿的文章。
转折点发生在他意识到发改委的工作与他想象中不大一样的时候。“其实我更想去公安部门‘除暴安良’,可惜他们不招我这个专业的。”离开的决定,杨奇函也做得很快。
既然无法从政了,那总要找点别的事情来做。在他的眼里,工作只有市场化和非市场化之分,互联网时代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经世济民”。
他自称“黑锦鲤”体质,2016年年底做互联网赶上了互联网创业泡沫崩盘,2017年年底改做能源遇到了去杠杆资本寒冬,2018年年底投身文娱遇到了娱乐圈清缴税款。毕业后短短三年里,他做决定的速度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
2018年中国福布斯“30岁以下30精英”,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后来他有了这些除了“《奇葩说》辩手”等综艺娱乐身份之外不太为人所知的标签。
他认为自己其实很主流。“从小到大老实巴交好好学习,我还真看不上那些不顾一切去旅行的人。然后选择了主流的经管,出国开阔视野,计划毕业从政。就连后来的创业也是主流的方向,做的互联网和能源,这些都是跟爸妈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职业。”
“只是我速度比较快,可能有些人到了四十岁才会做出这些改变。”他认为,既在做实体经济又做文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因为这是中国经济的两端,基础层和浮表层。
接下来,他还会有一些新的人生尝试,比如说做自己的节目。大众影响力和名声都等同于一个人可以掌握的资源,这是如今的时代特点,他看重这些,身处主流之中仍想做更多个性化的改变。
正如他对《奇葩说》的总结:“做人当做司马懿,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没有人能淘汰我,除了我自己。”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杨露 yl@nfcmag.com
编辑 | 李少威 lsw@nfcmag.com
新媒体编辑 | 曹柠 cn@nfcmag.com
排版 | GINNY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文推荐
南风窗读书会系列活动(第四期)现已开启报名
(已添加“阿窗”进群的粉丝不必重复添加)
快递到家,享受最佳阅读体验
点击发现更多好物
觉得文章好,点赞一个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