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中国学大会|独家述评:研究中国 启迪世界 成就未来

图说:中国学大会开幕。徐程 摄

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今天开幕。400多位中外嘉宾云集,探讨“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这都是一个重要时刻。

18年来,上海举办了9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这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18年,社会文化繁荣,中国道路越走越通畅,收获了世界上更多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新一轮认识和研究中国的高潮。

当然,对于世界和中国来说,这种研究仍需不断加强。一方面,误解与误判仍然存在。这次来中国的不少外国学者就指出,在不少西方的报章上,中国的形象仍是片面的甚至是扭曲的,只有真正到中国来,才能看到真实的中国。

另一方面,世界各地的中国研究植根于各自的精神传统,各有自己的学术语境和学脉传承谱系,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彼此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免互为“他者”,各说各话。而在解释中国的世界学术版图中理应拥有更大话语权的中国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种背景下,提倡和推动世界各国的中国学家,特别是本土中国研究与海外中国研究的相互沟通、交流与对话,并在这种沟通、交流与对话中,减少误读,化解歧见,凝聚共识,不但必要,而且紧迫。今年,世界中国学论坛首次升格为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正体现了这种需求。

必须认识到的是,世界中国学研究中国,但又不仅仅是研究中国。每一位学者都是有国籍、有各自文明传承的,他们学术研究的过程,必然会将自家文明与中华文明进行比较,让学术成果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成果。

这非常重要。它将从更加深远的视角去了解一个国家的过去与未来,理解她的基因与谱系,读懂她的理想与追求。今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主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正体现了这种独特的视角。

在这样的视角下,世界将会看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不仅看到中国道路的当下,还有它的来处和去向。

今天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今天开幕的论坛正在推动这样的事业:在交流互通中,把世界中国学升华为中外互鉴之学,通过研究中国,启迪世界,成就未来,让不同文明携手共进,和谐共生。

(来源:新民晚报




近期热文

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谋划工作要运用这一思维
党建时讯|李强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视频峰会并发表讲话
党建时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中国学”,你了解多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