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动态|大暑,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带着北大学生去川沙会会新朋友

2017-07-28 火红的党旗

“老一辈艺术家演沪剧,向新闻偷师,新闻面世一周,故事就上舞台。我们的编剧一直是拿来主义,从莎士比亚名作到好莱坞电影,只要情节好看,都可以为沪剧所用,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蓝桥》……”

 

7月22日,上海沪剧院没有演出,可沪剧会馆一大早就热闹得不得了。这边,北京大学的20多位在沪校友,聚精会神聆听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讲解。几米外,沪剧院沪语培训班又开始了,周六、周日每天开三班。第一堂课,小朋友就叽叽喳喳抢话筒,热闹声浪快把屋顶掀翻了。

北大学生与沪语学习班小朋友

 

两拨队伍在沪剧会馆“狭路相逢”:北京大朋友拿起相机“咔嚓咔嚓”,留下上海小朋友“鹦鹉学舌”可爱画面;小朋友也在“探头探脑”,那群大哥哥、大姐姐对着一幅幅旧剧照在记录什么?

 

“紫竹调特别活泼,到哪里都可以唱,所以在央视春晚出现频率特别高。”介绍完沪剧剧种特色,茅善玉一转身,拿起一件墨绿旗袍,“这是《雷雨》中繁漪的戏服,稳重典雅。另一方面,沪剧演民间故事也不违和,当年《杨乃武与小白菜》非常受欢迎。”把北大学生队伍带到另一间院史陈列室,她才松一口气,放低音量,“邵滨孙老师年轻时玩勃朗宁手枪,还是白金的;凌爱珍老师一直很注意仪态,不允许烫发,她偷偷用火钳卷头发……”同学们发出低低的惊叹声。

茅善玉介绍沪剧发展

 

参观完毕,茅善玉扶了一把腰自嘲,“我刚才一直踮着脚,扯着嗓子说话,生怕同学们听不清。不过这是暂时的,'十三五'期间,沪剧院会有更好的场地条件,到时,请大家再来做客。”出了陈列室,大家意犹未尽,又被走廊里的采风照片和海报吸引,”这是我们去敦煌为修改《敦煌女儿樊锦诗》寻找素材:那是《邓世昌》海报,按照好莱坞大片感觉设计。”同学们赞叹之余,和沪剧院青年演员朱麟飞聊起来,彼此留微信,“我们有内线了,下次演出务必提早通知。”

 

“北大本来报名20人,我们预计来15人,没想到不仅全员到齐,还超额了。”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深感北大学子对于沪剧、海派文化热情。按计划,茅善玉当天下午要参加第三届上海(浦东)沪剧艺术节“沪剧情深·乡谣梦圆”主题活动,以进民宿形式与沪剧爱好者面对面,北大学生沪剧院之行也因此多了一个主题——下乡“深扎”。

 

走进川沙新镇连民村1组287号的宿予民宿,所有人眼前一亮,没想到郊区如此时髦,北欧风装修带着木质暖色,一楼敞开式厨房美食源源不断,客人们喝着咖啡,吃着比萨,一场四代人的沪剧PK又开始了。

 

84岁的太爷爷顾佐才拿着小蒲扇上场唱,感觉不过瘾,换了一把纸折扇,“这才有气势。”儿子顾建中拉二胡伴奏,“我有六本曲谱,每本都有几十首曲子,像卡拉OK点唱机一样随时点单。”儿媳王玉仙是沪剧业余演员,常年活跃于群文舞台,担任沪剧培训班指导老师,看到茅善玉,她有些紧张,“茅老师的嗓子糯又嗲,我太粗了。”茅善玉拍拍她的手,“别紧张,紧张容易忘词。”第三代顾均超28岁了,也是沪剧爱好者,他唱完一段,茅善玉点评,“音挺准,再练练气。”

 

9岁的第四代吴籽萱,无疑是最抢眼球的一个,她和茅善玉合唱《雷雨》。“今天你是四凤,我招了一个小童工。”茅善玉的调侃并没有让吴籽萱放松下来,她站得笔直、手臂紧紧贴着身体,目不斜视,唱着唱着,她慢慢和茅善玉有了眼神互动。王玉仙在一旁笑着说,“她就是人来疯。”

 

一家都是沪剧迷,吴籽萱从两三岁接触沪剧,王玉仙带着她出去演戏,“幼儿园时候,她必须抢话筒先唱一个,否则不准我登台唱。”时代变了,沪剧传播也在发展,顾佐才听广播,顾建中、王玉仙看电视,到了小儿子顾均超,则是下班后拿着手机上“唱吧”软件听沪剧、唱沪剧。不过,王玉仙留恋进剧场的感觉,“我在川沙影剧院看茅院长演出,真是好听。”这次,名角近在眼前,她拉着吴籽萱向茅善玉请教沪剧名段《金丝鸟》,“一直听,没学过。”茅善玉当场指点诀窍,“金丝鸟在哪里,再加一个转腔,效果好很多。”

学生们频频留影

 

北大学生们也对小小沪剧爱好者充满兴趣。有人问吴籽萱,“中国有个厉害的大学叫什么?”她秒答,“复旦!”全场哄堂大笑。“北京有一所很厉害的大学叫什么?”“北大!”又是一阵笑声。来自河北邯郸的李思思北大毕业后,今年来沪工作,她在河北梆子氛围中长大,本科学过韩语、德语,“通过戏曲形式更容易学习语言。沪剧中有历史文化和城市变迁的影子。听了茅院长介绍,我特别期待有机会去剧场里看沪剧《雷雨》《罗密欧朱丽叶》,或者可以做志愿者,看排练。”

顾建中曲谱

 

沪剧院之行,让李思思大开眼界。与北大学生、川沙老戏迷交流,也让茅善玉对沪剧传承有了新的体悟,“民间传承的力量非常强大,要求每个演员继承丁是娥等老前辈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心连心、手拉手,提高观众对沪剧的兴趣,增强演员对沪剧的自信。”

 

7月25日,朱俭、吉燕萍、钱思剑等上海沪剧院名演员继续深扎之旅,走进戏迷家:川沙杨勇一家三代,夫妻俩退而不休,继续沪剧群众的带教,儿子多次代表浦东新区参加各个领域沪剧赛事比赛获奖,孙女学业之余在祖辈带教下唱、演突飞猛进。三林镇小朋友唐藩真从小喜欢沪剧,今年参加上海市小白玉兰戏曲比赛,荣获沪剧组一等奖,暑期将赴北京参加小梅花奖比赛。师从沪剧名家的宣桥文化中心主任黄萍华,成立了沪剧“传承与创新”工作室。排演了一部又一部经典沪剧大戏。参加沪剧节的众多沪剧专业剧团将走进上海各区敬老院、走进街镇进行演出。


(来源:上观新闻



近期热文

基层动态|“人文巨鹿,月月讲坛”: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思考


基层动态|《繁花》变身评弹季播剧,有哭有笑有俗有雅,说得源源不断


基层动态|“走进党的诞生地”上海市青少年红色诗文朗读比赛决赛举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