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青年、商业青年、政治青年的分岔路
·印度电影《断线人生》,讲述了三个好朋友的创业故事。
一
伊尚像极了我们熟悉的那些理想主义者。他裸露着上身在古堡上奔跑,他面对大海伸开双臂,对自己身后的戈维说:“闻闻吧我的朋友,比你的钞票好闻多了。”
他每天对着电视,为远方的板球比赛欢呼、懊恼,却训斥身旁打电话打扰他看比赛的妹妹;当一个小男孩买板球的钱不够时,奥米让男孩回家去拿钱,他却大方的拿了一个球扔给男孩;他为了学生阿里一次次的去和阿里的爸爸沟通,哪怕对方心怀芥蒂,但是对自己的父亲,他没有一半的耐心。大地震之后,为了修葺阿里家的房子,他偷走了店里的四万元。——他和他的另外两位创业伙伴(也是最好的朋友):奥米和戈维,刚刚蒙受地震的巨大损失,背负着50万的债务,这四万元是地震后他们仅剩的资金。
面对奥米的指责,他理直气壮的说:“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还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会在同类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戈维则愤怒的质问他:“这是你爸的钱吗?你凭什么拿走?这钱是你赚的吗?……你就不能找一个更好的时机,来服务社会?”
伊尚的高调与张扬,是一种标志性的理想主义者的姿态,他们对待身边的人残酷,却“深爱”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他们为了崇高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他们在乎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就像伊尚为了灾民去和一帮党员们冲突,和党员中的好友奥米撕逼,但这一行动并没有给灾民们带来任何帮助。
二
理想主义者常常是失败者。区运动员伊尚没有机会成为更高级别的运动员,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学生阿里身上。他质问要去参加弹珠决赛的阿里,“我们没日没夜的帮你训练,玩弹珠能有什么成就?”阿里则质问他:“那你有什么成就呢?”
理想主义者常常蔑视他人的“庸俗”生活,但是他自己的人生经不起一句质问。阿里的质问让他愤怒的将少年推到在地,父亲的质问则让他无言以对扭头而去。
——在电影开头,伊尚握着板球拍,砸坏了一直找他妹妹麻烦的青年的车灯,嘴里说的却是“狗娘养的,让你显摆你的蓝瑟汽车。”恶狠狠的砸车动作里是一个青年内心的愤怒。所谓愤怒青年,就是失败青年,他们的人生看不到一条出路,他们有力无处使。青春之苦,莫过于此。
“你已经吃了两年的闲饭了,还妄想教这个世界是非对错。”
“成天和你那群没出息的朋友看板球比赛,然后让我交有线电视费,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事业吗?”
——在父亲的鄙视里,在学生的质疑里,伊尚难堪的表情令人动容。那种难堪与难过,牵动着我这样的屌丝内心的隐痛。
三
伊尚成为了教育的殉道者,为了拯救学生而在政治冲突中牺牲了自己。牺牲是很多理想主义者最好(最渴望)的归宿。电影开头和他一起整天无所事事的看球赛,和他一起挥起板球拍砸别人汽车的奥米则成为了政治的炮灰。
心怀叵测的政治家喜欢赞美青年,“意大利的法西斯把《青春颂》当做党歌,奥地利的社会主义者教年轻人高唱‘我们是青年,这多么美妙。’”(米塞斯《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大洋彼岸的政客梁启超写出了同样空洞和激昂的《少年中国说》,激励着一代青年前赴后继的去做政治炮灰。
身为当地政治家的叔叔有着同样的思路。他说:“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他让奥米入党,看中的是奥米的牧师父亲在当地的影响力,但大概也有栽培自己侄子的真心,他在没有租金的情况下把房子租给奥米和他的朋友们,他为他们提供五十万的借款,他让手下把汽车钥匙送到奥米的手里(创业的商人奥米还负债累累,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奥米已经有了汽车。印度电影在这一幕里呈现出了对政治的深刻理解。),他亲手把屠刀递到他的手里。青年卷入政治,蚂蚁掉进海洋。奥米牺牲了自己的父母,失手打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伊尚。证明的却是那句老掉牙的常识:政治就是斗争,并且如此残酷。
四
在专心致志的看板球比赛和教学生打球时,在竞选的奔走和政治地位的提升里,伊尚和奥米两个青年分别找到了自己。青春多么期望被万人瞩目。权力是最好的春药,体育也是,所有的宏大叙事都是。
人若整天活在宏大叙事里,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就容易失去自己;人若没有自我,就容易被宏大叙事淹没。
在地震的废墟里,在政治团伙的喊杀声里,伊尚为了教育出生入死;在竞选的口号声里,在政治斗争的冲杀声里,奥米为了政治赴汤蹈火。他们的人生因此而获得意义,但这意义是否经得起另一句质问?奥米用“你心里只有那个男孩和他的麻烦,我们对你来说什么都不是是吗?”质问了伊尚教育的意义,伊尚则用生命质问了奥米政治的意义。
五
戈维是三个好朋友里看起来最庸俗的一个。他冷静,审慎。在伊尚和奥米对着电视为比赛欢呼的时候和伊尚的父亲谈借款,他把体育用品店开在寺庙里(“家家户户都爱往寺庙里挤,但孩子们则会感到无趣,一旦这个店开张,生意会好到爆。”),他在创业刚有起色的时候就已经筹划着去商场里包下更大的店铺,哪怕这充满商业风险。他数着钞票默默念叨:“我可没时间花在愚蠢的政治上。”他用金钱在市场中冒险,而不是用生命在政治中冒险。用金钱在市场中冒险,是文明的方式,却常常被视为庸俗;用生命在政治中冒险,是(对自己和他人)危险的事,却常常令观众热血沸腾。——“青春期的特点是:崇拜零成本的空谈表演者,轻视庸俗的现实负责者。”(刘仲敬《安·兰德传:生平与思想》)。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人们蔑视那些为自己服务的人(商业),却崇拜那些践踏自己的人(政治)。高调的政治青年常常比务实的商业青年更能够主导一个时代的潮流。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伊尚、奥米、戈维,他们的青春本来都没有出路可言。他们活在长辈的担忧与鄙视里,他们活在自我的焦灼里。他们在黑暗中坐在长椅上谋划创业,心里充满了焦虑:“我们要是现在不采取行动,就会被永远困在这里。”
——如果没有市场的存在,他们除了被父亲、叔叔这样的长辈安排命运之外,还有何命运可言?(反过来说,市场也是他们这样的商人创造的,没有这些勇敢的创造者,市场就不会存在和发展。)市场是什么?市场是他们面前仅有的一条出路,让他们可以创新,可以合作、分工、冒险和收获。可以通过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推广体育运动)来追求幸福。他们挥洒汗水把寺庙里破旧的房子改造成体育用品店、把荒地建设成平坦的板球场、在还是毛坯房的商场里眉飞色舞的规划着自己店铺未来的样子,这一幕幕关于创业的画面,是电影里最打动我们的镜头。
戈维为了生意,为了个人幸福,不断的去尝试,去冒险,去和各种人打交道,寻找合作的可能。追求个人幸福的利己主义者戈维成就了辉煌事业,也让更多的人因此受益,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理想主义者伊尚牺牲在了奥米的枪口下,曾经在政治中春风得意的奥米在多年后出狱,在观看阿里的比赛时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被视为励志电影的《断线人生》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创业的故事,创业者(商人)的身份之外三个好朋友其实还有着各自的另一重身份。利己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政治青年的道路如此不同,理想主义的逻辑、政治的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如此迥异。这些差异,构成了《断线人生》丰富的思考意义。对这些差异的不同思考,也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如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