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是加害者

温棠 南风窗 2020-08-24

作者 | 温棠



春潮涌起,其下暗涛翻滚。这是一个祖孙三代被捆绑在一起的故事。


杨荔钠导演的《春潮》近期在网上热映,电影中一家三代同住一个狭仄空间,在外面和善热心的外婆纪明岚(金燕玲饰)在家里却非常暴躁,作为记者的郭建波(郝蕾饰)和母亲、女儿住在一起,冷漠、隐忍是她反抗母亲的方式,而小小的郭婉婷(曲隽希饰)在家中充当润滑剂的同时,也长出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这句话不一定准确,但祖孙三代都在自己的母亲那里得到某种伤痕,又将之(或可能)延续到下一代。而导演将这样三个人安排在同一个屋檐下几十年,无疑是将这种伤痕放大、发酵、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但与此同时也是加害者。



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纪明岚年轻的时候非常困苦,为了城市户口嫁给自己的丈夫,她说那时候她把细粮留给丈夫和女儿,自己那份省下来寄给乡下的母亲,自己经常饿到晕倒,结果她母亲还问她:“为什么不寄钱回来?”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在她的原生家庭,她是那个受害者——不知感恩的母亲在她心口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记。而丈夫有露阴癖、偷摸女生屁股、嫖娼等行为,这让伤痕进一步加深了。




纪明岚当然是受害者,她当然有权利对丈夫控诉,乃至对这个世界控诉。


但也因为她是受害者,她在控诉的同时,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不幸——自己的女儿郭建波。


为了离婚,纪明岚写了无数检举信,带着年幼的女儿去丈夫的单位哭诉,裹挟着女儿去控告丈夫,为了得到更多帮助和同情。


然而,在女儿郭建波心里,父亲的形象并没有那么糟糕,在她第一次来生理期的时候,母亲冷冷地对她说:“怎么来这个了啊。”是父亲教她怎么叠卫生纸、烧热水给她泡脚,温柔地带领她迎接女孩与成人世界的第一次照面。


“你每一次咒骂他,我就在心里憎恨你一次,你摧毁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母亲在我心里的形象。”郭建波这么说。



因为自小缺失父爱和母爱,长大后的郭建波流连于不同男人的床上,未婚先孕,并想打掉孩子。在郭建波的原生家庭,她也是受害者,但她在无形之中成为和母亲一样的加害者。


孩子生下来后,纪明岚立刻就把孩子从郭建波身边带走了,她没有去幼儿园接送过孩子一次,也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议。然而,她对母亲的隐忍、对世界的淡漠、她作为母亲角色的缺位,也都间接构成了对孩子的伤害。虽然没有咒骂,但在沉默中,她也成为了对自己孩子的加害者。


其实无论是生活所迫,还是被亲情捆绑,郭建波都有离开的机会,但她选择用一种几近“自毁”的方式来报复母亲。女儿郭婉婷就夹在这两个人之中。




不过,受害者不总是可怜无辜,加害者也不总是凶残邪恶。在家庭关系中,伤害都潜藏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累积和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嘴里的话像针,一根一根刺在肉上,而冰冷的气氛如毒,缓缓浸透着肌骨。


所以什么血肉亲情相连,无非是被生活所逼不得不在同一个屋檐下,但她们真的没有爱吗?


有时候憎恶也是一种爱,只是,爱错了方式。



拒绝亲情勒索

又何止祖孙三代呢,又何止是母女之间的关系,还有父子、父女、母子、甚至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亲情之间的这一汪“血浓于水”绑住了多少家庭多少人。


想必很多都人听过这样的叨念吧:“我生你,养你,不是为了让你忤逆我”“我养到你这么大,没想到你是这样对我的”“早知道,当初就不要把你生出来”“花了那么多钱,没想到养到你这个白眼狼”。



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有顺着父母的心意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指控,所以很多时候,为了所谓的孝道,我们会放弃自己而成全父母。像是要上的兴趣班、高考填报的志愿、毕业后的工作,甚至是交什么样的对象、买哪里的房子、几岁结婚、几岁生孩子。


因为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必然对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尤其是上代人,他们没享受过丰沛的物质生活,他们把最好都给了孩子,他们希望孩子一直往上爬,不要再回到他们过去的苦日子。


然而,无限的给予也意味着无限的控制。就像在《春潮》里,纪明岚对整个家庭的控制。她觉得自己受了那么多委屈把孩子拉扯大,结果女儿还不向着她、理解她,不明白她的牺牲和委屈,她的心中有怨恨。




而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如果我们没有获得一个好成绩,没有找到一份令父母觉得体面的工作,没有找到他们心中理想的另一半,没有结婚生孩子,这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孝”。尤其是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但是,父母是否明白,很多人,要好好地、积极地、自力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要拼尽全力了。而且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考虑、打算,人生匆匆几十年,时代变了,子女无法依循上一代的人的轨迹去生活了。


“你是我生的,你就该听我的。”当听到父母这样的话语时,有些孩子是多么无力。你遵从,就伤害了自己,不遵从,又伤害了父母。或者你也可以像电影中的郭婉婷一样,早早了解成人世界的生活法则,把自己一剖为二,一面对着自己笑,一面对着亲情笑。



当然,我们从未反对亲情,亲情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情感之一,而也只有父母,才能那么那么无私地为子女付出。但我们需要拒绝以亲情为名的勒索,像是电影中纪明岚带着女儿去丈夫单位哭泣,对着小小的郭婉婷说你母亲原本想要打掉你,只是为夺回在家里的控制权。


《安娜卡列宁娜》中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难要经历,每个家庭也有各自的问题要解决,但当痛苦来临时,我们是否要像纪明岚一样,以爱之名去摧毁一个家庭呢?


《春潮》提出了问题,却没能给我们解决方式,影片的最后以母亲住院,郭建波那句“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得到某种和解。


千千万万个家庭,就有千千万万种问题,也都从来没有一个完美的解方,每个人的课题,只能每个人自己去解。



 “斩断”捆绑

亲情与家庭,是一个无限大的命题。而捆绑,也不只是单方面的,有时候是孩子过度依赖父母。


很现实,结婚需要买房,穷忙族的钱来自哪里?工作很忙,生下来的孩子谁来照顾?等老人年纪大了,吃干抹净了,孩子把老人往老人院一送,这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世界安静了”。


哪怕是所谓孝顺的孩子,如果父母卧病在床,谁也受不了没有尽头的长期照顾,台湾长照悲歌常有发生——孩子杀死父母然后自杀。


所以,要如何平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纽带、勒索与捆绑?父母与孩子之间,应不应该是一衣带水的关系?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父慈子孝、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欢聚一堂,这些都是我们期望的家庭关系,也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教我们的事。这样一代传一代,也如同电影中一代传一代的烙印,当然,这种烙印不是非黑即白的,就像恨来自爱,爱也从恨中而来。


也许,千百年来的家庭关系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套。亲人之间的千般爱恨羁绊是否可以被斩断?当然,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斩断,它意味着我们是否可以先将自己从家庭中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就像郭建波,或许她可以不要通过毁灭自己的方式向母亲复仇。当她看到新生命出现、燃起保护欲的那一刻,她是否可以从母亲手中夺回对孩子的控制权?她是否可以不再隐忍,带着孩子搬出那个逼仄的小屋?


也许那时候,就又要换成纪明岚哭天抢地了,但这对她而言未必是坏事。她也不用再觉得委屈和不公,不用看着女儿郭建波就像看到了丈夫郭家给她造成的不幸。从家庭的怨愤中抽离后,也许她会和男朋友老周会过得更幸福,和周围的邻里能够演唱更多欢乐的歌曲。




这种“斩断”需要勇气和决心,也需要自己的不断练习,它也许还会让人轮回到那种痛苦中,但也许每一次轮回的周期将会变得越来越短,直至消失。既然潮水仍在涌动,那也意味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想望仍然不灭。


同样的,父母也要有勇气和决心“斩断”与孩子之间的羁绊,如果纪明岚能早一点从过去的痛苦轮回中解脱,那么也许她与郭建波的关系也能早一点修复。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父母不该一味情绪勒索孩子,而孩子也不该一味依存在父母身上。我们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最终也都要独自离开。亲情是我们在这个世界最深的羁绊,但它不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唯一的羁绊。


我并不同意电影宣传中那句:“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你和你原生家庭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但它仍旧可以被改写。



    编辑 | 董可馨

排版 | 凑凑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