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鸿宇教你几招:如何做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2016-03-22 乐童音乐


陈鸿宇火了,一夜之间的事情。因为速度惊人,业内有人称呼他为“当红炸子鸡”,这种说法来源于香港,形容正走红的艺人。回头看看陈鸿宇的经历,曾为了生计在电台和各种音乐类平台工作。2015年中旬,他开始全职运营众乐纪和制作个人专辑。2016年初,他突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民谣歌手。


陈鸿宇在乐童的中筹项目“《浓烟下的电台》专辑众筹”达到277779元,完成1000%的目标,他与马雨阳搭档的2016全国巡演票房已将近60万。


他的成功经验,应该是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年轻音乐人渴望学习的。我们可以将这种成功看作是武侠小说中高手的练成,非一朝一夕,同时也是各种因素的混合效应。


 


创作方式也众筹——不同以往的创作方式



陈鸿宇第一首被乐迷传唱的作品应该是《理想三旬》。这首歌的词作者,也是众乐纪的合作人--唐映枫,曲子由陈鸿宇创作,编曲则是另一位合伙人孙鹏。这是典型的众创式作品,也是时下流行的音乐创作方式,其模式甚至已经被某些音乐平台开发成了移动应用软件。在以往多由歌手一人包办词曲甚至编曲的民谣圈,陈鸿宇是敢吃螃蟹的人。

 

“我特别感谢唐映枫,我们的合作异常的默契。《理想三旬》的成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起初我只是想趁着民谣合辑《众乐纪2015》的发行机会发布两首自己的作品。第一首作品的成功促成了我们整张专辑的合作。而且编曲孙鹏也是唐映枫介绍我认识的。”谈到与其他优秀音乐人的合作,陈鸿宇觉得这是一种幸运。其实在之前,他也用“众创思维”做了一件事,就是合辑《众乐纪2015》。合辑召集了八组音乐人,其中马雨阳和冯佳界现已加入众乐纪。


众创把音乐创作的流程分工细化,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环节,规避短板,最终写出好作品。“我并不会刻意运营作品,《理想三旬》被大家认可完全是自然传播的结果。作品本身好就行,平台都在那了,大家会去听,然后主动传播。”陈鸿宇对自己的作品信心满满。

 



音乐媒体平台的工作经历迅速了解行业的规律,利用资源——做一个会学习的音乐人



当问到陈鸿宇是否觉得自己跟其他音乐人有不同时,他表示否定。但其实不难发现他的特别之处--一个“热爱学习”的音乐人。陈鸿宇觉得自己在媒体、音乐平台的工作经历很有价值,这让他迅速了解了行业的规律,并学习如何利用丰富的资源。陈鸿宇在乐童音乐的个人专辑众筹项目筹得277779元,完成度达到了惊人的1000%,也创了乐童有史以来的完成度记录,(其实他还在乐童音乐的市场部工作过3个月的时间)这种成功可不是简单的名人效应。“我对于每一个平台的使用都用心了解,其实也不难,无非是把功能都用一下。”

 

“与平台的合作也不是仓促的,在前期我都会了解一下。尽量选行业内的领头者合作,他们提供资源更具效果。而且得和他们积极沟通,比如我专辑的大部分开销都在录音制作和实体专辑制作,我手头的自己并不宽裕,但是我每天都关注众筹进展,了解筹款效果不错,所以经常跟乐童的项目负责人申请预支部分资金,来推动项目完成。”陈鸿宇说。同时,我们还发现陈鸿宇经常更新众筹项目动态,关注支持者留言。特别是支持者中有人反映专辑的质量问题,陈鸿宇第一时间在微博解释、答复,表示尽量让大家满意。


歌曲的发布,陈鸿宇并没有单独依靠一个音乐视听平台,将不同的单曲发布到不同的平台,尽量争取每个平台的宣传资源。前不久虾米音乐给了《理想三旬》很多主页宣传位置,让这首歌的推广效果十分明显。

 

“折腾”巡演成都站街头采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899oprk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张唱片29个qq群——音乐人也得有商业头脑


虽然陈鸿宇认为自己的作品蹿红他始料未及,但是说到对于众乐纪的运营,陈鸿宇表现出了谙熟创业之道的一面。“众乐纪的运营我是用心的,有很多规划。”陈鸿宇在忙着个人专辑制作的同时,已经开始了众乐纪第二张民谣合辑的计划,期间他联系过音乐人、摄影师、诗人、剧作者,设想用多种艺术方式呈现这张合辑,体现了先前提到的众创思维,也能够将更多不同细分领域的文艺爱好者转化为众乐纪的听众。


借巡演之机,陈鸿宇建立了29个乐迷qq群,足见其对粉丝经济的重视。成员都是众乐纪三位音乐人的乐迷,他们之间相互交流音乐爱好,分享巡演现场内容,组织一起观看演出等等。陈鸿宇表示,乐迷当中很多人特别有才华,以后甚至有合作的机会。

众乐纪成立以来,集合了众多音乐产业从业者和消费者,再通过各种平台实现双方的持续互动。陈鸿宇对于众乐纪未来的思路已经非常明显,音乐内容和粉丝经济两条主线,两手抓,两手硬。


很多音乐人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实音乐人在很多细节上耗费了很大精力,设计很多环节,为实现理想稳扎稳打。比如周云蓬、李志等,他们在跨界合作、媒体关系、团队运营等方面给新人提供了很多经验。陈鸿宇的成功也在告诉同行们,明白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招式,才能在独立音乐的路上从容迈步。


 


Q&A


Q:你红了,一夜之间,搞得我们都挺惊讶。你觉得这是偶然么?还是你之前所有用心准备的必然?


A: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必然和偶然吧。首先说说偶然,其实我觉得我的歌受欢迎这件事儿挺偶然的。当初并没有计划要做全职的音乐人,只是在筹备众乐纪合辑的过程中,自己有两首歌觉得可以先发出来,之后的作品再慢慢写。但是有些事儿就是不可琢磨的,我的第一首作品就是《理想三旬》,这歌就被大家喜欢了。非偶然的东西,第一是我在高中时代就做过非常粗糙的小专辑,给我之后做音乐这件事儿很多信心。第二是我之前的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加熟悉对于媒体和各种音乐平台的使用,用更加互联网的方式征集好的内容,邀请优秀音乐人合作。特别是我跟唐映枫、马雨阳等朋友的合作,他们都特别优秀,对我的帮助挺大的。

 

Q:说到平台,我也觉得你特别懂如何使用这些平台,怎么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率。我最直观的了解,拿乐童来说,你比很多音乐人更熟悉功能。


A:对,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我的职业经历的关系。我在电台工作过,也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有就职经历。我对数码、互联网本身就感兴趣,愿意了解和学习。和平台的合作不是说把所有事情交给别人了,自己也要了解,多点击各种功能的按钮时间不长就会熟悉。当然这些都是纵向的看。横向的看,还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各种音乐平台,敢与合作,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把合作的机会变多,形成合力,自然有效果。



 

Q:既然说到合作,我想问问你做民谣合辑《众乐纪2015》众筹的时候,还不算是被熟知的音乐人,但是项目还算成功。你当时为什么选择在乐童发起项目?


A:因为我觉得乐童当时是最知名的音乐众筹平台,当然现在也是。我觉得行业内的人第一次接触众筹总会先去了解一下行业内的口碑吧。谁都会选择有影响力的平台合作。

 

Q:合作满意么?


A:哈哈,可定满意啊,所以才会有之后陆续的合作,包括《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众筹和各种演出的票务合作。


 

Q:你首张个人专辑《浓烟下的诗歌电台》众筹效果出奇的好,完成度达到1000%,也是乐童第一个达到这个比例的项目。你觉得乐童对于项目达成有什么帮助?


A:我觉得作为一个平台,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乐童的支付体验还是不错的。而且,乐童与其他平台的接口做的不错,方便了我自己将项目通过其他平台推广,直接产生购买。还有特别重要一点,就是我可以实时监测项目的数据,比如访问人数、筹款金额、完成度等数据我都可以在我的项目管理中直观的获取,方便我随时调整项目运营的节奏。然后动态发布、与支持者留言互动,也能激励乐迷的参与感,帮我扩散更多的信息。其次,乐童的员工都很专业,给了我很多建议,协助我做了很多事情。其实,对于音乐人和项目本身最直接的帮助,就是可以在项目运营中提前、分批预支部分筹款,对项目的推动太有价值。


 

Q:平台的宣传重要么?


A:重要性显而易见,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影响力是通过不断地宣传点滴积累起来的。乐童给音乐人的各种宣传资源都很好。也希望以后越发的有影响力,这样与项目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一站式的服务。

 

Q:你跟之前很多知名民谣音乐人有区别么?


A:基本上区别不大。


 

Q:但是你运营团队和作品的方式很有个人特点和气质啊?


A:众乐纪的发展,我觉得跟我关系很大,之前我也说了是我的很多经验。但是作品的成功真的不是我刻意去运营的。作品的被认可完全是互联网自然传播的效果,词、曲、演唱可能打动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内心,一种内心的共鸣吧。

 

Q:你的意思是感谢这个大环境,你身处这个环境,将感知表达出来,所以被年轻人喜欢?


A:有可能吧,可能是我的方式处在了正确的时间。

 

Q:你怎么看待《浓烟下的诗歌电台》这张专辑,已经成为热门专辑了。


A:一个开始。


所以还不和这些好玩的人折腾起来?

购票请点击原文阅读,音乐上的这些事,来和陈老师面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