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这个垃圾快回去

青空 南风窗 2019-12-13



7月23日,斯里兰卡宣布将退还来自英国的241个集装箱“洋垃圾”。


斯里兰卡也成为继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后,又一个将“洋垃圾”运回原产地的亚洲国家。


中国曾是全球垃圾回收贸易的中心,也是对“洋垃圾”说“不”的第一个亚洲国家。有统计显示,自1992年以来,单是废旧塑料,中国就进口了1.06亿吨,约占全球废旧塑料进口量的一半。



中国于2017年限制“洋垃圾”进口,2018年正式实施禁令后,“洋垃圾”的数量大减。


以废旧塑料为例,2016年的进口量为160亿镑,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猛降了99%,只有1.16亿。


从大规模进口到限制进口,中国对待“洋垃圾”的态度为什么变了?



01

垃圾利益链


“洋垃圾”最初其实是国家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是可用作原料的再生资源


在中国颁布禁令前,可进口固体废物的标准较宽松,大量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搭上顺风车,进入中国。这些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构成了人们所说的“洋垃圾”。


在需求旺盛和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进口“洋垃圾”是合法的。


20世纪末,中国开始规模性地进口“洋垃圾”。当时的中国正在加速发展,工业原料的需求量巨大,这让“洋垃圾”有了可乘之机,悄悄进入中国。


这些”洋垃圾“填补了中国塑料、造纸、橡胶原料的巨大缺口。由于旺盛的需求,进口量也从1995年的450万吨增长到了2016年的4500万吨。



有报道称,中国接收了全球56%的垃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进口国。


“洋垃圾”进入中国,在全球贸易链中形成了一个闭环。


例如,一个废弃的美国饮料瓶进口到中国,被中国某个小工厂的工人分拣,融化成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又被送到工厂重塑,制成玩具,出口到日本销售;在玩具损坏后,又被收集,运回中国。


在这个利益链中,每一环都能受益。


垃圾出口国不仅节省了高昂的垃圾处理费,把垃圾卖出后还有额外收入。


而垃圾进口国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创造了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


承担货运的轮船公司,将垃圾和商品在两国间穿梭,自然获利不少。



每一环都有利可图,垃圾进口产业便能平稳运行。受损害的,是中国的环境,以及分拣工人的健康。



02

中国说“不”


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宽松的环境政策以及廉价的劳动力为“洋垃圾”产业提供了红利。近几年,这种红利消失了。


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这里曾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被外界称为“电子垃圾之都”。当地居民用原始的烧板、酸洗方式拆解回收旧电子电器。


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管,这种原始的回收方式对贵屿镇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灰烬与塑料废物被随处弃置在稻田边,污水不经处理便排入河流,空气中带有刺激性气味,地下水资源也无法饮用。


体检结果显示,当地一个村子80%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另有5个学生被证实患了血癌。


在2003-2009年6年间,广东一个村子有9人因癌症死亡,村后的一座垃圾山被视为“罪魁祸首”,这里也被央视等多家媒体冠以“癌症村”的称号。


“电子垃圾之都”汕头贵屿镇


2016年底,一部名为《塑料王国》的纪录片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电影节获奖。


片中的分拣工人靠经验在成堆的“洋垃圾”中挑出所需要部分,粉碎和重塑。


羊群在垃圾堆吃草;孩子在垃圾堆玩耍,寻找自己心仪的玩具。


那些没用的垃圾则被随意抛弃,或堆积成山,或被一把火烧掉,产生大量的烟灰与恶臭。


《塑料王国》的外文名为《Plastic China》,导演王久良在接受采访时提到,“Plastic”是个双关语,既是“塑料”的意思,也有“整容”的含义。


他希望借助这个纪录片引发人们对”洋垃圾“的思考。



中国已经意识到”洋垃圾“的危害,以健康和环境换发展的模式急需改变。


对中国而言,需求和经济收入是大量进口 “洋垃圾”的原因,但垃圾对环境和健康的反噬则成为了拒绝的理由。


2017年7月,中国调整了进口固体废物清单,大幅提高对废弃纸板及其他废弃垃圾的进口标准,限制4类24种固体废料的进口,最终摆脱了世界“垃圾场”的称号。



03

垃圾去哪儿?


以美国,英国等为主的G7国家是洋垃圾的主要出口国。


他们处在物质充裕的消费主义社会,也在人均垃圾产生量最高的国家中位居前列。由于国内人力成本高、法律管控严格,出口垃圾是他们的最优选择。



在禁令颁布前,中国是他们最理想的“垃圾场”。


以英国为例,2012年到2016年,英国废塑料出口量总计382万吨,出口到中国(含香港)的废塑料总计250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5%。


中国的禁令一出,英国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路径被切断。


“垃圾如何处理”成为垃圾出口大国的难题。面对无处安放的垃圾,寻找下一个垃圾进口国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图源:今日俄罗斯


在中国的“洋垃圾”进口量大幅下降时,东南亚各国进口“洋垃圾”的数量却不断攀升,其中以马来西亚的进口增长最为明显。他们成为了下一个“垃圾桶”。


但当“洋垃圾”大量涌入,超出国内的处理能力时,东南亚各国都表示出强烈的不满。


他们开始反击,态度强硬,制定了越发严格的进口政策。


泰国从2018年5月开始严查非法进口的电子垃圾并禁止进口422种电子垃圾,计划于2021年正式停止进口所有种类的外国塑料垃圾。


今年五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表示,如果加拿大不按要求将出口的垃圾收回,那么菲律宾将自掏腰包,把这些垃圾运回去,洒到加拿大的海岸上。


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斯里兰卡紧随其后,纷纷要求将垃圾退回,不愿做世界的“垃圾桶”。


印尼造纸厂进口大量废纸“洋垃圾”堆积成山


垃圾显然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王久良导演认为,垃圾是消费主义社会的症结。在这个逻辑下,发达国家享受消费,产生的垃圾会被底层国家和人民所承担。在这里,国际贸易中的另一种不平等又出现了。


着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进口国将不再被动接受


寻找下一个“垃圾桶”不是一本万利的方法,共同合作处理垃圾才是未来的出路。平等互惠,则是合作的前提。



作者 | 青空

排版 | STAN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热文推荐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