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蚂蚁退钱

南风窗 2020-11-15

Editor's Note

怎么了

怎么看
怎么办
读FT财经,观天下大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FT财经 Author 何欣



昨天,蚂蚁投资者的认购资金退款程序启动。


对600万投资者来说,总算是虚惊一场。但蚂蚁何时重启上市仍遥遥无期。


市场都在分析蚂蚁暂缓上市的原因。有人说,蚂蚁陷入暂缓上市的局面,主要缘于马云在金融外滩的那番演讲。


其实不然。马云的演讲,只是将多年来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潜在博弈高调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上交所在公告里说得很清楚了:暂缓上市,是因为新规。


马云在上海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演讲


什么“新规”这么厉害?11月2日是线索。


那天除了蚂蚁被联合约谈,还有小贷行业新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新规”)的落地。


事实上,新规已经酝酿了一年多了。它的初衷并不是针对蚂蚁集团,只是其中对小贷公司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的要求,如注册资本门槛、杠杆率、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等,都直戳蚂蚁软肋。


蚂蚁后来在公告里称,要“拥抱监管”。围绕小贷新规,它要做的事情不少。



谁暂缓了蚂蚁上市


网络小贷早已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据央行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227家。其中,有约250家可以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蚂蚁、腾讯、百度旗下的小贷公司就属于这一类。


小贷公司一直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管理。与传统小贷业务相比,网络小贷业务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到全国,并且还可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杠杆,这让他们成为互联网巨头涉足金融业务的新宠。


不少互联网公司旗下有多家小贷平台,大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比如,京东数科旗下全资控股的小贷公司有3家,度小满金融旗下有2家。


比如,蚂蚁集团旗下也有2家——“蚂蚁商城”和“蚂蚁小微”,也就是“花呗“、“借呗”两款国民借贷产品的运营主体。



然而,如今,风向变了。


新规要求,一家公司旗下不能控股超过1家全国性经营的网络小贷公司。这意味着,蚂蚁将被迫选择一家小贷公司做存量清退或整合。


同时,考虑到蚂蚁商诚的注册资金只有40亿元,达不到此次新规的50亿注册资金要求,那么,选择将其清退或整合到蚂蚁小微会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当然,即便清退或合并成功,蚂蚁旗下只拥有一家小贷公司,等待它的将是更艰难的任务——如何获得银保监会的审批、监管。



这并不简单。因为能“享受”银保监会审批和监管待遇的小贷公司是“极个别”的。


蚂蚁的小贷公司不得不再次通过审批,不仅合规本身难度高于以前,还需要和其他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小贷公司展开激烈竞争。


对暂缓上市的蚂蚁而言,压力将更大,但又别无选择。


此外,在重新审批时,蚂蚁的小贷公司还需要重新考虑注册地。因为蚂蚁旗下小贷公司注册地都在重庆,而淘宝作为蚂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使用的互联网,其注册地在杭州。


而按新规,两者应该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



存量压缩


新规其实已经酝酿了一年多,其严苛程度早在业内传开。


具体而言,注册资金门槛提高到10亿、50亿元,就足以让行业洗牌。至于5倍杠杆率和不低于30%的联合贷款出资额等要求,或许就是影响蚂蚁暂缓上市的利器。


为什么这么说?还是要回到蚂蚁的盈利结构。


蚂蚁小贷业务为蚂蚁集团贡献了约4成的营收,已超过起家的支付业务,且与信贷相关的净利润占比也达到47.8%,蚂蚁小贷业务无疑是其主要利率支撑。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贷新规征求意见


目前,上述蚂蚁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120亿元、40亿元,发放贷款和贷款余额约360亿元,但蚂蚁的总资产是3000多亿元,放贷规模达到2.15万亿,其中,消费贷1.73万亿。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


第一,蚂蚁小贷如何用160亿的注册资金发展成3000多亿的资产规模?


第二,蚂蚁又如何用3000亿的资产,撬动了2万亿的信贷规模?


给马云批复网络小贷的时任重庆市长黄奇帆曾在今年上半年一次公开演讲中透露,蚂蚁资产攀升背后的秘诀是循环发ABS融资,三年多时间里,蚂蚁集团发行40余次ABS融资,形成3000多亿元的规模。


即便以现在160亿元的注册资本来看,也放大了约20倍。按照新规的5倍杠杆要求,对蚂蚁而言,降资产杠杆,必须提上日程。


3000多亿的资产又是如何放出2万多亿的信贷资金?联合贷款是蚂蚁的杀手锏。


所谓联合贷款,通俗的理解就是银行提供资金,蚂蚁主要负责风控,共同发放贷款。招股书显示,蚂蚁与100家银行合作,蚂蚁用2%的资金,获得3成利息作为回报。


但新规要求,单笔贷款,助贷平台的出资比例不能低于30%。以蚂蚁1.7万亿消费贷余额来计算,蚂蚁集团的资本金要补充到5100亿元。



目前,以蚂蚁实际投入的2%计算,蚂蚁投入的资金仅340亿元,即便允许蚂蚁使用5倍杠杆,蚂蚁应该投入近千亿资本。


所以,按照新规,蚂蚁不仅要降资产杠杆,还需要补充资本金或者压缩信贷规模。


但让暂缓上市的蚂蚁焦灼的是,这无异于让它亲手毁掉之前创造的信贷神话,或将削弱它在资本市场的想象力。


事实上,蚂蚁褪去科技标签,走向金融监管早有苗头,也是必然趋势。


一方面,事关金融监管大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已开展两年多,从监管对P2P、私募、信托爆雷潮的处置,就能看出监管对金融风险从严处置的态度。


今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过去两个月,就有金融控股公司监督办法、私募新规、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稿等多个监管政策出台,预示着,大金融强监管的趋势越发明显。


此次,小贷新规只是大金融强监管的一小部分,但却表达了政府要“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的决心。



另一方面,蚂蚁浓厚的金融属性使然。


蚂蚁集团拥有银行、支付、小额贷款、基金、基金销售、期货、保险代理等多个金融领域的牌照,并且正在组建消费金融公司。毫不夸张地说,蚂蚁集团在金融行业的影响力已然是一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先前将其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试点已是先兆。


回头看,马云一番犀利的演讲,何尝不是在风险边缘的疯狂试探。只是如今这个试探,答案已经明了。等待蚂蚁的,将是漫长的金融监管。


而蚂蚁的合规之路,注定将成为金融科技同行的参照。



记得关注我们的好朋友“FT财经”,一起读懂财富与经济的逻辑。


作者 | 何欣

编辑 | 何子维

排版 | 乔八斤



— FT财经出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