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文艺战线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

2017-05-24 火红的党旗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不止步于高楼大厦人文景观与各类优质资源的集聚,同样也在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温度”,与城市的人文之美、精神之美息息相关。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正以历史的积淀、政策推动与市民自身文明素养提升,共同建设一座公正包容、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传递的目标理念和要求,让本市文艺战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振奋。大家一致表示:要众志成城,真抓实干。许多文艺工作者说,上海正朝着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稳步前进,一幅美好的人文愿景就在我们前面,我们必须拿出全部的智慧与热情,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这座美好的城市,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


绣花般的精细化管理,让文明升级、文化升温

衡量城市人文素养的这根“温度计”首先测量的是秩序安全与精神文明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说,“文化的本质是价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城市安全有序、街道整洁,其背后都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如今的上海,“电子眼”布下“天网”;30万交通志愿者走上街头;3月起正式实施新修订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在这一系列持续一年有余的上海交通大整治组合拳下,上海从全国“堵城”的前列,在去年一下子滑出了前十。一批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史上最严禁令”,以精细、科学、人性化管理的体现,直接带来了城市文明的显著提升,让身处其中的人充满安全感、归属感与向心力,让人们体会到自己的城市浸润在一个具有现代文明与浓郁人文气息的氛围中,这是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对市民来说无比重要。


集聚效应与均衡布局,让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美美与共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是景与城、生态绿地与建筑场馆的美美与共。


市中心不仅有绿茵点染,在闹中取静的弄堂里巷,人们也总能与凝固着红色基因的建筑不期而遇。《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首次将“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写入其中。在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成片成区域修缮保护下,建筑因其流淌的革命血脉而成为可阅读的文化印记。


“十三五”期间,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场馆将建成,形成“两轴一廊,双核多点”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而回归到每个人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本市常住人口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将超过0.18平方米,这意味着每位市民以家为原点的15分钟步行距离内,都有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胡明华说:“市党代会的召开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们要让文化场馆充分发挥文化的集聚效应。”


在这座城市越来越呈现出浓郁的人文样貌的同时,对阅读的期待和渴望正在悄悄改变市民文化姿态。今年世界读书日,上海多家实体书店同时开张。阅读空间不断延伸,基层农村书屋达到1514个。大到上海书展,小到思南读书会,常态化阅读品牌与市民自发组织的主题读书会形成互动。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说:“上海市民本来有很高的阅读热情,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热情,创造更好的条件。目前上海正在为推出《上海市促进全民阅读条例》展开调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服务和支持全民阅读。”


优质文学与作家资源也是引领阅读的重要力量。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表示:“市党代会清晰地为我们今后工作提出了大方向。上海作家除了扎根生活,完成重大题材的创作,以作品助力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同样也在作协组织下走向基层,以读书会与讲座等形式让文学走入大众,基层文学组织和群体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服务。”


一项创新举措下活一盘棋,上海正在形成文化“热岛效应

要提升文化软实力,还须一系列科学实在的政策举措的改革创新来扎实推动。


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市文物局局长于秀芬表示,接下来工作重点将进一步提升重大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拓展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力;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力;激发和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在文化产业方面,将聚焦电影、演艺、网络视听、动漫游戏、艺术品交易等重点产业,密切跟踪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发展规律和政府扶持手段,制订一批管用、好用的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扩大市场、聚集要素,激发文化活力,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


全国文艺工作创作会议上月在沪召开。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作为“上海创造”,成为会上各地文艺工作者的热门话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简单的四个字背后,是对艺术规律的充分尊重和对各院团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非常科学合理。基于此,人才、作品与国内国际影响力得以共同推进。我们要进一步照顾好昨天的‘台柱’,珍惜好今天的‘台柱’,培养好明天的‘台柱’,来回报上海这座城市对沪剧的哺育,不辜负传统文化的大好年华。”


上海公共文化配送平台“百姓点单、政府买单、分级配送”这一项举措,就下活了市、区、街镇多层次文化普及与国有、民营文艺团体的一整盘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说:“配送增加了院团的演出场次,让刚进团的青年演员在这个平台快速成长历练。也让我们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之间,使百姓更有文化获得感。”她说,接下来上海走进校园的戏曲剧种将更丰富,辐射至全国各大高校;让普及推广更有针对性,为学生量身定制表演剧目;而辅助学校建立的戏曲社团,则让传统文化真正在年轻一代生根开花。


以节日驱动,上海正在形成文化“热岛效应”。贯穿全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以最广大的市民参与聚拢着城市的文化“人气”。每年春天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为先声,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书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次第加入,奏响了多种文化艺术交织“四重奏”。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尤存说:“上海提出‘人文之城’是历史的自觉,也是人心所归。我们要力推新人新作,在体制内外形成‘大合唱’,进一步走向人民,融入街区,最终推动城市艺术氛围营造。”


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说:“有温度的城市需要有温度的文艺作品,而有温度的作品来自于创作者的情怀,对文化与历史的敬畏之心。”一年多来,上海把“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和主要举措,全面推进至各艺术门类,并拓展到学术研究、教育传播等领域。在作家孙颙看来,以神话溯源中华文明,对于当代人的精神意义就是《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说:“前一句强调创造精神和科学精神,与我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完全吻合,而后一句,正是今天如今社会所渴望的———宽容大气的道德人品。”


(来源:文汇报 记者:黄启哲)



近期热文

董云虎: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上海部署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工作


刘奇葆出席纪念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座谈会并讲话


刘云山:各级党委履行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