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雨过后,这15个人的故事

朱秋雨 南风窗 2020-09-22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朱秋雨


“我当时想,正常上下班的生活是多么弥足珍贵”。疫情期间,桑岭是首位驰援到武汉前线的广东医生,抗击疫情的心路历程,他如今想起仍然难忘。


9月14日,广州第186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15位广州地区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称号的代表,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病毒来势汹汹,从一切未知到实现常态化的疫情防控,七个多月里,始终能鼓舞人心的,只有生命本身的力量。当疫情受到控制,那些曾经奔赴或坚守一线的惊心动魄、从容淡定,成为了刻下时代印记最深的故事。



“不容易”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陈祖辉是除夕当天下午接到支援武汉消息的。临行前,他只花了两个多小时打包衣物,注射了一支增强免疫力的胸腺肽,就“两眼一抹黑地去了”。


这不是他第一次临危受命。好几次重大灾情时,他都在现场:1998年湖北武穴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陈祖辉形容,是“最惨烈”的一次。


大年初一,抵达广东省对口的武汉汉口医院传染科六病区时,陈祖辉也被震撼到了,情况“比想象中还差太多”。虽为武汉市最早的三家收治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汉口医院却是唯一的一家非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区挤满了人,还没来得及进行任何功能区的分类。


连医疗队队员都害怕了。同队的一位女护士,站在与传染区仅一门之隔的清洁区处,开始哭泣。他还记得,当时门关得不紧实,传染区的风通过一道很小的门缝呼呼地吹来,立马令人生畏。



没有隔离防护区,医护人员的防护举措也不到位,这是汉口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首批援汉医疗队派出三位医院感染专家,在广东医疗队正式接管汉口医院后,陈祖辉等专家宣布,将防护措施从二级提高到三级,并迅速为当地医疗人员进行院感培训。


三级防护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每一寸皮肤都不能暴露在外面,”他解释,刚到武汉,他发现很多医护都还只会带着口罩,仅仅是意识到了鼻粘膜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但眼睫毛、眼结膜等依然暴露在外。


“防护意识非常重要。从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指导,细化地培训每个医护人员,并让他坚持执行下去,”这是院感专家们做的最重要的“小事”。


这一过程并不简单。


陈祖辉算了算,广东医疗队用了六天时间在汉口医院完成物理空间改造,设置出隔离区、缓冲区、清洁区分区通道;但前后花了10天培训医护人员,让种种细节落实到位。


由广东医疗队率先提出的防护建议,经过同行的交流传授,很快扩散到各省医疗队。严格的医院防护的要求下,全国支援武汉的四万多名医务人员均没有感染的报告。


陈祖辉在湖北武汉抗疫


类似的“广东经验”还有很多。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忠德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不幸感染,病倒在重症监护室长达19天。而这些“非典”经验在抗击新冠病毒上,让中医药发挥到重要作用。


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中医科技专班临床救治组副组长,张忠德在查看多家医院的病人后,推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第二版诊疗方案。这一方案后来融进了第四版的国家诊疗方案。


“会有较完美结局/尽量呼应这/一路风雨/谁都不容易/谁都很努力/谁还没倦意”。三月,获悉武汉疫情逐渐稳定,广东医疗队可以分批回撤后,陈祖辉写下了这样的诗。


五个多月过去,他还总想起刚进驻汉口医院时的紧张与落差,“一想到把人搞丢了,你的心理要有多强大才能承受?”



重症医生

“一个国家有多大程度尊重生命,就会有多大机会挽救生命、控制疫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说道。从武汉回家后,他又去到了黑龙江绥芬河、新疆喀什,分别连续工作了67天、35天和31天。


管向东人称“管爷”,被称为中国的“重症八仙”。2月2日,他与重症领域的七位顶级专家驰援武汉,一同巡查、指导危重病人救治。


危重病患是疫情防控的“硬骨头”。


2月9日,湖北省卫健委首次公布病死率,有“内陆最大侨乡”之称的天门市即因居位居湖北省病死率前列,引发社会热议。管向东也在一天前收到了任务:巡查天门,找出原因。


直接进入当地ICU病房,并与天门市指挥部座谈后,管向东很快下了判断:该地高病死率不会持续。他发现,死亡病例多集中出现在二月前的普通病房,源于在疫情面前的自乱阵脚。


他的判断没有失误。2月8日以后的日子,天门市病死率开始逐渐下跌,从最高8%降至近2%,幅度明显。从湖北省一间间重症病房走出来,管向东编写了多个诊疗方案,这也给他日后奔赴绥芬河口岸和新疆喀什增添了底气。


管向东在新疆喀什成功救治患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桑岭也在武汉的重症病房呆了76个日夜。作为广东省最早支援武汉的医生,除夕到达金银潭医院ICU病房时,他接手的是最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当时的插管死亡率达100%。


把前线情况告诉师傅钟南山后,钟南山的回答是:“静下心来,我相信你可以。”


桑岭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对于插上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要先救活一个。1月26日,他分管的病区成功为一位危重症患者拔管,成为金银潭医院首位治愈的危重症患者。当天,经多地呼吸重症专家的研究,桑岭团队成功给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术。


“我只是在一个应该的时间去了一个应该的地方,完成我的本职工作而已,”9月14日召开的表彰大会,桑岭这样表示。



经 验

据统计,广州市先后派出医疗队14批次、医务人员148人支援湖北疫情。支援武汉期间,广东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3616人,病亡率3.48%,明显低于全国的4.02%。


但另一边,广东省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实现科学防控、精准复工并非易事。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智聪认为,用新时代的抗疫精神诠释广州的防疫之路,“生命至上”四个字最为深刻。新冠肺炎暴发以来,重视公共卫生专家意见并明确疾控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职能,促使广州市多次做出科学决策。


作为广州市新冠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杨智聪统计,专家组累计报送了118份风险评估报告和建议——包括加强对重点国家和地区人员的排查,学校要做好准备上网课,为慢性病患者开长的处方等等被政府采纳,并及早进行部署,为疫情防控赢得了时间窗口。


3月23日,武汉市第一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被杨智聪称作疫情防控的“高能神器”,这能帮助实现人群健康监控、病例传播链追踪、疫情风险登台评估和预警等。他做了一个对比,利用智能呼叫平台,可以同时对500多人进行健康追踪,比人工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国家卫健委成员、广东省新冠疫情防控临床救治专家组兼重症救治组组长覃铁和则从更宏观的角度总结了过去的抗疫成效:“广东省共计死亡病例是8个人,病死率是0.45%,这在全世界范围是很低的。”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广东省的传染病防治具有天然的难度。作为应对策略,广东从2003年后就开始构建了省级临床专家组工作机制和分级救治体系。


这个机制作用下,1月13日,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前,广东省疫情防控各个专家组开始筹备运作,邀请钟南山任总顾问,覃铁和任临床组组长。


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覃铁仍然不忘建议,“把过去可能存在的一些短板,比如物资、病房建设、制度落实等的不足,我们都要补上去。”


他的短期目标很简单:及时发现病人。等到今年冬季流感季爆发,区分好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并做好病情评估,提高救治的成功率,是疫情防控的重心。


“平常如果没有好好地提高技术,传染病来了,可能很多就用不上了,所以体系的建设很重要。”


  

    编辑 | 黄靖芳

排版 | 何一口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从拥有一个『冷静』的手机壳开始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