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韭菜的自我修养,是让成功学大师先富起来

施晶晶 南风窗 2019-12-03


畅销书榜单里,成功学从不缺席。


网上的书店里,它换了马甲,穿上“励志”的衣服,换上精美装帧的魅惑,打着花里胡哨的作者名字,配合“限时抢”的Logo进行饥饿营销。翻来看看,不免怀疑,作者所有的心血只在书名里。


朋友圈里,“你离成功人士只差这12个特质”、“月薪5000和月薪五万的人区别在哪里”、“比穷更可怕的是你的穷人思维”等标题比比皆是。


一不小心遇上各路“成功学教父”的助理微商们,请千万点进去和他们聊聊,你将欣赏到辣眼睛的海报、机器人般的快速回复、以及洗脑式的“你同意吗?”“你认可吗?”。



一步一机关,诱导着你交钱听课。


他们不说什么只要998,不扯什么“买不了吃亏上当”,他们只是坚定地表示:“1680人民币是你决心的证明”。但越往后,高阶课程的入场券就要提升到20万、40万。


直到有一天,任正非捅破了窗户纸。在采访中他表示,那些给华为写传记的作者,他一个都不认识。


无处不在的成功学背后,是那些年很多人交的智商税。



成功的魅惑

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学都是些正确的废话……这些道理并不难懂,可总有人被“成功学”弄得五迷三道。


成功学的成功,要归功于“大师”们的巧妙包装。最有门道的是其中的培训课程。



一位曾误入“企业分配之神”李英灿开设的培训课程的朋友,惊讶于现场不由自主的亢奋。“大声告诉我,你想不想成功?想不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诺大的酒店会议厅,高八度的嗓门儿借着麦克风开始轰炸听众的耳朵。


“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撩起人的恐慌和好胜;“是不是”“好不好”“你同意吗?”——讲师们洗脑时的口头禅,就像老师划重点一样,时刻提醒注意,总能换来台下一片山呼海啸。


不时冒出“客户”“营销”“现金流”装作自己是专业人士,很快又用直白的话瞎解释一番;几个“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小学毕业的农民大哥激情澎湃讲述自己怎样摇身一变成董事长,晒出喜提奔驰的照片,张口闭口不忘感谢导师的再造之恩;末了现场音响滚动播着《超越自己》提神醒脑,那场面堪比集体升天。



这些动员话术和氛围营造背后的逻辑就是大忽悠。


他们的套路大多相似:


狐假虎威,打着成功人士的名号招摇撞骗;

避重就轻,有结果没过程,有激情没方法,或者是伪方法;

以偏概全,制造“幸存者偏差”,只强调极个别的成功,不讲失败率。


漫天的培训课程,用看似近在眼前的幻觉吸引人,却从不透露过程中的辛酸和风险,难道只是说着勤奋再勤奋,高呼千篇一律的口号,好运就能从天而降?



成功和失败是一体两面,但一个悲惨的现实是,各路“神仙”都在教我们如何成功,却从来没人告诉我们如何会失败,明明走弯路的经验更加宝贵。



韭菜炼成法

贵州遵义的牛芳芳,通过微信认识了“成功学教父”陈安之,她卖掉了家里的300头牛羊,凑了108万培训费,成了陈安之的“终极弟子”,回过神来,自己几乎家破人亡。


《欢乐颂》里的邱莹莹,职场情场双失意,啃起老爸买来的励志书。面对职场精英安迪的提醒,依然坚持“不理智不逻辑”,反而觉得得到了激励。


罗振宇,从央视离职下海做起了知识生意,说书讲道理,收获了一波粉丝,他们有多黏人?“看罗振宇的文字都有语音感,我脑子里全是他读这些话时候的抑扬顿挫。”一位粉丝写道。


2014年,一场卖书实验,不打广告、不预热、不告诉你具体是什么书,8000套图书包,含6本书,单价499,90分钟,全部售罄。2018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之中国式机会》门票卖到了1200一张。


罗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之中国式机会》现场


对于高级别韭菜,我们更多时候叫它粉丝。


韭菜的不自觉在于认知的局限,成功学又瞄准了他们的心理弱点。


有钱,有文化,这是今天让人刮目相看的两个指标。


陈安之们盯上了三四线韭菜们的钱包,最好是来自农村,小学初中学历,又有野心的人。上课交钱,抛出几个“商业项目”让人砸钱投资。罗振宇们服务的是一群想有文化,但没什么时间又静不下心读完一本书的人,愉悦他速食还犯懒的心。


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对贫富差距悬殊的感受更深,辛苦打拼积累了一小笔原始资金,却比不上经商来钱快。现代化、机械自动化的铺开,社会对低水平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辛苦钱越来越难赚了。眼红、不满足、又有一点钱作为拼搏的资本,赶着时髦学投资,找更快捷的致富之路。



培训课几千块是不便宜,比起传统的学校教育,他们觉得性价比很高,没有时间长、零基础、难度大的问题。


“罗辑思维”和“得到”是典型的,给人一种自我提升,进入上升通道的错觉,这种学习和获得的快感转移了对现实空虚的不满。没有办法从现实的物质层面够到成功的标准线,于是向内寻求精神层面的“超凡脱俗”,同时祈求这种思想的提升能给自己并不如意的现实处境带来改变。



成功学就是门生意

成功学是舶来品,最早就是战争和经济危机时候的一种安慰剂。它鼓励人们积极乐观、养精蓄锐、静待时机爆发小宇宙,咸鱼翻身,登上人生巅峰。


奥里·森马登、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是成功学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实现了咸鱼翻身。


戴尔·卡耐基被称作是“成功学之父”,他的成名靠的是教人演讲,真的是靠嘴吃饭,据说他讲了超过15万次课,每个星期能赚5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2500美元。


“成功学之父”戴尔·卡耐基


成功学,它一开始就是门生意。


你一定听说过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号称“成功学圣经”,畅销全球。


但事实上,卡耐基并没写过一本叫《人性的弱点》的书,倒是写过一本《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书里写的其实跟教你成功没关系,而是告诉你怎么招人喜欢。这本畅销书在美剧《小谢尔顿》里,可是好好被黑了一把。


交友困难的小谢尔顿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按照书里的交友法则进行尝试,结果制造了几波尬聊,也没能交上朋友,当他随口一聊,找到共同兴趣爱好后,反倒交到了朋友。


后来他发现,这本书根本没用。他找到借过这本书的人,发现他们都是些感情事业受挫的成年人。



今天的中国仍是机会富矿,但正在从野蛮生长的阶段迈向规范,越来越多的机会拼的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门槛更高了,我们需要搭梯子、制造工具,才能摘到树上的果实。这种专业性和知识,正是成功学信徒们所欠缺的。


我不忍心用无知和愚昧评价对成功学着迷的人,因为人性自有它脆弱的一面,而它们最终都指向恐惧——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对缺乏充分保障的恐惧、对被时代抛弃的恐惧,以及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恐惧……


在一种朴素的认知中,有人选择了相信成功学对此或有帮助,并且成本较低。


我们也没有什么资格去嘲笑成功学,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事实上我们每天也如出一辙地被各种信息的左右和塑造。



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弱点,不被忽悠,在多大程度上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关键还得看教育。


一切问题说到底都是教育问题,别听信什么读书无用论,那都是信奉成功学的人想拉你入伙的口号。


成功无学,教育有学,希望我们都成为教育的虔诚信徒。



作者 | 施晶晶

排版 | STAN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猜你还想看


围观

最近,这两件事可以透视中国经济的趋势


故事

变味双十一: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优惠0.5


热文

庆幸我们的道德教育不是靠《奇葩说》完成的




点击购买最新一期《南风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