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迹点滴——党员的故事|朱爱军:“心”为报纸“奔腾”

2017-06-01 火红的党旗



寻迹点滴——党员的故事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要求,在建党96周年来临之际,基层工作处将继续利用宣传系统基层党建网和微信平台推出第二季《身边的榜样·微故事》“寻迹点滴——党员的故事”专题寻迹点滴,发掘一线党员的“闪光点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点滴之中显风采,充分展示新时期宣传系统共产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经过精心整理,把宣传系统所属一线岗位的党员个人和集体的感人事迹陆续刊载,希望大家能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先进事迹为激励。

第一期

朱爱军:“心”为报纸“奔腾”

  

2016年,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和第二十五届上海新闻奖评选中,解放日报2015年9月4日要闻1—4版,连获一等奖。不少人向朱爱军道喜:版面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不容易!


从北京颁奖大会回来的那天晚上,朱爱军认真、小心地擦拭着领回的那个沉甸甸的奖座,静静地把它摆在部门的荣誉墙上。他每天像这样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默默无闻坚守夜班采编岗位,已经快20年。在他心里,报纸版面的分量,超过眼前这方奖座。


朱爱军有句口头禅:“这就行了么?”一直问这句话,因为他感到工作的责任。


新媒体时代,也有人预言“报纸将死”,可朱爱军不信。这回,“这就行了么”变成了他的自问。


功夫全在稿件里、版面上。在发给年轻编辑的稿件上,常常有朱爱军加的一句注。传回的稿件不满意,他的口头禅就来了,“这就行了么?”每天版面走完清样,朱爱军又会把编辑们叫到一起,这个稿件为什么这么处理,版面应该怎么设计,都要大家说个道理来。第二天夜班编前会,还不忘要比着同行的版面,细细再评说一番。

与报社领导、部门同仁一起研究报纸版面


身为夜班的班长,工作的节奏是全年无休,每天有打不完的电话——问稿子、对版面,有时候连广告都要沟通;每天有看不完的稿子,新华社和采访部门的稿子,来来去去要翻好几遍;赶上等稿子等照片,最晚的时候要候到第二天9点……


每次的新闻“大关口”,带头放弃休息的就是他。可就是这“7×24”的日子,他还是不断给自己提问题:“今天世界有什么大事?全国有什么大事?全市有什么大事?”“一年有几个大节点,抓住就要做出彩。”经常是风风火火冲到组版车间,盯着组版师傅从字体到标题再到版面改了又改,在电脑前一坐就是1个多小时。


朱爱军曾说,编辑不能只满足“宅”在单位里,要都讲究“全能”,要会跑现场、会采新闻、会发现细节,还要时刻学习国外、国内媒体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捧着“一颗心”做报纸,只要好好做,就会看到“最亮的那束光”。

一个夜晚又一个夜晚,朱爱军的“心”为版面跳动,为报纸“奔腾”。

 

考察学习国外媒体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可以查看第一季《身边的榜样·微故事》


(来源:上海报业集团)


近期热文

上海出版“出征”第27届全国书博会,4500余种沪版精品图书集中亮相


第六届“粉墨佳年华”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汇演启动


上海人民广播:用68年陪伴一座城市,还不够(附周年系列活动时间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