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块液晶屏的战争

胡万程 南风窗 2020-08-24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胡万程


“啪”的一声,一台液晶电视从二楼阳台被扔了出来。


伴随着欢呼,楼下的人一哄而上,“围攻”这台电视机。用棍子敲的,用脚跺的,现场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6月18日,印度西部港市苏拉特一处公寓的居民,将家中的中国产电视机丢下楼

这是近期印度人“抵制”中国商品的一幕。不过别误会,本文谈的不是两国摩擦,而是那台倒霉的电视机。


从视频中群众的穿着和楼房的年代感来看,这里的居民应该并不富裕。反倒是那台电视机,在环境中显得违和。大尺寸,薄平板,外观上与发达国家的家庭电视并无差别。


几年前液晶电视还是高档货,为何如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000美元的地方也能用上它呢?原因正是中国企业的增产,使得液晶面板(LCD)的价格大幅度暴跌。


眼下,面板利润几乎触及行业底线,使得“老玩家”流失严重。从去年年末至今,仅仅半年,就有松下、LG、三星以及三菱电机相继宣布退出LCD生产,转攻OLED显示屏。中国企业将掌握LCD的定价权和供给的大部分,迎来中国“一强”时代。



关于行业主导权从日本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进而转移至中国大陆的产业很多,比如家电、光伏、电脑、智能手机等。但要注意的是,技术的革新换代,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破坏型创新。中国曾吃过LCD全面取代CRT(阴极射线显像管)的大亏,日企也因押宝等离子显示器而元气大伤。


在“一代技术一代王”的显示领域,“换赛道”的老牌列强们,并不是断了气。



封锁中的突围

五年以前,中国的电子产业舆论场上,“缺芯少屏”这个词的曝光度很高。


一个是工业粮食,一个是信息出入口,芯片被美韩日、台湾地区霸占,液晶面板被韩日、台湾地区包揽,从电视到电脑到手机,中国大陆处处受制于人。


拿电视来说,中国当时除了液晶屏,所有零配件都可自产。但也因为屏幕无法生产,生产链缺失,导致议价权掌握在了韩日、台湾地区厂商的手中。因忌惮中国的规模化生产后的成本骤降,海外企业严禁对中国进行技术输出,联合起来操纵价格。


当时,一块液晶屏的成本甚至占到电视总生产成本的七成。一台中等尺寸的液晶平板电视卖到上万元,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


2011年4月,上海,市民站在几台待售的液晶电视前,电视上贴有“日本屏幕”等字样


这也就导致中国大陆彩电厂商花费巨资从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与芯片、石油一起,常年位居中国进口物资的上位,2010年的采购总额超过460亿美元,占到了全年GDP的0.7%。


和如今芯片被“卡脖子”的困境一样,当年的屏幕也属于任人宰割的局面。中国不是没有尝试突围,但与海外的技术已经有了代际差,被技术封锁后,自主研发等于从零开始。


液晶面板是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三高”行业,且周期性明显。刚刚入世、国力尚弱的中国,在这类产业上的投资上是捉襟见肘的。此外,在当时的显示屏领域,等离子显示和真空微电子显示同样风头正劲。把有限的资金,押宝到哪个方向也是个大问题。


竞争落败的一家韩国企业给了中国一个机会。


韩国在赶超日本产业领域的时候,经常会用一招“反周期操作”。这样的操作颇有些孤注一掷的感觉,赌对了盆满钵满,赌输了全盘皆输。在行业竞争中,当时排名第9的现代因投资失利,无奈需要出售面板业务。


2007年12月27日,韩国首尔,三星SDI公司当日表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开发出31英寸能动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AM OLED)


京东方闻风而动,先是2001年收购了现代STN-LCD和OLED业务,又在2003年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


这是21世纪初,中国政府批准的最大外购案例。但回过头来,这桩交易无论对于京东方,还是中国,都是“血赚不亏”。收购的当时,面板价格正处于下行趋势,急于脱手的现代给了京东方一个白菜价。


京东方也凭此机会,得以真正入了液晶面板生产的行当,2003年开建了5代线。



从LCD到OLED

2003年就开建了5代线,但直到2015年,中国仍然喊着“少屏”。与海外的技术代差,可见一斑。


初期投入过大的京东方,资金链就几乎断裂。2005年和2006年,京东方的亏损都超过了15亿元。二级市场的京东方也变成了*ST东方。幸好北京市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兜底,京东方才勉强没有破产。


虽然第一次出师,亏得头破血流,但京东方拿下了三星的订单,积攒了不少经验。彼时,伴随着城市竞争的抬头,和LCD逐渐在显示领域的胜出,各地政府开始找到京东方,希望邀请过去建立生产线。成都、合肥、深圳、鄂尔多斯,京东方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京东方(BOE)公司大楼


面对这样的“卖方市场”,京东方出价也很狠——一个项目地方政府至少出资60%。要知道,当时京东方并没有什么好业绩,投资这样的大项目,对于财政收入有限的城市无异于背水一战。


“赌城”合肥,就在京东方身上豪赌了一把。合肥市政府承诺出资60亿元,项目总价175亿元,为此把地铁建设都暂停了。2009年,合肥6世代线开建,也正是由于这条线,中国电视首次可以用上国产面板。


后来的事情,是京东方、华星光电为首,中国面板厂商的进一步扩张,加大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的大幅度提升。到了2015年,中国大陆成为了全球拥有最多高世代LCD生产线的地区。


根据DSCC(显示供应链咨询)的产能预测,2021年中国大陆所生产的电视用LCD的世界份额将来到62%。相较之下,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加起来的份额不足38%。


5月17日,广西某产业园内,一家电子产品企业的工人正在车间生产线上作业


产能的全面上升,使得中国“价格屠夫”的一面尽显。LCD电视从万元位,到对折,再到一两千。唾手可得的白菜价,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


眼见LCD领域被中国大陆彻底蚕食,转攻OLED,成为了韩日和中国台湾企业的普遍做法。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有着自发光、无穷高对比度、宽视角、低功耗、响应速度快等特性。


虽然关于LCD与OLED谁强谁劣的争执一直未停息,但随着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选择其OLED为旗舰机屏幕材质。到今年年底,全球OLED产值规模预测将达到了500亿美元,超过LCD的出货量。


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各大厂的投资趋势,至少在手机领域,OLED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已然接近板上钉钉。



警惕“创新型破坏”

由于电子产品核心技术的变革,导致的老企业一落千丈,新企业跃过龙门的剧情,我们并不陌生。在显示领域,这样的故事也在周期性地上演着。


20世纪90年代,中国CRT技术成熟,长虹、TCL、康佳等企业依靠成本优势,打败外企,席卷了全国市场,电视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然而,当时的海外企业纷纷钻研起LCD技术,中国错过了这波技术储备。CRT的好日子不到十年,就被LCD彻底淘汰,中国陷入了长期需要进口LCD面板的困境。



把LCD发扬光大的日本,同样是因为押错了技术趋势,而受到了重创。


等离子面板曾一度和LCD面板分庭抗礼,两者技术也各有优劣。但由于等离子的技术多掌握在日企手中,导致新入者门槛太高。相较于LCD技术在东亚的全面开花,等离子面板在产品规格、产业规模和成本等多方面落下风,最终成为了明日黄花,被各大厂商所抛弃。


众多失败案例提醒着国产厂商莫要重蹈覆辙。在LCD领域称霸后,如果不能及时把握新技术的走向,提前做好技术储备,那么当新技术规模化后,过去的技术积累以及市场份额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将全部归零。


在OLED市场方面,目前韩国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领域,三星等韩国厂商在2005年的时候便开始大举推进 OLED 技术,不过由于技术不成熟,并未对LCD面板构成实质威胁。但随着OLED技术的成熟,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韩企尝到了甜头。2018年以前,韩国几乎垄断了世界OLED面板制造。


1月8日,美国拉斯维加斯,中国科技公司柔宇在消费电子展(CES)中,将多个OLED显示屏挂在一棵假树上,展示其柔性OLED屏幕


因为有前车之鉴,在OLED面板的布局上,中国企业比当年的LCD要积极得多。据南风窗记者整理,全国OLED产业的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生产线布局超过20条。未来五年内,产能将会得到快速的释放。


据DSCC预测,到2025年,中国OLED面板市场份额将会快速增长至43%,OLED面板的制造领域将会由韩国主导的格局变成中韩两国争霸的格局。


日本企业则在OLED材料领域掌握着绝对主导。去年日韩贸易摩擦的起因,就因为日本对韩国加强出口管制了OLED面板制造所需的三种重要材料。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日本生产了全球90%的氟化聚酰亚胺、光刻胶以及70%的氟化氢。


2019年,《日本经济新闻》曾有一篇《解剖华为P30Pro》的报道。其中写着,“总数1631个零件中,有869个来自日本,占比53%。”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从芯片和屏幕制造领域明面上是“败退”了,但暗地里却做起了上游环节的“隐形冠军”。


5月25日,日本东京新宿,一名骑行者经过一处电子屏


上游不给材料,中游制造的人就无米下锅,被“卡脖子”的韩国人一度极度悲观。


同样的,能卡韩国脖子,也就意味着能卡中国脖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曾指出,“OLED包括发光材料、柔性PI膜、蒸镀设备、光学胶在内的关键材料设备目前基本都依赖进口,中国的OLED显示产业目前还是大而不强”。


当然从全产业链来看,任何国家想配齐所有的环节,一来不现实,二来也不划算。如何整合好全球资源,发挥好本国的优势,在技术的趋势上看得更远更准,这是未来决定行业位置的关键。



    编辑 | 谭保罗

排版 | 阿丽菜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