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都那么瘦了,为什么还要减肥?

南风窗记者董可馨 南风窗 2019-04-16



身材已经不是自己的事了,它悄咪咪地进入了道德评判和社会评价的领域。




盼望着,盼望着,夏天的脚步近了,减肥的号角吹响了。


我们身处一个爱美的时代,这个时代痴迷于青春和肉体,拥有完美身材似乎是通往一切美好的通行证。


在减肥这条路上,瘦=美=幸福。


因此,减肥是现代人的一项终生事业,对女性尤其如此。


不过,人类对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渴求,又让审美变得,不那么简单。



  美貌即胜利


从深植于基因的生物本性来讲,人类是脂肪的朋友。我们在食物方面的一切爱好,都对体重不怎么友好。


炸鸡、火锅、甜甜圈,披萨、奶茶、快乐水,高热量带来高幸福。


但在审美这件事上,理性又完全与欲望对抗。我们凭本事攒下来的脂肪,从来不受待见。


对那些脂肪富余的同志,称呼其胖子不够,还得在前头冠一个“死”,以示厌恶得彻底。


腹有诗书的高晓松从没被夸赞过“气自华”,还要被揶揄为“矮大紧”。不过在外表这件事上,社会对女性苛刻得多。


男人没了颜值似乎并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有能力就行。而女人,却少有不化妆打扮、扛着一副臃肿身材、顶着一张粗糙面庞去做女强人的。


以至于《新周刊》曾经专门出过一期杂志,主题就叫“丑陋的中国男人”,不耽挑起两性矛盾,明示当今的中国男人在外表上是怎么配不上中国女人的。


社会对女性美的定义,不仅要身材苗条,还要皮肤白皙、身型高挑、大眼小嘴、腰细乳圆、尖下巴高鼻梁。


基本上,这就是整容的范本。


有了现代科技和医学,人对美的追求不仅成为了可能,还逼近了无限。



健身宣传早已烂大街,身在一线城市,谁在街上没遇上过十个八个发传单的。“美女,健身游泳了解一下?”


整容也成了一件没什么了不起的事。削骨、隆鼻、垫下巴、丰胸、打瘦脸针、割双眼皮,新时代的美丽配方,越发走入寻常百姓家。


听朋友讲起,她老家村子里从小玩到大的六七个朋友中,有三四个都整了容,肉眼可见的那种。可想而知,整容的群众基础已多么深厚。


在微博上,身体力行的美妆博主“糊奔奔”晒出自己刚刚削完的下巴,评论大呼帅气;把自己P成“蛇精”的“刘宝宝_Vincent”表示,只要不在脸上动刀就不算整容,至于打针,太平常了。


引导潮流的明星们纷纷晒出自己的健身照和轻食餐,有两位女星还说,“胖就是犯罪”“生命在于静止与不吃”,获得粉丝一片掌声。


减肥机构的宣传语到处叫喊着“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还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要么瘦、要么死”!



于是乎,美,更准确地说,是某种类型的美,带着相当的道德正当性,站到了价值金字塔和利益金字塔的顶端。


现在,身材已经不是自己的事了,它悄咪咪地进入了道德评判和社会评价的领域。一个身材走样、不修边幅、满脸痘痘的人,不仅在外表上被降了等,还可能意味着懒惰、不够自律、不可信赖。而且,它还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待遇、办事效率、工作机会、配偶选择。


如今的信条是:外表就是一切。管理外表,就意味着管理机会,管理资本,管理人生。



  安全感 


有没有说过,或者听到过这些话?


“如果我再瘦一点就好了,可能他就不会走了。”


“如果我更美一点就好了,也许我的生活会更好。”


现如今,在我们的孤寂生活中,美不再是美本身,还被附加了诸多其他意义,承担了不少美好目的。


所以没有美,或者美得不完美,就变成了一件不那么单纯的事。身材和外表寄托着关于生活的希望和安全感。只要安全感无法被彻底满足,焦虑就如影随形。


可焦虑的消除并不是在拥有了标准美的那一刻实现的。一日拥有不意味着永远拥有,堕落的风险随时存在,要一直保持下去,就得时时刻刻保持体重、保养皮肤


正因此,对外表的焦虑才如此难缠,对身材的过度关注、对自我的厌恶、对失控的忧虑才那么普遍。即使是身材不能再好的模特,却仍表示自己是最没有安全感的。



为了维持身材,只吃蔬菜、拒绝碳水、患上厌食症的女明星不在少数。


这些美的获益者,也未尝不是美的受害者。


广告、影视剧和美妆市场、时装工业相配合,共同塑造了对女性身体的完美定义。


被定义的美不断被社会所认同和展示,大众被无一例外地卷入其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着标准,靠近、靠近、再靠近。


可如今的审美标准,并不是消费时代才形成的。楚王也曾好细腰,黛玉娇弱尤可怜。与其说是消费时代定义了美,倒不如说,是消费时代规范了美,并第一次让普罗大众相信,自己也能美。


现在,不完美不仅仅被视为是不自然的、需要被改变的,更重要的是,不完美也完全有可能被改变。


无所不在的可视化媒体不断把光鲜亮丽的明星送到观众眼前。想想看,不论是西方女神寡姐约翰斯嘉丽、霉霉泰勒斯威夫特、安妮海瑟薇,还是东方女神林青霞、王祖贤、王菲,都美得如此近在眼前,那么触手可及。


她们,或他们,在广告里告诉你:穿上这件衣服,你也可以;涂上这支口红,你也可以;刷上这支眼影,你也可以。



“相信自己,我能!”


这鸡汤一碗一碗地喝下,每天起床先问自己一句:今天的我,有变得更美吗?


可以说,我们在丢掉安全感的同时,也收获着希望,但也是从这时开始,全社会跑步进入了疯狂逐瘦逐美的历史。


这一新近的历史并非那么理所当然,这里面交织着一重有趣的矛盾,对消费的刺激和对纵欲的谴责同时存在。


消费主义来临后,享乐和规训不再水火不容。



  流变的审美  


并非要对消费主义时代的审美发起一轮声讨。只是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我的审美我做主。


既然美可以被定义和规范,那么承载美的身体,也就从来都不只是那一具肉体。


相反,人类的身体深深浸淫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受到权力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塑造。无疑,女性的身体是被改造的中心。


审美是流变的,从身体这个窗口,可以窥探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基本样貌。


如今的不少胖女孩,一定梦想过回到以体态丰腴为美的唐朝;而现在看来极度畸形的小脚,在很长一段历史中都被视为大家闺秀该有的“高端美”。


你若是南美洲玻利维亚的西瑞诺女孩,一定得够胖,才能被族人认可,顺当地嫁人生子。


你若身在非洲的摩尔西族部落,又一定会努力把圆盘嘴撑得大一点,再大一点。


(图:视觉中国)


不过,让我们暂且放过这些多元文化中的小众审美,哪怕在中西最主流的文化形态上,人们对身体的态度,人与身体的关系,都与如今大不相同。


在前现代时期,衣服可不是为了凸显身体的线条和美感而存在。遮蔽身体,才是首要功能。不论是主张身体、心灵二分的基督教文化,还是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身体都不能独自承担价值和意义。不仅如此,在崇高的精神面前,身体还可能是堕落的,拖后腿的。


所以,许多宗教苦修都以折磨身体为升华灵魂的要途,身体的美,既不是目的,也不能被自然表达。



资本主义改变了这一切,当现代消费主义时代来临,身体终于获得了解放,比基尼的性感被视为美而非淫荡不堪,对生理欲望的刺激获得了无可置疑的正当性。


但是,曾被灵魂压制的身体,在此刻真的获得了主导权吗?还是它又被重新纳入一套新的系统之中,无法自拔?


如果说,传统思想中对身体的蔑视与遗忘是对身体的戕害,那么把身体等同于生理感官,并以一套标准的模式去规定它的美,是否同样是对身体的粗暴与遮蔽?


不过至少,目前的大众审美比起向政治人物看齐的时代要丰富有趣多了,一种更开放的体系,更具美感的体系,一定是像罗素所说的那样:须知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董可馨 dkx@nfcmag.com

排版 | GINNY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欢这篇文章,请转发支持,或移步下方点赞。


热文推荐



点击发现更多好物



觉得文章好,点赞一个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