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声音|第10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到底透露了哪些行业信号?

6月15日下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在普陀区盛大启幕。互联网影视行业的一线从业者、专家学者及主管部门人员济济一堂,并以“新时代、新需求、新使命”为主题,共同探讨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 新需求 新使命”。首日主论坛暨开幕式,以“主旨演讲+圆桌对话”为主要形式。后两天,将有8场网络视听行业细分垂直领域的特色分论坛,议题直击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音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关注了内容营销等上下游衍生领域。


1.网络剧如何精品化?

好故事为“本”

网剧超越电视剧成为行业主战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今年的国际影视市场电视市场来看,网剧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精品网剧的第一要素是什么?腾讯视频总编辑、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王娟给出的答案是:“好的故事。不管是已经拍好的网剧,还是未拍好的,好的故事始终是最重要的。”

腾讯视频总编辑、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王娟

另一方面,有了好剧本,也未必就等于好故事。数量井喷的网剧需要更多优秀网剧编剧,但后者的稀缺也成为了行业内的一个突出问题。著名编剧、制片人、灵河文化传媒创始人兼CEO白一骢指出,有许多编剧的剧本写得很好,但很难拍出来。好故事为什么很难通过影视呈现出来?这就需要编剧对网剧生产过程多一些了解,有助于提高编剧在产业链中的作用比重,也有助于编剧地位的提升。

著名编剧、制片人、灵河文化传媒创始人兼CEO白一骢

流量明星为“辅”

 

比起传统影视剧的创制,网络基因里先天带着“流量”要求,也造成了网剧行业更愿意砸钱请流量明星的习惯。但这一“传统”,在当下越来越理性的网剧产业链上,将越来越弱化。

阿里巴巴大文娱集团优酷事业群剧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

当代价值观是核心

一部剧火了,同样的类型剧就跟风而上。这种现象在网剧生产领域,更是显而易见。与会人士一致指出,只有不断创新,网络剧的未来才有良性的发展。“互联网确实给了我们更多的尝试机会,每一种类型都有好的片子,也有不好的片子,精品永远指的是单个的作品,而不是某一题材的作品。” 


2.网综迎来产业化升级

6月16日下午,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数位行业大咖畅聊“网综的产业化升级”,一起为网综的发展建言献策。

用态度激活青年文化

用技术加持IP价值

在过去一年里,全年出现了159部网综,新上线播出的网络综艺节目较2016年同比增长53%,播放量同比增长120%,数据证实了网综领域的飞速发展。这场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用户行为的深刻变化,即用户的内容消费在逐渐圈层化细分,每个群体对内容的消费越来越不一样,他们希望观看自己最喜欢的内容类型,而不仅是一个大众化的内容。

产业化推动网综生态建立

技术产业与文娱双向赋能

当互联网的内容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时,用户更愿意把时间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对于平台而言,精准的定向内容推荐才能帮助用户更快地找到他们想看的内容。此时,技术的升级就将对文娱形成赋能,在未来,技术产业的AI和数据洞察成为了科技与人文交汇的新引擎,庄卓然举例,通过阿里体系研发的鱼脑、子弹时间、鲸观、个性化推荐、窄带高清等技术,可以帮助平台定义用户,捕捉它们的需求,指导内容创作和内容分发,还能分析出用户的综合兴趣和行为取向,让平台能够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的用户。

  

在艺人经纪方面,如《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让“网综出道”成为可能,通过剧情化、真人秀化和陪伴式的养成感,为艺人孵化和偶像打造提供新思路。电商产业和内容产业也因网综的产业化,而产生了双向赋能。此前,综艺节目的运营往往是内容归内容,营销归营销,两者很难做到协同融合。而在阿里体系中,优酷提出了“生态共振”这一关键词,目标是参与互动的大文娱乃至阿里系的业务能从协同效应中都有所收获,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原创能力升级

聚焦中国网综的出海之路

在目前,中国网综的原创发力已经颇具规模,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节目也在极快地进行创新、不断突破,这为网综的IP化、规模化输出发展提供了契机。未来20年是国际化、全球化的重要时期,全球制作将逐渐成为内容领域的趋势之一,中国网综出海是大势所趋,节目的原创内容与精品质量将决定出海之路能否顺畅。

  

论坛上,全球电视节目研究机构the wit联合创始人兼CEO、全球电视节目模式教母Virginia Mouseler 表示:“中国很大,因为我们有很大的制作,非常高质量的制作,非常好的工作室,所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使整个世界受到吸引。但是有的时候,他们更愿意购买你的制作模式。此前中国制作模式常常聚焦在制作体量和规模上,但是卖制作不要忘记核心是什么?就是内容。我们经常说内容为王,也就是说盒子里的东西最重要。”

  

可以看得出,网综人只有在视觉设计、节目模式、故事逻辑、镜头运用等方面,努力达到国际化的标准,最终用国际标准、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让节目顺利出海,输出中国当代文化。

全球电视节目研究机构the wit联合创始人兼CEO、全球电视节目模式教母Virginia Mouseler



3.网络视听产业的新路径新未来

6月16日,以“新时代 新需求 新使命“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进行到了第二日。作为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重要板块,第二日共包含了四个网络视听行业细分垂直领域的分论坛。

  

上午十点至十二点,视听平台新商业模式分论坛在上海跨国采购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网络视听产业的新路径新未来”。随着新的用户群体的崛起,新的付费习惯正在养成,而新的基础设施重构又导致线上内容和线下场景建设新链接,这些令网络视听行业面临全新的商业机遇。在这个全新的转折点,与会嘉宾从投资趋势、播出平台、大数据表现等几个角度共同探寻了网络视听平台的新商业模式。

重视新消费群体

同时,新渠道成形,“传统的卫视、传统的平媒、纸媒转向了移动互联网,转向了科技类型的渠道。”差异催生精品。头部内容身价陡增,带来内容成本压力与同质化。

  

新消费群体和新渠道“这两点可能是从非常深刻的意义上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文化这个内容上面的布局和变化。”据此,艾渝最终概括出三个网络视听产业的投资趋势:“投资上游优质内容,投资下一代的喜好,投资科技+文化。”

重视智慧运营

百事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曹雅莉则从构建家庭大屏新生态的角度,重点解析了家庭大屏的新商业模式。“针对传统电视,我们拿到的收视数据是来自于索福瑞这样的公司,今天我们IPTV的数据其实是来自于家庭互联网时代,大屏仍然是家庭时代的娱乐中心,家庭应用市场、家庭互动平台是流量最主要的发生器。百视通也一直致力于通过智慧运营、通过触达用户数据,通过数据来指导我们整体运营思路和运营模式。”

智慧运营驱动融合媒体平台全面升级,它包含产品连接器、渠道发动机、会员大本营、实现大屏生态建设与开放几个方面。

  

她以儿童重复观看率非常高的《小猪佩奇》和《巧虎》为例,谈及了线上内容与线下场景之间的链接。“线上联动线下,线下向线上带来更大的用户流量,形成了闭环的生态体系。”

重视头部布局

综合来看,整个移动视听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呈现几个重要趋势,值得思考与把握。第一就是要深耕场景消费,占领用户的碎片时间。第二是有声书继知识付费后成为新的竞争战场。第三是视听内容付费方向成为探索重点,巨头率先尝试。第四是商业模式走向成熟,营收方式多元化。

4.音频产业迎来“新经济”


6月16日,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上,数位互联网音频领域的大咖、达人齐聚,共话音频的“新经济”,共探在风口下音频的新价值、大未来。

音频产业面临拐点

应用、消费双重升级

首先,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会长、咪咕视讯CEO王斌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当前音频产业正面临应用大升级、消费大升级,“我们已经将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方便快捷,也培育了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带动了整个传统产业的升级。未来要打破版权壁垒,进一步扩展知识付费、内容付费的空间,从知识消费到内容消费多层面探索音频发展的前景。”

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会长、咪咕视讯CEO王斌

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卫锋分析了音频行业发展的几个趋势,第一是付费化的进行,但目前还有较大的用户渗透增长的空间;第二是直播化,因为“很多生活场景并不适合用眼睛看屏幕,比如开车、跑步等等”;第三是有声书朗读的崛起,“因为大家会发现一本书可以通过听的方式也有阅读的愉悦感、体验感。”

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卫锋

音频内容要深入浅出

不能离用户太远

在第一场圆桌对话上,数位音频平台的达人作者齐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关于音频内容创作的心得,其中最核心的关键在于深入浅出,“让大家一步一步慢慢提升知识储备或鉴赏能力。”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提到:“把专业知识的转化,变成故事性的东西,让大家既能够接受,又能够从中获得很多丰富的历史知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姜鹏  

经营着古典音乐相关音频内容的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艺苗表示,过往古典音乐在大众眼里都相对严肃、古板,她找了一个切入点就是“希望音乐可以跟我们生活发生关系”,结合生活场景,她开发了“听着巴赫去跑步”“晚安曲”“下午茶时间的古典音乐”等栏目,获得一定成功,“让用户感觉古典音乐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离我们特别远的东西。”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田艺苗

打造音频IP需寻找“比较优势”

音频IP化注定是未来方向

随着音频平台内容逐渐增多,IP化就成了创作者、平台的发展方向,蜻蜓总裁钟文明表示:“只有通过IP,通过高端有质量的内容,打穿不同的产业边界,为用户筛选有价值的内容,聚焦我们自身的资源,才能留下用户。”

  

对于创作者而言,如何打造IP,所要遵循的就是“比较优势”的原理,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主持人马红漫解释:“比较优势是一个贸易学原理,就是人有很多相对的劣势,你要清晰地找到比别人最强的一点,无限地努力放大。”

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主持人马红漫

悦耳动听文化创始人、CEO程一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当初他因为一次失恋,创建了音频栏目,却意外成了很多陌生人“耳朵里的男朋友”,“我觉得在如今年轻的少女人群中,她们对情感很焦虑,不知道将来遇到什么样的男人。我们做的就是告诉她在大学、初中高中树立自己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我们服务她的同时也做了用户运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变现。”

悦耳动听文化创始人、CEO程一

“浩然爸爸讲故事”的创始人浩然爸爸则认为,做音频应该一开始就把自己当作一个IP,“声音的节目和其他的节目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要投入自己整个自我,简单三个字‘人格化’。”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执行董事、传媒与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杨仁文认同这种热诚,“内容生产者我觉得真的需要热爱,因为内容创作特别需要时间。”

“浩然爸爸讲故事”的创始人浩然爸爸


(来源:文化上海 ID:wenhuashanghai)



近期热文

好书推荐|刘社建:从严治党,察吏是历史镜鉴


人物|周平:走在文艺的前面,走在艺术的两旁


文化声音|张宏森在上海电视节上提出广播电视四个角色定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