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不容易

何治民 南风窗 2020-08-25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治民


6月中旬以来,山东等多省发布区域内都市圈发展规划,都市圈发展迎来新一轮扩张。


此轮扩张有两个背景。其一,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0%,城镇化进入新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都市圈将是未来城镇化的主力。其二,从去年开始,中央多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今年更是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放眼全国,过往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实践中,中国各大城市群发展出自己的模式:内陆省份强省会单极驱动,如湖北、陕西、四川等,沿海发达省份多以双极或多头驱动,如广东的广州、深圳,山东的青岛、济南,福建的厦门、福州,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等等。


青岛湾栈桥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江苏、山东作为全国GDP前三甲的省份,均是双极或多极驱动。但与江苏不同,山东省均衡发展的倾向更明显,省内16个地级市GDP均在1500亿元以上,且省内双子星(济南和青岛)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小到1000多亿元。


这样的结果是,济南成为全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会之一,2017年,首位度(省会GDP占全省GDP比重)不足10%,曾被中央巡视组毫不客气地点名称“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


显然,这和当下省会纷纷强势崛起,引领区域发展的趋势有些格格不入。



双子星,两个都不容易

同处于全国GDP第一梯队,山东经济发展势头不如广东和江苏,有人认为重要原因是缺乏中心城市的引领。


提起经济大省山东,本地人自豪的莫过于山东有三个“一”:即GDP过一万亿美元,人口近一亿,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但直到2016年,山东才拥有青岛这唯一的万亿城市,时至今日,青岛在17个万亿俱乐部里名次依旧比较靠后,但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江苏,均有3座万亿GDP城市。这大概是山东中心城市引领不足的又一例证。


山东也有说不出的无奈。自古以来,齐鲁大地的称呼就道出了山东地形的尴尬,泰沂山脉屹立在山东省域的地理中心,加上东南侧的五莲山脉,让山东省内任何一座城市都缺乏中心引领的地理优势。


济南锦绣川水库库区


事实上,山东中部多山、东侧为山东半岛的地理文化,让山东天然地少一些抱团发展的冲动,各自为政反而是最经济的方式。而双子星的出现,便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且它们各自的标签很明显,济南是省会,青岛为港口城市、计划单列市。


“省会+港口(计划单列市)”城市的双城模式并非山东独有,还有浙江的杭州和宁波,福建的福州和厦门,辽宁的沈阳和大连。


只是,山东双子星发展困境凸显。


先说济南。一直以来,在省内,济南的经济长期落后青岛,2004年还被烟台反超,直到2018年,济南GDP才再次超过烟台,这也意味着,在过去长达14年的时间里,山东省内经济体量上的双子星为青岛和烟台,而济南只是十足的弱省会。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在全国27个省会中,济南的首位度最低,不足10%。直到去年,济南合并地级市莱芜后,才坐稳老二的位置,同时,将与青岛GDP的距离缩小到2000亿元以内。即便如此,济南的首位度在全国范围内依旧垫底,仅为13.29%。


6月5日,济南泉城路“夜市”,艺术家在街头表演柳子戏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看来,一般省会城市经济占全省3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水平。放眼全国,高于30%的省会城市有武汉、海口、成都、西安、兰州、西宁和银川等。


相比之下,在一个7万亿的经济大省山东,省会城市GDP不足万亿,首位度依旧在15%以下,济南是名副其实的“大省小省会”。


然而,做大做强省会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更糟糕的是,当济南还在专注如何缩小和青岛之间的距离时,隔壁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就开始对济南的腹地展开争夺。如今,济南西边的聊城、菏泽已被外界纳入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目前,济南到聊城,依旧没有直达高铁,最快需要1个半小时,被郑州挖墙脚也不足为奇了。


不仅如此,济南还要面对北边京津冀城市群、南边长三角城市群对省内城市的虹吸,2017年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用“可能坍塌”来形容济南面临的区域竞争格局。


济南最大地摊环联夜市成“网红打卡地”


与济南不同,青岛陷入不进则退的困境。2018年,修订后的2018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为10949.38亿元,较之前公布的12001.5亿元,缩水1052.12亿元,缩水达到10%。


2019年,青岛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已滑落到第14位,处于前有宁波、无锡等超越者,后有郑州、长沙等追兵的境地,且郑州GDP只比青岛仅少151亿元。


经济缩水的背后,是青岛产业结构不理想。2019年,青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35.6∶60.9,曾经的工业大市,如今工业占比偏低,而第三产也没能顶上。在缩水的1052.12亿元中,第二产业缩水最严重,达到817.27亿元。



成也均衡,败也均衡

有意思的,在很多文件中,山东更多注重的是全区域平衡。从201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明确的“两圈四区”,再到今年6月发布的“一群两心三圈”,均覆盖了全省所有地级市。


当然,山东的均衡发展策略也会支持双子星发展,特别是在两个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模上。


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的均衡发展策略,让山东全员的发展均在线。早在2016年,山东就有15个城市入围中国城市GDP百强,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并一直维持到2018年。直到2019年,受第四次经济普查修订影响,让滨州、枣庄、聊城三个地级市退出百强名单,仅12个城市入局,仅次于江苏。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圈四区”规划对地级市全覆盖的利好逐渐释放。正如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接受南风窗记者专访时提到,中心城市扩大都市圈范围,对外围城市而言相当于是加大对它们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围城市是有好处的。


山东青岛港


但成也均衡,败也均衡,特别是对双子星的均衡政策,容易无形中在省内制造竞赛氛围,让双子星忙于省内竞争,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山东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中落后了。如2018年,青岛主政官员多次在大会上的表达的是“警惕济南在全力冲刺万亿城市,”却没有意识到,放眼全国,大批省外的竞争者也在奋力追赶。


如果时间回拨到20世纪80年代,山东的GDP曾位列全国第一,即便后来改革开放让广东、江苏迅速崛起,反超山东,但在2004年至2008年,山东依旧能绝地反击,拉下江苏,登上GDP第二的位置。 


2008年金融危机后,山东再次退回到第三,且广东和江苏发展一路稳中向好,去年广东率先突破10万亿,江苏也达到9万亿量级,而山东一直在7万亿级别上寻求突破。


经济发展乏力,归根结底是产业发展缺乏活力。同样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经济和广东、江苏相比最大的差别莫过于,广东、江苏都有着活跃的民营经济,而山东国有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已根深蒂固,这大概也是国务院把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放在山东的原因之一。国有企业的强大无形中压缩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特别数字新经济的开拓。


5月15日,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某针织公司的工人在检验童装产品质量


目前,尽管山东拥有了继上海(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后的全国第2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但也改变不了其在新经济的布局已落后江浙、广东等沿海经济活跃省份的事实。


人口的流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着不同区域产业发展的活力。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山东都是净流出,流出人口总数达80万。而数字经济发达的杭州,2019年人口净流入55.4万。


再将目光聚焦在山东省周边,隔壁郑州2019年人口净流入46万,反观山东省内两个副省级城市,倚靠省内1亿人口资源,两市加起来的人口净流入不足20万,可想而知对省内的吸引力。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有一点需要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单极驱动还是双核或多极驱动,本身并没有优劣可言,只不过是各区域综合自然地理、历史和产业发展特性而做出的选择。


济青双子星中心引领优势不足,省域经济腹地面临被周边城市群吞噬的威胁,经济发展动能和活力不足等,这些山东目前面临的困境已经暗示,在政策和全国各地都在纷纷打造“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当下,山东过往传统的双子星均衡发展战略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了。


要知道,即便都是双子星驱动,各省的资源禀赋不同,也需要根据经济环境或发展趋势变化,适时调整,用陆铭的话,就是要发挥双子星的比较优势。


5月28日,山东济南人才市场恢复现场招聘活动,并举办现场招聘会,供求双方免费参加


显然,山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梳理山东省近两年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释放出的三个信号值得关注。


其一,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规划的“两圈四区”,再到今年6月发布的“一群两心三圈”“两心”的提出,让加强济南、青岛双子星中心引领作用的意图十分明显,也宣告山东正式加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的行列。


其二,从去年并入地级市莱芜市到今年画出“省会都市圈”,明确将周边的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七市纳入济南朋友圈,济南强省会战略继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聊城已经是以郑州为中心中原城市群的成员,此举也意味着济南打响了和周边省会的经济腹地争夺战。


可以想象,随着济南强省会的继续推行,华北平原区域的经济腹地争夺战将更激烈。不过从济青双子星的比较优势分工来看,囿于青岛的地理位置,扩大经济腹地的重任也只能落到济南身上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合并莱芜让济南坐稳了省内老二的位置,也只让济青GDP之间的距离缩小到2000亿元以内。


但仅靠行政手段扩大区域范围获得人口GDP规模的增长,显然不是最优的强省会战略,唯有与市场需求、与自身产业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强省会的活力,实现中心引领作用。


青岛台东三路步行街


其三,随着济青高铁的开通,双子星之间协调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补齐了传统模式下,济青双子星重竞争轻合作的短板。济青高铁,让济南到达青岛后,借助青岛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济南到日照、烟台、威海等省内沿海城市的2~3小时交通圈。


同时,济青之间也将形成济青高铁、胶济客运专线和原胶济铁路并存的“客货分离六线”运输格局,让青岛得以更高效共享济南的经济腹地,将青岛为头的港口城市的资源配置到全省。


这三个信号背后勾画的蓝图清晰可见,即山东济青双子星,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的协调驱动发展格局逐渐清晰。


但这只是一个宏伟和理想化的蓝图,距离现实还很遥远,而山东省当下要做的事情,显然还远不止这些。



    编辑 | 谭保罗

排版 | 阿丽菜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