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炒房团over了,但温州人嘴上从不吃亏

南风窗 2020-11-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市井望远镜 Author 温静静


推荐大家戳顶部入口关注 『 市井望远镜 』👆
大城市的富豪都是如何花样划水?广东人为什么爱喝火锅底料?“非网红”西域边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群有趣的年轻人都会为你解答。


若是温州人愿意

不炒房、不办厂

多开几家饭店也能赚翻

——本文作者:温静静


➭➭➭

前阵子,一组有关温州的数据令人感慨。这座位居东海之滨的温润小城,在时过境迁后,以强烈的历史反差感重回人们视线。


2010年,温州以3万均价创下国内房产市场新高,北上广深杭都只能排在其后;2020年,温州住房均价回落至2.2万,成为过去10年房价跌幅最大的城市。


图源网络

 

虽然今天的温州房价仍然超过青岛、武汉等新一线城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舆论场中已经越来越低调。没人再提江南皮革厂倒闭的老梗,曾经名震江湖的温州炒房团也沉寂在大起大落的岁月里。


在撕去了浮华的面具之后,生活开始归于平静。人们逐渐意识到,撇开金钱、商业、房产,温州还有许多未曾被发掘的珍贵之处。世间万物,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小龙女在雁荡山纵身跃下断肠崖,张爱玲为世纪渣男胡兰成追至小旅馆,温州藏着数不尽的、细细绵绵的情与思。


再看街头巷尾,无时无刻不有鱼肉香气扑鼻而来,还有糯米饭、江蟹生、猪脏粉、鱼胶冻......一道道地道温州菜要把人馋得移不动脚。


刘亦菲版小龙女,曾在温州雁荡山取景


人间爱情尚且凄美而相似,但食物身上的地理烙印却不可替代。如果想要研究东南沿海的饮食文化,那么无人能够绕过温州。


01 吃不腻的主食料理


温州靠山傍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丰饶。在这里,“能吃什么”不是问题,“想吃什么”才令人难以抉择。


从农耕作物到海洋渔获,温州人的盘中餐若是排起队来,可能要绕东海三圈不止。按理说选择多了,人的口味也会变得挑剔。


然而,温州人却对每一道食材都予以充分的尊重,即便是平平无奇的主食,也要做得让人“牵肠挂肚”。


在温州的早晨,一碗香气四溢的炊饭就能够把人从睡梦中完全唤醒。食客只需喊一句:“老板,咸饭甜浆!”


温州咸糯米饭。图源网络


即刻,便会有人盛好糯米饭,浇上热腾腾的肉汁,再搭上一碗丝滑甜豆浆,齐齐端到食客面前。当然,若是你想吃甜炊饭和咸豆浆,也是别样风味。


哪怕是再不爱吃米饭的叛逆少年,都会在牙齿咬合的一瞬间败下阵来。那轻盈易裂的油条碎,油润缠舌的肉末香菇,嚼劲十足的熟糯米,在口腔内欢喜得如同跳舞。


如果行程匆忙,来不及落座,温州人也会打包一份糯米饭的表亲——“糯米饭团”带走,同样是咸甜皆宜。咸内馅是腊肠、肉松、蛋黄、油条,甜内馅是黑芝麻、白砂糖、桂花、油条,不到十元就能带走一团。


温州甜糯米饭团。图源网络


做温州糯米饭,最讲究两点。一是糯米须得浸泡一夜后用蒸笼蒸熟,这样做出来的米饭会比煮熟的更加晶莹饱满;二是油条碎必须要用二次炸过的,否则不够香脆。


这些细节隐匿于温州大大咧咧的小饭馆之中,看似不经意,却注满了温柔。


外人也许不理解,但温州人有着自己的执着。正如猪脏粉一样,这是属于温州人的“白月光”。


不管湖南米粉、江西米粉、桂林米粉吵得有多热烈,猪脏粉就如同班里最文静的老幺,独自坐在东南角落,不参与外界纷争。


猪内脏处理得干干净净,经过炖煮后变得Q弹入味。大肠稳重软糯,小肠俏皮脆爽,猪血温柔顺滑,搭配一碗新鲜米粉,吸溜之间,唇齿留香。


末了,再舀一勺猪骨底汤入喉,安慰这日复一日疲惫的灵魂。


温州猪脏粉。图源网络


尽管糯米饭和猪脏粉已经足够代表家乡的硬核早餐,但温州人的选择可不止于此。


大米加水磨成浆,舀入簸箕或大盘蒸成薄薄的一层,再用刀切成一厘米左右的条状,温州人管这个叫“米面”。从外观上看,它与外地的河粉无异,但口感更粉厚,轻轻一夹就断。


米面。图源网络

 

南方人擅长把主食做成精致的小吃,就连小孩子也能毫不费力地解决掉一整份,在无知无觉中便填满了食客的胃与心。


但就凭大米,怎可能在餐桌上称王?


02 游不出温州的鱼


吃海鲜,沿海省份的共同爱好。《史记·货殖传》载:“楚越之地,饭稻羹鱼。”而在拥有千年瓯越文化的温州,海鲜至今占据着餐桌上最核心的位置。


瓯菜海鲜,清鲜而不寡淡,烹调时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温州人讲究海鲜的本来味道,在这一点上,和潮汕人也心灵相通。


几年前,温州水产市场做过调研,发现温州人每天都要吃掉6.3万斤海鲜。其中,鮸鱼和黄鱼又是最受寻常百姓喜爱的食材,在海产年销量排名中,它俩以绝对优势断层领先,甩开排名第三的带鱼两千多吨。


温州鮸鱼。图源网络


鮸鱼和黄鱼均肉厚刺少、高蛋白低脂肪,在餐桌上极受欢迎。当然,从经济角度考虑,鮸鱼更讨喜,适合用于家常料理。


大黄鱼则会出现在更隆重的场合。当地有句俗话是:“无黄鱼不成宴,无好黄鱼压不住好年。


在许多传统温州婚礼上,海参鲍鱼都可以缺位,唯独黄鱼必须上齐。这也是新人们“甜蜜的负担”,只因一条两斤重的大黄鱼,最高能叫价3000元。


将整条鱼蒸煮煎炸,已足够逼出海鱼的鲜香。但温州人却并不就此放过这些来之不易的食材,他们还擅长于为海鱼“易容”,首先便是将鱼头、鱼骨、鱼肉、鱼肚细细拆分开来,每个部位都各有妙处。


温州大黄鱼。图源网络


那些看似无甚用处的边角料,在温州人的刀光铲影中,化身味走偏锋的独特料理,这也正是温州菜的迷人之处。初见时无甚欢喜,别离时满是不舍。


鱼头可用于红烧,汁浓味鲜,烹饪时放几块豆腐,待它吸饱了鱼汤,正适合佐饭;


鱼骨则下至热油锅里微微煎炸,至表面盖上一层金黄,盛出放入面碗中,便是一碗喷香的鱼骨面;


鱼胶富含胶原蛋白,口感弹润筋道,可搭配红枣、党参、莲子等食材一同炖制,也可制作成温州人最爱的鮸鱼胶冻。


鮸鱼胶冻。图源网络


当然,鱼肉仍是当之无愧的重头戏,温州的特有做法是鱼丸、鱼饼和敲鱼。


温州鱼丸也叫鱼圆,它和711便利店里卖的咖喱鱼蛋不同,也不像火锅肉丸。


温州人将鮸鱼肉摔打成泥,用手指勾一条鱼泥下来,弹入滚烫中便可定型,最终成品是并不平整的长条状。用清汤煮之,撒上一点胡椒粉,清爽鲜嫩。


温州鱼丸。图源网络


鱼饼的基础做法和鱼丸相似,需要先将鱼肉捣成泥,加入豆腐、薯粉等,再一齐揉成饼状,蒸出形来,切片即可。夹一块鱼饼,蘸上温州特色酱油醋,滋味极好。


敲鱼则是名副其实,制作过程主要靠“敲”。你只需将鱼肉摊开,撒上淀粉,再用木槌边敲边撒淀粉,直至鱼肉成为一张薄薄的鱼片。待定型后切条,宛如宽面。家里没木槌的,用酒瓶子也行,只是下手得更轻一点。


敲鱼的制作过程。图源纪录片《城市的味道 温州》


这些料理手法让鱼彻底“改容换貌”,也让食欲绽放地更为肆意。


03 街头小吃,永不过时


温州人一天最多能吃五顿,名曰:“天光、日昼、接力、黄昏、夜厨”,分别对应“早餐、中餐、点心、晚餐、夜宵”。只要太阳一挪脚,肠胃也便跟着叫唤起来,想着法子吃点儿,是温州人对自己最切实际的犒劳。


所以,在寻常的一日三餐之外,温州人对零嘴的研究也颇有心得。


纪录片《影像看中国》温州篇


在纪录片《影像看中国》温州篇里,肩挑馄饨担子的男人走向镜头的一幕,是数百万温州人心头的白月光。担子这头是炉火和锅水,另一头放着碗筷和生馄饨,男人将家伙什在街头一杵,便能叫卖起来。


冬天夜晚湿冷难耐,来上一碗温州大馄饨便能消解严寒,食客蹲在路边呼呼地吹着碗里的热气儿,冰凉的脸蛋开始变得红润。


只是这般光景如今已遍寻不着,干净明亮的室内店铺取代了露天小摊,馄饨的地位也从应急小食变为怀旧料理。


《影像看中国》纪录片截图


外地人去温州打卡经典小吃时,只需注意别被名字吓到即可。


比如温州人若是说要去吃“泡泡”,指的不是肥皂泡,而是炸串店。又比如“长人馄饨”“矮人松糕”“白蛇烧饼”,并非是恐怖主题餐厅里推出的新型菜品,而是流传数十年的老温州味。


温州人给食物命名,并不只看食物本身,反而喜欢从老板身上着手。


“长人馄饨”的叫法是因为初代老板陈立标个子挺高,长手长脚。同理,“矮人松糕”也是缘自创始人谷进芳的身高较为矮小。“白蛇烧饼”的老板娘则常年穿着白色衣衫,食客便以《白蛇传》中的“白娘娘”称之。


矮人松糕插画。图源@wonsheny


这些看似不太礼貌的称呼,却在尚无电子地图和手机定位的当年,成了最具识别特征的招牌。


们在口口相传中准确地找到了每一个小吃的摊位,并为老板们带来了可观的客流和经久不衰的好口碑。


而那些正经取名的小吃同样是温州人的心头好,自清光绪年间流传至今的灯盏糕,用糯米为原料制成的双炊糕、猪油饼,出自永嘉沙头的楠溪麦饼,都是性价比高还美味的平民小食。


除此之外,温州还有数不清的海鲜小吃,滋味完全不输潮汕,广东人看了直呼内行。用生梭子蟹做的江蟹生、咸蟹、呛蟹,萝卜丝和幼带鱼同腌制的“白大生”,招潮蟹制成的蟹良酱,以及血蛤、桂花泥螺、水潺等奇怪却美味的可爱零食。


温州有上千种吃海鲜的方法。图源网络


若是温州人愿意,哪怕不炒房不开厂,在四海之内多开几家饭店,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排版 | 井底蛙


推荐阅读

老字号最低人均300元,咋还没食堂好吃

10-18

潮汕文化的精髓不是黑社会

10-15

点赞或在看支持一下作者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