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毛一直抄其他国家的综艺,你们自己不是很牛逼的嘛,看看,这水准、这内容。只要你用心了,观众会买单的。满满的正能量。”
看完这档国产原创综艺,有人悄悄地置顶了家人的微信群......
这个夏天最热门的综艺,
无外出《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等选秀节目。
而这些节目的套路,
却越来越趋向于撕逼撕逼再撕逼。
那么有没有不撕逼也很精彩的综艺呢?
团团负责任地回答一句:有。
《儿行千里》
《儿行千里》是一档由何炅主持的家风类节目。
“儿行千里”取自于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
名字很简单直白,
讲述的就是寻常百姓家的故事。
节目每期分享3~4个素人的家风故事。
这些故事平凡而珍贵。
第一个出场的主人公叫何江,
2016年,他作为优秀毕业生登台演讲,
这是哈佛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生。
但台下所有的师生都不知道,
这个发着光的男孩,
来自12145公里外,
湖南宁乡的一个小乡村。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
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
坚信“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他们从不出门打工,
宁愿在家辛苦一点,多干点农活,
也要陪着孩子上学。
父亲说:“我们从不打牌”,
没有任何娱乐的他们,
每天坐在家里的四方桌子上,
每人拿一本书,看谁坐得最久。
有时候,怕孩子压根没看进去,
父亲会抽出一本书:
“第几页第几张,说出中心思想。”
何江说,
其实那时候他真的蛮想出去玩的,
但扭头看到爸妈都坐在身旁看书,
他不敢。
何江还有一个弟弟,
他在哈佛念书时弟弟也考上了研究生,
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
为了给孩子交学费,
年迈的父亲决定出门打工,
江西、武汉、银川......
只要哪里工资高,他就去那里。
他的工作是竖电线杆,
一根电线杆有一千多斤
但竖一根的工资只有20元。
回想起那段经历,
父亲对着镜头说:真的非常累。
但他从没在两个儿子面前说过。
2016年,他被查出了尿毒症,
110多斤的体重浮肿到160斤。
医生说你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他却不愿意让老伴告诉儿子病情:
“一点点小病,
千山路远,免得他们挂念。”
怕孩子担心,
明明很不舒服,他还是说:
“我很好,身体坚持得住。”
十二小时的时差,
何江坚持每天和家人视频聊天,
有时父亲的状态不好就会让母亲接,
自己躲在屏幕后面去。
或者故意挂掉,再发语音过去,
生怕儿子知道了为自己担心。
其实何江都知道。
所以当他成为中国第一位,
站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优秀毕业生时,
他讲到了科学、改变世界,
也大声说出自己来自农村
和有两位当农民的父母。
因为比起后来的掌声和成就,
他始终念念不忘,
八年前,
他刚从农村跨出国门的那个清晨。
那天,天刚蒙蒙亮,
何家就起了个大早,
送他去村子里的车站。
就在快要上汽车的时候,
开心但又有点伤感的母亲突然问他:
“你要不要吃菱角?”
何江特别惊讶,
母亲怎么在这个时候还问这个。
也没等他回答,
就看她径直朝车站旁边的水渠走去。
水渠很深,年迈的母亲弯着腰,
伸直了手,怎么也够不到。
她索性脱掉鞋子,卷起裤腿,
一脚踩进泥里,艰难地趟着水
走向不远处的菱角......
这个场景,让团团想到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背影》。
书里要求背诵的第六自然段,
当时13、4岁的我们根本读不懂,
只是当做一个艰难的任务。
直到后来我们长大了,
第一次离家,
看着父母往自己的行李箱里拼命塞东西,
坚持坐火车、挤公交陪着去学校报道,
一路还要被迫听他们啰嗦的叮嘱
......
直到他们转身离开,
看着那个还未察觉到,
就已经偷偷老去的背影时,
你突然就读懂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就跟朱自清怕父亲看见,
赶紧拭干了泪一样,
何江接过那一捧菱角时,
也不敢抬头看自己的妈妈。
“男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实当时我在吃的时候,
都不敢直接看我的妈妈。”
原来有些爱,
不需要语言,却依旧沉甸甸。
何炅被感动的眼眶都红了: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虽然不善言辞,
但是一分一毫,都不曾减少过。
他说这个故事里
有两个天天,让他印象深刻。
一个是小时候父母的“天天陪伴”,
另一个就是何江长大后的“天天联系”。
他特别自愧不如:
我到现在都有个好习惯,
就是不管飞到哪里,
落地一定会跟妈妈报平安,
我以为我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但是,我做的还不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父母的爱”、“无私”,
会被认为是一件
很老土、一点也不酷的事情。
网络热门的话题都是
“逼孩子相亲的怪物”、“熊父母”
......
但他们不全都是洪水猛兽,
他们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普通人的普通爸妈。
“所有的选择,所有的依据,
都是为了孩子,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父母,
他们选择的方式。”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之中,
只有过年的六天才和父母见面,
一天最多在一起11个小时。
若父母60岁,活到了80岁,
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只有1320个小时,
你以为来日方长,其实只剩下55天。
手机,几乎成了我们和家唯一的联系。
节目里,离家841公里的姑娘说,
有一天自己的手机没电了,
等回到寝室后已经非常晚了,
打开手机发现有二十多个来电提醒,
全都是妈妈打来的。
等她打回去,
妈妈在电话那头着急地说:
“你吓死我了,
你微信也不回,手机也关机”。
她无法想象,
那几个小时妈妈是如何在煎熬中度过的,
她只知道从那以后,
妈妈存了她所有室友的联系方式。
“即便下次找不到你,
我还可以联系室友,
确认你是安全的。”
我们一天24小时离不开手机,
好像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在等着我们,
但真正找不到我们会着急的,
真的只有父母。
距家944米的男孩,
也分享了一则关于电话的故事,
他说有天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他俩平时很少交流,
但那天父亲突然开口:“我想你了”,
让他惊讶的是下一句:
“还希望你知道,我爱你”。
后来他才知道当天父亲喝醉了,
平时说不出的话,
这才有勇气说了出来。
在娱乐至死的当下,
你难得发现竟然还有一档不抄袭、
不说教的节目。
没有明星的加持,
也没有经典的朗读片段,
它也从不标榜自己“real”,
只是简简单单讲完一个普通人
关于家、关于爱的故事,
仅此而已。
△影后马思纯,被这个节目感动,手写的一封家书
它也没有综艺节目一贯老套的环节、
过度的煽情与包装,
被采访的素人直言有点紧张,
甚至连被戏称“何哭哭”的何炅,
在采访中几度红了眼眶,
但也没有掉下泪来。
或许这个节目
会让你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但别害怕到不敢去面对,
因为它让我们懂得,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本质。
不过,
这个节目的受众不多,
甚至可以说很少。
团团看到很多评论都是说:
知道这是一个好节目,
不是不想看,
是不敢看。
怕煽情,怕沉重,怕哭。
节目播出之前,
何老师就在微博上写下自己的担忧。
会太晚没人看吗?
会没有明星就不关注吗?
会不喜欢煽情就抵触这种题材吗?
何老师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观众毫不吝啬在豆瓣为它打出了9.0的高分,
但是请注意这个打分人数才500多。
《儿行千里》让很多人意识到,
爱就像柴米油盐,
每天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虽然我们可能不曾察觉,
但它其实一直都在。
那个打了二十多通电话,
那个惦记孩子爱吃菱角的,
其实就是你的父母,
或者是你自己。
网友评论:
“家庭教育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但很奇怪,知道这节目的人很少,微博上关注评论也寥寥无几,难道娱乐至死?很想说,作为一个准爸爸,看到这样的节目很有正面教育意义;作为一个儿子,看到这样的节目可以回顾过去,珍惜现在与家人一起的时光,能让观众反思自我,觉得这节目值得推荐。”
“很暖心的节目,想起三年前到离家2000公里的城市上大学,在机场送爸妈走的时候泪奔了,一年后即将到更远的大洋彼岸上学,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和父母天天联系,儿行千里母担忧!”
有网友反馈:
看完节目,
现在在反思自己对待母亲的态度,
平时和母亲说好的嗓门太大,
也好久没有给母亲做饭;
还有人看完节目,
悄悄地把家人的微信群置顶了;
更让人泪目的是,
看过节目的第二天早上,
有人就开车600公多公里回老家
把妈妈接到自己家,
此刻她离家的距离是“ 0 ”;
《儿行千里》还有两个细节,
特别打动团团。
一个是现场观众的胸前别了一个标牌,
上面的数字,
是他们离家的距离。
另一个是何炅走上舞台时,
他脚下踩的是由不同字体组成的“家”,
随着每一个脚步被点亮,
就像一盏温暖的灯;
他说:“这是一条回家的路。”
有社会学者说:
中国的代际冲突,从未像当下这般激化过。社会的快速发展,显著区隔了两代于不同环境成长起来的人们,人口的快速流动和信息时代沟通方式的变革,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速了亲情的疏离。在过去的节目里,我们见过太多“相爱相杀”的情感现场,看得人心里生疼。
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
成功戳中了大众内心的柔软。
网友说,
“其实每个人都有软肋,它被我们倔强地埋在心底很深很深的位置不愿意被发现。它从不会被轻易表达,但又永远不会被改变,它就是亲情。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是怎样的处境,或成功或落魄,或平淡或精彩,它都是我们牵挂和被牵挂的理由。血浓于水,根深蒂固。”
平凡但不普通,
感动但不套路。
每一期节目,
都是一堂于父母、于子女都仿若甘霖的人生课堂。
来源:公众号Hey且慢、豆瓣网 青春之海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