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315 , 这些诈骗“套路"你知道吗?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让我们一起聚焦近期典型案件
1
案件一
某20岁女大学生,报称于3月11日12时许,在广东某大学玩一款手游时,被嫌疑人以用800元买事主游戏账号为由诈骗,后嫌疑人则以事主银行卡账号填写错误被冻结、充值金额无备注、激活账号等为由,让其通过网上银行向对方所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共9600元。
案件二
彭某,男,21岁,报称于3月11日16时40分许,在广东某大学被嫌疑人诈骗,对方声称彭某配合其充当熟人关系,即可以五倍金额返利,最终受害者损失800元。
案件三
某张姓女大学生报警称,3月11日12时许,在广东某大学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冒充淘宝客服,以商量质量问题理赔为由,引导受害者在支付宝APP上开通备用金并提现,并下载花呗APP进行贷款,把借款转入当事人的银行账号中,再转入嫌疑人所提供的账号,对当事人进行诈骗,金额共计3200元。
教你一眼识别诈骗Q:如何判断电信诈骗呢?
骗子冒充民政部门、教育局或学校等单位,以资助学生、缴纳学费等为由,通过电话和短信让新生或家长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或是让他们转账到指定账户。
对自己的隐私要有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先向相关官方机构求证,多方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切勿轻信他人。确认涉嫌诈骗、勒索等,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骗子利用新生群、有偿解答疑惑、贩卖新生资料等手段,诈骗准新生。由于价格低廉,不少新生都会上当。
一旦遇到强制收费、不合理收费的现象,要及时向学校、辅导员求证真伪。不因入群费用低就掉以轻心,其实质就是诈骗!
防骗锦囊独家放送
" 不轻信 不透露 不转帐 "
不听信陌生人的电话
不告诉陌生人验证码
不透露个人信息
不向陌生人转账
不轻易扫二维码
不容错过的往期精彩(点击即可阅读)
文案 | 宣传部 苏靖轩
排版 | 宣传部 苏靖轩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初审 | 方悦婷
复审 | 郭显军
终审 | 钟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