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声音:蔡金萍、王伟、史领空等代表委员为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建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月22日-27日举行,会期六天。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月23日-29日举行,会期七天。

两会期间,上海宣传系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议政建言,让我们看看委员们对上海发展的建言献策。

↓↓↓ 


提升文化自信 打造上海人的文化品牌


“有温度的人文之城”、“城市记忆深刻隽永”……1月23日,市人大代表、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了报告中让她深有感触的描述,她说,上海人要有文化自信,要打造上海人的文化品牌。


蔡金萍回忆起多年前的一次会议,会上提出了“海派文化”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当时并不为外地专家接受。转眼多年过去,再次说起海派文化,蔡金萍说,海派,更多的是一种城市精神,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包容性的国际大都市。这个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她说,海派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和传承,上海人要有文化自信,打造上海人的文化品牌。


深入发掘上海红色文化底蕴


1月24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响城市文化品牌”专题会议。市政协委员、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对深入发掘上海红色文化底蕴提出建议。


上海的红色文化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文化脉络也相对较为完整,涉及的历史阶段始终连贯没有缺失。王伟委员认为,上海红色文化有非常大的发掘利用价值,也还有大量红色题材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掘。


“上海是有丰富红色文化底蕴的,但这一点给人的印象还不够深。”王伟委员指出,上海是红色文化宝库,建设上海文化品牌需要花大力气、系统地整理发掘这个宝库,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各个门类的文艺创作重要的基础。

  

王伟委员建议,上海应对红色题材的文艺创作进行系统规划,可以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和引导作家、文学工作者进行创作,推动形成更多、更丰富文艺作品,使之在上海文化平台的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让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很多委员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了“城市遗产”上。这些“城市遗产”,有工业的,有人文的,有艺术的,它们曾在城市发展和演进中留下印迹。如今,它们面临着可能被遗忘、被清除的命运。那么,能否让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珍贵遗产永久定格?


2003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启动筹建新闻出版博物馆,但因选址问题至今未能落实。今年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史领空再度呼吁,尽快为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户安家”。


史领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建立新闻出版博物馆,不仅是对上海新闻出版历史的记忆和传承,同时对唱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和促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部近现代中国新闻出版史,上海出版界群星闪耀、大家辈出,积累了大量珍贵史料,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有关方面现已征集到藏品数万件,其中包括钱锺书、茅盾、巴金、叶圣陶、黄永玉等文化名人的书信手稿2134件,线装古籍近20万册,百科、词典类中文工具书7000余种,等等。建成后,上海新闻出版博物馆将服务于市民的休闲和文化生活,成为涵养人们文化素质的“校外课堂”。


(来源:东方网)



近期热文

上海两会|董云虎谈自贸区改革:市民将收获一系列"民生红包"


上海两会|市政协举行“委员时间”活动,听听六位新委员怎么说


上海两会|关于今年上海两会的那些事,你知道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