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恕我直言,瑞幸永远成为不了星巴克

南风窗 2020-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领教工坊 Author 朱小斌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朱小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倡导,“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直是商业界主流。


近年来,这样的论述开始受到挑战。


2019年,181家美国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华盛顿召开 “商业圆桌会议” ,重新定义公司运营宗旨,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应该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有共同承诺,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版《达沃斯宣言》,同样呼应了这一宗旨。


在这个黑天鹅重击的不安年份,对中国民营企业家而言,真正到了思考企业存在本质的时刻,也恰恰是危机唤醒美好企业的时刻。



企业家的三座大山

经历危机是企业家的必修课,但如何走出危机,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则是一场大考。


疫情中,许多中外企业家和企业积极参与全球抗疫,担当起“企业就是社会器官”的角色,这与领教工坊倡导的“美好企业”理念非常吻合。


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称得上是美好企业?


对企业家来说,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有三座大山,我称之为企业的“新三座大山”



第一座山是经济价值之山(赚取利润);


第二座山是组织价值之山(组织红利);


第三座山是社会价值之山(自利利他)。


美好企业就是那些想要翻越第三座山的企业。攀登第三座山又有三个阶段:从企业家的企业,到企业的企业家,再到社会的企业家。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的当下,谈论“美好企业”绝非无病呻吟,类似瑞幸咖啡这样靠资本运作和财务造假的企业必将被时代抛弃。


危机在提醒企业家们:最终迈向成功、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恰恰是理念正、行动善的美好企业。


这个结论准不准,时间会给出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星巴克的员工有多幸福

最早吸引我关注“美好企业”这个理念的是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他写的两本书《将心注入》和《一路向前》对我影响很大。


舒尔茨在书里特别写了他的蓝领父亲。他的父亲当过卡车司机、车间工人、出租车司机,一年从未赚过2万美金,因而无力拥有自己的房子,舒尔茨是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廉租房长大的。


舒尔茨的父亲曾因工伤跌断脚踝,他们一家没有收入,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工伤赔偿,舒尔茨回忆:“他没有积蓄、没有养老金,最糟糕的是,他从来没有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人生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


父亲的悲惨经历,让少年舒尔茨对企业无法成就员工,不能以人为本的一面刻骨铭心。后来他创办星巴克成功,成为商业领袖,舒尔茨破天荒地给所有员工,包括兼职员工提供医保,并向员工提供股票期权。“我们对仓库保管员和刚进门的新手所给予的敬重,在其他许多公司只有高级管理层才能享有。”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


舒尔茨深刻地写道:


“商界至今还有许多人没有领悟劳方和资方绝非零和游戏的道理。仁慈地对待员工并非就意味着成本增加和利润减少,而是一支强有力的兴奋剂,它使企业达到凭领导者个人能力远远不可能达到的高度”


“如果人们把自己与为之工作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如果他们在其中投入感情,编织梦想,他们就会倾心于此,并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雇员有自信有尊严时,他们就会贡献出更多:为公司,为家庭,为世界。



员工是首位

星巴克的例子是“美好企业”的第一层美好,即人的尊严、自由、互助、创造力等美好的社区精神要能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被激发出来。


领教工坊的组员企业像西贝莜面村、快鱼服饰、木屋烧烤等,都非常关怀基层员工,让“社会底层人”在一个民营企业组织里,体验到从未感受过的尊重、参与、平等与尊严,它能唤醒并激发人的潜能。这是“美好企业”首先应有的功能和责任。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肖知兴教授讲过“三分享”,即财富的分享、能力的分享和价值观的分享,也是提醒企业家不能光成就自己,而要成就员工。


财富的分享,让员工在经济上独立,是“解放人”的前提条件。


能力的分享,就是给员工赋能,提升他们的能力,激发人的创造力。


价值观的分享,即拥有共享精神的价值观,企业成员在渴望货币收入的同时也在渴望“精神收入”,从而拥有更丰沛的人生。


美好企业,要清醒地意识到企业在社会上的角色和责任。


“把员工放在首位”,首先让企业员工,得到自身的独立和解放,能够双手创造财富,双手改变命运,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家庭,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


领教工坊私董会组员企业家


领教工坊企业家组员企业木屋烧烤就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位店长名叫李猛,因为木屋工作条件好,村里很多人都因为他想进木屋工作,连父母也要他把弟弟带上,结果一家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改变了一个村子的生活条件。


木屋烧烤的使命是“带领一群平凡的人,干不平凡的事业,过不平凡的生活”,它不是钉在墙上,而是落地有声。


就像施密特所言:“头衔让你成为管理者,员工才能让你成为领导者”,如果企业主无法与员工建立平等关系,人在这样的组织里工作,是无法自由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的,顶多是“打好这份工”的心态。


美好企业要能成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富有成效,并让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都富足。


美好企业第一阶段,其实就是让公司变成社区,把企业当成一个美好的小社会去打造。开放、平等、尊重、分享,其实就是“社区”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就像沙漠中的一片片小绿洲,如能连点成面,甚至变成草原,就能慢慢改变整个社会的体质。


弗里德曼错在哪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 弗里德曼曾说过,“企业只有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利用其资源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活动,只要它遵守游戏规则” 。


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痛斥那些关心员工、社区和环境的企业家,反对企业家将提供就业机会、消除不公平待遇、避免环境污染当成自己的责任。


在他看来,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几十年来,这个观点对全球企业家影响巨大。


我认为这其实是挺荒谬的一个说法。


企业需要利润才能存活,但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利润,这是偷换概念,就像:人活着必须要吃饭,但不能说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吃饭。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家“明知故犯”,且特别推崇这个论断?因为这句话能遮掩很多不能明说的行为,它是企业家回避内心拷问,回避价值抉择,回避是非判断的遮羞布。


不久前去世的世纪CEO杰克•韦尔奇曾对弗里德曼的论断提出看法:“表面上看,‘股东价值’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想法。因为股东价值是结果,而不是战略。你的员工、客户和产品才是你的主要依靠。”


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


《麦肯锡季刊》的一项全球调查表明:赞成弗里德曼的受访者不到 17%,认为“企业的角色不仅仅是对股东履行义务”的高管高达 80%。


许多财富榜上的企业家,毕生都在为功成名就拼搏。这些企业家如果不能放下自我成就,践行宽厚的利他主义,是不会相信“美好企业”这种事的,更别说打造它了。


我心目中“美好企业”的第二阶段,是要打破“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个迷思,就是要从“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利益相关者共生”。


这个层面的价值观,如果要我来概括,应该是“自利利他,成人之美”八个字。



什么比挣钱还重要?

我来讲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1981年。只有一家店的全食超市诞生才8个月,它所在的美国奥斯汀市遭遇了70年一遇的大洪水,全食超市被洪水淹没,所有设备和库存都毁了,损失接近40万美元。


“我们没有积蓄,我们没有购买保险,没有库存。我们破产了。”这是全食超市创始人约翰•麦基给自己的创业下的定论。


全食超市联合创始人兼联席首席执行官,也是《伟大企业的四个关键原则》一书作者,约翰·麦基


然而,当麦基和员工们满含泪花目睹超市被淹的惨状时,几十个顾客来到超市。他们穿着工作服,带着工具,真诚地对麦基说:“朋友们,加油!大家开始干活,把这里打扫干净,让这个店重新开起来。我们不会坐视这个商店就这么倒闭了。”


在后来的几周里,一波又一波的顾客来帮助修复全食超市。麦基感受到了来自顾客的热爱,决定重新开张。员工们则不计报酬地开始工作,工资是后来补发的。


其他利益相关者接着跟进,数十个供应商继续供货,而且允许赊账,银行提供了额外的贷款……所有的主要利益相关者、顾客、员工、供应商和投资人,都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力挺全食超市。


后来,麦基把全食超市开成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零售品牌,年营业额近200亿美元,他所实践的便是利益相关者共好理念。


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食品零售品牌全食超市


麦基用自己的成功告诉世人,商业的基础不一定是贪婪、自私和剥削,企业可以为促进人类快乐和福祉创造条件,而且不仅造福富人,也造福包括穷人在内的更广泛的群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生,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别人没有的竞争力,还可能引领整个生态链一起变得更美好。


2020年第50届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发布了新版的《达沃斯宣言》,再次拥抱半个世纪前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企业不只服务股东,也要服务客户、员工、小区和整个社会。


为什么是“利益相关者主义”?论坛主席施瓦布提了三条理由:


其一,环境可持续性刻不容缓;


其二,新生代消费者再也不愿为那些只顾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缺乏社会价值观的企业工作、投资或购买产品;


其三,愈来愈多的企业高管和投资人逐渐理解,他们能不能获得长期成功,其实与客户、员工和供货商的成功息息相关。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


今天,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也必须拥抱“利益相关者共生”理念,全球共此时。


未来,与利益相关者共生的企业,一定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虽然成本看似更高,但是从长期获益水平、盈利状况和企业发展等几个核心指标来看,都将是最有竞争力的。


关注企业将利益相关者,自利利他,共生共好,做贡献的同时也创造了自身价值。


美好企业就应该是这种状态,因创造利益相关者共同价值而欣欣向荣。



企业的最高境界

今年3月13日,微软公司宣布,比尔•盖茨将不再担任微软董事职务。他将把更多时间用于“全球健康、发展、教育,以及气候变迁议题”。


媒体惋惜地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我却以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位用科技改变过世界的“全球首富”,正在蜕变成“全球首善”。


比尔•盖茨将以其“社会的企业家”的角色,运用他的财富力、领导力、影响力整合全球资源,强有力地推动全球性难题的解决。譬如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他已承诺捐出1亿美元用于疫苗研发。


像比尔•盖茨这种行动,就是我心目中“美好企业”的第三阶段:改善世界,社会共好。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一家企业,如果能够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向善变化,甚至引领这场价值观重建运动,推动社会治理意识的提升,构建一个共生共好的社会生态系统,并能有效帮助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便是最高阶段的美好企业。


从美好企业到美好社会,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企业家与企业可以这样参与社会建设,成为合格的机构公民。


但这个层面很少有企业能达到,支撑这个层面的价值观已经是“无我超越,世界大同”了。


企业家们应该向比尔•盖茨学习,倾注强大的领导力、创新力和组织能力,落手落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新版《达沃斯宣言》写道:“企业透过其活动为整个社会服务,支持所在的社区,并缴纳应负担的税款。它是未来的环境管理者,自觉地保护着我们的生物圈,并且倡导循环、共享和再生经济。”


马云就曾经提出阿里巴巴就要成为一家社会企业,还明确写在了杭州总部的企业介绍墙上。这次疫情中,我们也看到了阿里巴巴在全球范围的支援行动,低调而有序。


阿里巴巴在疫情期间的支援行动


是时候,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家们放下对金钱、地位和权力的迷思,转向从成就自己到成就他人,再到成就社会的美好企业思维。一家企业的成功,背后其实是整体社会共同造就的“社会资本”使然。


企业家其实是最能体会到“社会资本”之伟大魅力的那一小撮金字塔尖上的人,如果企业家们不懂得善用“社会资本”来改善世界,那真是“德不配位”。


成就美好企业,是企业家们应该上的一堂人生进阶课,而这堂课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家们要“升华自己的欲望”。


从“以成就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成就员工为中心”,再转变为“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最后转变为“以改善社会为中心”,人生的境界确实进入了更宽广的世界。


成就美好企业,绝非空谈之物。这次的全球疫情危机,必将成为唤醒美好企业的催化剂,加速美好企业胜出时代的到来。



作者 |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朱小斌

排版 | GINNY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点击购买最新一期《南风窗》

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遥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