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生高义

荣智慧 南风窗 2021-01-14

作者 | 南风窗主笔 荣智慧


当地时间12月20日,以著作《邓小平时代》为国人所知的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F. VOGEL),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有友人哀叹“一个时代之结束”


理解这句评价,其实颇为复杂。


一方面,高龄的傅高义去世,代表着二战后美国第一代“知华派”的退场。


另一方面,一个美国式现代化的“样板时代”确实已经左支右绌,而整个东亚乃至中国内部的巨大异质性,也令傅高义终生所期待的“现代化东亚”困难重重。

 

反过来说,解傅高义乃至其学说,实际也没有那么复杂——只用拎出一条线索:现代化。



探索“现代化”

傅高义出生时,美国现代化理论的开山鼻祖、社会学家帕森斯刚刚自英国、德国回到美国哈佛大学,既为美国带来了韦伯理论,又以现代化论述自成大家。


帕森斯及其著作《社会行动的结构》


帕森斯认为,西方社会发展史上的现代化过程,包含了三项基本任务:科学革命、民主革命、产业革命,后人还添上了“管理革命”,四种统称为西方的“四个现代化”。

 

帕森斯以西方各国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三个不同的历史模式。


其一为常规模式,指英、法、荷等国各以产业革命或民主革命为先导,徐图科学革命。


其二为灾难性模式,由德国首创,以大搞工业化、科技创新为主,偏废民主建设,终致纳粹上台,军国主义扩张。


其三为最佳模式,由美国为代表,因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经济扩张“三位一体”,可堪楷模。

 

这一“现代化模式”说,是50年代美国学术界之显学。傅高义正是此时就读于帕森斯门下。

 

显学之所以“显”,背后深厚的政治原因不可不注意。

 

当时帕森斯鼓吹美国“三位一体”,千秋功业,苏联正大肆批判“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而美国学界由此掀起的现代化思潮,本身就隐含了与共产主义公然对垒之意——在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理论之外,美国的发展模式如何形成、发扬?最关键的是,美国的发展模式,能不能为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指出一条“光明大道”?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三位一体“分层理论:社会分层依据分别为经济、声望、权力


因此有人称“现代化理论”是出自美国学界的“基本国策”“非共产党宣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帕森斯的美式现代化地标,说天时地利人和多,分析矛盾冲突、思想进程和历史局限少,不免实操性过于狭窄,令人无从下手。

 

此后,美国现代化理论家开始协同作战,自60年代起,一批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大佬纷纷加入阵营,为这一理论弥补缺陷,添砖加瓦。

 

60年代中期,围绕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图式,美国学术界各专业领域开始轮番发力。像经济学家格森克隆提出“技术转让”原则,鼓励欠发达国家借用先进技术、资金和外来经验。社会学家W.J.列文建议欠发达国家“高度专业化分工”“精密科层组织”“核子家庭”等。


理论之外,现代化实验也已经在亚洲开展,但效果堪忧。接受美国援助和专家指导的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改革难产,尤其是伊朗改革,触发宗教改革的严重倒退……这些实践导致美国学界日益关注亚洲国家现代化的“受挫”(Breakdowns)。


《我在伊朗长大》剧照


而日本的发展,显然是亚洲国家的样板。其时担任哈佛大学东亚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的傅高义,先后出版了《日本的新中产阶级》(1963)和《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1979),分析日本现代化转型历程中的“有序受控”之优点。



反思“现代化”

《日本第一》出版之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经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如火如荼地开展。


傅高义著作《邓小平时代》


1987年,傅高义在广东待了近七个月,走访了广东省十四个地级市,和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去了一百多个县中的七十多个,拜访了三十多名县级以上官员。


1989年,《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出版。此时距离他上一部的“广东著作”《共产主义下的广州:一个省会的规划与政治(1949-1968)》出版,正好二十年。

 

可以说,从“共产主义广州”到“改革开放广州”,不仅为广东三十年来的实践作史,更指出了中国当代历史进程中的“现代化转型”中的动因、性质和过程。


对中国改革开放抱有信心的傅高义认为:“如果能够给予广东人民更多的机会,那么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们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很快,傅高义的视野更超越日本和中国,放眼于整个东亚。《亚洲四小龙:东亚现代化的扩展》(1991)出版后,才使“亚洲四小龙”这个成名于70年代后期的“时髦说法”,成为讨论新兴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典范。


也正因对东亚现代化模式的细致研究,傅高义一度受提出“软实力”的政治家约瑟夫·奈之邀,担任克林顿政府的“东亚情报官”,并因公开声称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并非“误炸”,使美国当局高度紧张。

 

2011年,《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和编著的《朴正熙时代:韩国的转折点》先后出版。这两本书的主题,也均围绕中韩两个文化接近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展开,两位传主既同具卡利斯马色彩,而两书的副标题也如出一辙——转型(transformation)。

 

傅高义的最后一部著作《中国与日本:面对历史》于2019年发表,此书可谓“充满善意”。他自认是中日两国共同的朋友,痛心于两国之间不断激化的矛盾,希望能借阐释历史上的牵连、交流以及全面侵华战争的“偶然性”,来化解彼此的误会与敌意。


傅高义最后一部著作《中国与日本》


傅高义去世,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也已走过四十多年。关于“反思”或“解构”现代化的理论,业已逐渐壮大。

 

比如,批评者认为,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等都是“成本转嫁”导致的,而“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客观普遍存在,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异没有关系。

 

在去世前,傅高义一直对近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方向保持警惕。他公开表示两国应该以和平和富有成效的方式竞争,而“竞争对手不必打架,可以通过竞争来提高自己,令自己变得更好”。

 

当然,他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作为熟稔东亚的“中国先生”,他觉得有责任大声疾呼,“我们应避免对中国的极端反应,这完全不符合国家利益”。




2021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编辑 | 何子维

排版 | 李倩钰


更多推荐

热文


围观


故事


商城


杂志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2021年·愈日历』治愈上线

随心所·愈  点击购买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