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耶克老师教我们的那些事

齐亮 齐亮说 2019-11-22


  

1

 

哈耶克最敌视的一个词,是“社会的”。


“我本人对‘社会的’一词的用法感到有些厌恶的态度如何变成一种公开的敌视,使我将它视为一种现实的危险,我在此解释一下原因或许不无益处……”


于是他专门用了一整篇文章来探讨这个词,并且一开头就感叹“除了在哲学和逻辑学领域,恐怕极少存在着用一整篇论文只去探讨一个词的含义的情况。”


《哈耶克文选》的翻译者冯克利先生专门强调了英文中social一词的特征,这个词汇在欧洲大陆还有“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的”、“社会党人”的含义。尤其让哈耶克愤怒的是:“社会的”是一个天然的褒义词。“社会的”等于道德的,自带一层正义的光环。

英文social和汉语“社会的”固然有些差异,但是也显然有着重要的相同点,否则老辣如冯克利这样的翻译家就不会这样译了。

在汉语中,那个让哈耶克“公开敌视”的social有三个对应的词:一是社会的,二是公共的,三是人民的。

我们有没有注意到,不管什么东西,前面加了“社会”(或“公共”),就变成了道德的,正义的,或者极度重要的。比如社会利益、社会责任、社会公正、社会服务、社会问题……

“社会责任”在这些年来尤其流行,媒体特别喜欢强调企业不仅要追求“商业利益”,也要兼顾“社会责任”,以至于让人莫名其妙,难道企业追求“商业利益”不是在肩负“社会责任”?难道努力服务消费者不就是在尽“社会责任”?

 

哈耶克愤怒的是“社会的”这个词占据了道德高地,义正词严却又面目模糊,谁也说不清它是什么意思。其实,汉语中以“社会”为前缀的词汇也同样面目模糊,多少人的利益算“社会利益”呢?什么叫“社会责任”呢?“社会公正”是什么意思?多大的问题算“社会问题”?还有,“社会良心”是谁的良心?

哈耶克把“社会的”这个词“视为一种现实的危险”。这种警惕我们心领神会。我们注意到:“社会的”(或者“公共的”)好像天然的高于“私人的”、“个人的”,天然的可以要求后者为了它而妥协甚至牺牲。

“社会的”、“公共的”一定高于“私人的”、“个人的”吗?

“社会的”、“公共的”一定比“私人的”、“个人的”更道德、更正义、更正确吗?

“社会的”、“公共的”就不会是丑恶的、错误的、贪婪的吗?就不会像怪兽一样吞噬“私人的”、“个人的”吗?

哈耶克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社会吞噬个人的时代。他在那个举世左转的时代写下了《通往奴役之路》,也写下了他对“社会的”的警惕。

 

 2

 

让哈耶克尤其不爽的一个词是“社会公正”。

听起来含义模糊的“社会公正”一般指向的其实是“分配公正”,就是今天的各路政客和公知们大力推销的“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灵丹妙药——这一点在哈耶克的时代和今天没有太大变化。他在许多篇文章中都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批判。如果把他的理论换成布尔费墨式简单粗暴的表达,那就是:“去尼玛的社会公正。”原谅我使用了如此庸俗的一句脏话来进行表述。但我相信这就是最准确的表达。我们来看哈耶克本人是怎么说的:


让每个人自由的选择职业,自由的打算生产什么或提供什么服务,这与分配公正是不能并存的。

  

只有在没有个人自由和个人决定的制度中,分配的公正才有可能普遍的得到实现。


分配的公正不但要求取消个人自由,而且要求贯彻一套不容争议的价值,换言之,即实行一种严密的极权统治。




那些渲染贫富差距悬殊的媒体人,那些鼓吹政府有责任进行二次分配的公知们,那些梦想着人人收入平等的脑残们,实在是有必要听一听哈耶克的批评声。


3

 

哈耶克最打动我的,是他作品中呈现出的两个关键词:无知和局限。

我敬佩的一位前辈曾经告诫我:不要批评别人的无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但是这位前辈的教导显然是错误的。经济学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提醒人们人类的无知。无论曾经的苏联拥有多少专家,无论今天的世界拥有怎样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无论经济学“发展”到怎样的地步,我们面对由无数行动的人所组成的复杂的市场,每一个个人(包括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每一个组织(包括政府)都是相对无知的,都只能掌握(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场的)片面的信息,如果我们试图去控制市场,那就是忽视了自己的无知,就是把盲人摸象当成了运筹帷幄。

忽视自己的无知,迷信于科学和理性而去干预甚至控制市场的各种政治实验,给人类造成了无数的灾难。以至于“亩产万斤”居然可以和饿殍遍地并存。经济学的意义之一,就是提醒我们铭记自己的无知,提醒我们在市场面前心怀谦卑。

如果人们“奋其私智不师古”,“敢叫日月换新天”,如果迷信人的知识和权力可以通过干预甚至控制市场来实现“社会公正”、“收入平等”等一个个美妙的口号,如果经济学家在这种情况下不去提醒人们人类的无知和局限,而是去谄媚政府和民众,经济学家就成了“经济婊”。


我不喜欢奥巴马、川普、希拉里这些政客,不喜欢他们每次信誓旦旦的宣称要解决各种问题和提出的一个个宏大的计划。这些站在权力巅峰的人容易忘记自己的无知和局限,站在权力的山脚下仰望他们的民众也容易忘记人类的无知和局限。

我不是基督徒,我不想讨论上帝是否存在,但我可以确定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上帝。无论他多么优秀多么卓越。他始终是一个人。今天的我们已经可以认识到每个人道德上的局限,但我们还没有清醒的认识每个人认知和能力上的局限,如果我们相信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可以突破各种经济学原理,那就等于相信人可以成为上帝。我还想说,今天流行的那些诸如希拉里和川普们的政治演说中,那种狂妄的口气里,有伪装为上帝的魔鬼的气息。

连上帝都没有承诺过他要创造千百万就业机会,要让每个人读大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连上帝都没有承诺过在现世中会有一个美丽新世界。

狂妄的口气流行于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大数据”和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让蔑视经济学原理的那些人们增加了干预经济的信心。各种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政策层出不穷。为什么哈耶克对“理性的自负”和“知识的僭妄”的批判在今天听起来让人心有戚戚焉?也许是因为哈耶克所感受到的那种“现实的危险”,就笼罩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上空。

 

 

注:

 

1.本文是我阅读《哈耶克文选》的读书笔记,很多是我的个人思考和理解。因为哈耶克长年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取了这样一个标题。《哈耶克文选》,冯克利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2年出版。

2.哈耶克: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原籍奥地利。一生从事教学和著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先后执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等学府。197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 广 告 ——————————



如果你也对学习经济学感兴趣,但是没有哈耶克这样的老师教你怎么办?

——也许你可以了解一下我的朋友张是之老师的网络经济学课程。

张是之是一位年轻的经济学者,长期致力于推广经济学教育。他相信“学习经济学不一定能改变世界,却一定能改变世界观。”他的经济学课程和他的文章一样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零基础,无数学。也许会是你一直以来期待的那种课程。


看视频和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张老师的经济学网络课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469655y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